0 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以及工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工业创新工具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构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映射,实现虚实之间的双向交互与实时同步,从而为复杂系统的监测、分析与优化提供全新视角[2]。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生产线上的机器人状态,提前预测维护时间,大大降低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在工业领域中,机电设备作为生产运行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然而,传统设备管理方法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机电系统时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化工业对精准化、智能化运维的需求[7]。因此,研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不仅能够提升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还为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8]。
1 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传统方法
在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领域,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物理模型的故障诊断和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检测。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设备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其运行行为,从而识别异常情况。然而,这种方法对复杂系统的建模精度要求较高,且难以适应动态变化的工作条件,导致对复杂故障的诊断能力有限[1, 2]。另一方面,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通过对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温度等信号进行分析,提取特征信息以检测故障。尽管该方法在简单故障检测中表现良好,但其实时性较差,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高效、即时维护的需求[3, 4]。此外,传统方法通常依赖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经验知识,在面对新型设备或复杂工况时显得力不从心,进一步限制了其应用范围[5, 6]。
2 数字孪生技术概述
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基于虚拟仿真的先进技术,通过将实际物理实体与其数字化的双胞胎表示相连接,实现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这一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还能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其核心要素包括物理实体、虚拟模型以及两者之间的数据交互。物理实体即待维护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收集真实数据,为虚拟模型的构建提供必要的依据;虚拟模型则基于这些数据进行高精度的数字化建模,能够模拟设备的实际行为并预测潜在故障;动态的数据交互确保虚拟模型能够不断更新,始终保持高度的准确性,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支持。该技术起源于Grieves教授在2011年提出的概念模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医疗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数字孪生技术通过精确预测设备故障,实现了预防性维护,大幅提高了生产线的稳定性;在航空航天领域,则通过对飞行器的实时监测和模拟,优化了飞行性能并提升了安全性。这些应用案例充分表明,数字孪生技术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极大地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3 数字孪生技术在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中的应用
构建机电设备的数字孪生模型,首先需对物理实体进行精确建模,包括其几何结构、物理特性及行为特征,并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运行数据,以实现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同步更新。利用该模型,可通过虚拟故障注入和仿真分析获取故障特征数据,为故障诊断算法提供虚拟数据源。在数据分析方面,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识别潜在故障。例如,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对“虚拟数据”进行迭代分析,训练出的诊断模型可迁移到物理空间,通过接入物理感知数据实时诊断设备运行状况。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故障预测的准确性,还为复杂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为了更全面地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深入分析物理实体的各个方面。几何结构的精确建模要求对设备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确保虚拟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真实设备的形态特征。物理特性的建模则涉及设备的材料、重量、硬度等一系列参数,这些数据是模拟设备运行环境的基础。此外,行为特征的建模需要充分考虑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表现,如启动、运行和停止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在传感器网络方面,其布设密度与种类选择直接影响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全面性。传感器不仅需要覆盖设备的关键部位,还要能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如高温、高压等恶劣条件。实时采集的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后,才能有效输入到数字孪生模型中,确保虚拟模型的同步更新能够真实反映设备的实时状态。
虚拟故障注入和仿真分析是获取故障特征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虚拟模型中有意识地引入不同类型的故障,可以模拟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仿真数据不仅为故障诊断算法提供了丰富的虚拟数据源,还有助于评估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中,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有效的数据预处理能够去除噪声,提高数据的信噪比;特征提取则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对故障诊断最有用的信息;模型选择则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算法模型。例如,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领域表现出色,而递归神经网络在时间序列数据处理方面具有优势。
深度学习技术的迭代分析能力使其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多层次的非线性变换,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自动学习数据中的复杂特征,并将这些特征用于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诊断。训练出的诊断模型不仅可以迁移到物理空间,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不断优化自身性能,适应设备在不同运行阶段的特性变化。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故障预测的准确性,还能够为复杂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新的技术路径。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通过实时监控和预测分析,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进行维护,避免设备停机带来的生产损失。此外,数字孪生技术还可以优化设备的运行参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是一个充满前景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物理实体进行精确建模、实时数据采集、虚拟故障仿真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 数字孪生技术在机电设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机电设备的运行数据,能够全面评估设备的健康程度。在设备健康管理中,该技术基于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持续监测,构建科学的维护计划,尤其是预测性维护策略。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深度挖掘,数字孪生模型可以提前识别潜在故障风险,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维护方案[3]。这种主动式的维护方式不仅显著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有效降低了因突发故障导致的维护成本。例如,在煤矿机械装备中,数字孪生技术已被应用于采掘工作面区域整体及单机机械装备的状态监测与控制,成功实现了预测性维护,从而避免了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工损失[7]。此外,数字孪生系统框架中的服务层通过封装数据挖掘算法和模型,为设备健康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了维护效率和精度[9]。
5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数字孪生技术在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虽然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问题尤为关键。由于机电设备运行环境复杂,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能受到噪声干扰或传输丢失的影响,导致数据质量下降[7]。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优化传感器布局以提高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和精度,同时采用数据清洗技术去除异常值和冗余信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11]。其次,模型构建的复杂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机电设备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其运行机理复杂且耦合性强,传统的整体建模方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14]。为此,建议采用模块化建模策略,将设备分解为若干独立的功能模块分别建模,并结合知识融合技术整合多源信息,从而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扩展性。最后,技术应用的成本问题不容忽视。数字孪生技术的实施需要大量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专业人员的支持,这对企业的资源投入提出了较高要求[7]。为降低成本,企业应合理规划资源分配,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技术和设备,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积累,以实现技术的可持续应用[11]。
6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的案例分析
数字孪生技术在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复杂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方面。以滚动轴承为例,文献[5]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故障诊断模型构造方法,通过联合仿真软件UGNX、Ansys和MATLAB设计了一个高精度的数字孪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99%的故障模拟精度,有效还原齿轮箱中故障轴承的真实运行状态。这一案例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复杂机械部件故障预测中的可靠性。此外,文献[12]以航天发射塔电缆摆杆机构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几何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结合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该系统的仿真信号与实测信号对比精度达到96%,从而为大型机电液系统的性能评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最后,文献[15]提出了一种融合数字孪生与混合现实技术的机电设备辅助维修方法,并以煤矿综采关键设备电牵引采煤机摇臂传动系统的齿轮故障为例进行验证。该方法通过BIM-Unity3D-HoloLens技术框架,实现了维修环境感知和数据信息交互,显著提升了故障维修效率。这些案例表明,数字孪生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故障识别的准确率,还能显著降低设备维护成本,为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7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未来发展离不开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智能工厂场景中,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与物联网的结合,能够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从而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与运行效率[8]。同时,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将进一步增强数字孪生模型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其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中具备更高的精准度与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潜在故障模式并制定优化维护策略[10]。此外,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孪生模型能够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构建更加全面的设备健康画像,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13]。远程监控场景中,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将突破地域限制,使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虚拟模型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预防性维护,显著降低运维成本与故障风险。由此可见,数字孪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不仅拓展了其应用边界,也为机电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兴瑞;马嵩华;胡天亮.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故障特征生成与诊断[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2,(8):94-98.
[2]杨俊峰;王红军;冯昊天;宋建丽.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9):128-130.
[3]汤文亮;袁柯;侯会斌;马浩航.基于数字孪生的设备RUL预测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21,43(12):46-49.
[4]路东兴.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设备设计中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23,21(23):116-119.
[5]魏永合;李翔宇.基于数字孪生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2,(8):140-143.
[6]拓云天;崔洁;王津沓;杨泞宁;韩飞;李富国.基于数字孪生的滚动轴承健康状态预测[J].制造技术与机床,2022,(11):156-162.
[7]邢震.面向智能矿山的数字孪生技术研究进展[J].工矿自动化,2024,50(3):22-34.
[8]高士根;周敏;郑伟;张林鍹;张斌;宋海锋;吴兴堂;李妮;王昆玉.基于数字孪生的高端装备智能运维研究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2,28(7):1953-1965.
[9]张蕾.基于数字孪生的设备预测性维护模式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21,50(3):12-15.
[10]孙雪皓;张凤丽;周正飞;王金江;黄祖广;薛瑞娟.数控机床数字孪生建模技术及智能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4,30(3):825-836.
[11]杜彦斌;李博;何国华;吴国奥.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床预测性再制造新模式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2,28(12):3758-3767.
[12]曹进华;洪瑛杰;周杰.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发射塔摆杆机构故障诊断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4,45(1):194-200.
[13]江民圣;鲁效平;张维杰;孙明.数字孪生技术在家电领域的模型架构与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23,45(3):183-187.
[14]张旭辉;鞠佳杉;杨文娟;吕欣媛.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矿用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J].工程设计学报,2022,29(5):643-650.
[15]张旭辉;张雨萌;王岩;杜昱阳;王妙云;谢楠;鞠佳杉.融合数字孪生与混合现实技术的机电设备辅助维修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1,27(8):2187-2195.
作者简介:杨国林(1991—),男,汉族,四川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