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与现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传统中央化供电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电力系统的需求。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架构,通过整合信息与通信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2]。在各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已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方向。例如,欧美国家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积极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提升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3]。与此同时,中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并加快了智能电网建设的步伐,通过构建现代化的电网体系,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与利用。这些举措表明,智能电网不仅是应对能源挑战的关键手段,也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
分布式能源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性:分布式能源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以及增强电网灵活性具有重要作用[3]。分布式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形式,其特点在于分布广泛、可再生且清洁环保[4]。通过接入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响应与优化调度,从而有效减少弃风弃光现象,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此外,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还能够降低对传统燃煤等高污染能源的依赖,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同时,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为电网提供了更多的备用容量,增强了电网应对负荷波动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3][4]。
1 分布式能源概述
1.1 分布式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分布式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形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具有分布广泛、可再生、清洁环保等特点,其资源遍布全球且不受地域限制[4]。风能发电系统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具备风资源丰富、不依赖特定地理位置的优势,同时也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生物质能发电系统则利用有机废弃物或专门种植的能源作物进行发电,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显著降低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这些分布式能源形式共同构成了智能电网中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电力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4]。
1.2 分布式能源在智能电网中的接入方式
分布式能源主要通过逆变器、变压器等设备接入智能电网。逆变器用于将分布式能源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便注入电网;变压器则用于调整电压等级,确保电能能够安全高效地传输至用户端[11]。这种接入方式对电网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提高了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电网能够更好地整合多种能源形式;另一方面,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也增加了电网运行的复杂性,例如可能引发电压波动、频率偏差等问题[11]。因此,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策略对于实现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的协调运行至关重要,这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优化调度策略来保障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1]。
2 分布式能源优化调度策略的必要性
2.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分布式能源的合理调度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由于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若不进行科学调度,容易导致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从而造成能源浪费[1]。通过优化调度策略,可以有效整合各类分布式能源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减少可再生能源的弃用率,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合理的调度还能够优化能源配置,确保在不同时间段内能源供需的平衡,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率,为智能电网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1]。
2.2 增强电网稳定性
优化调度策略在增强电网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使得电网的负荷和出力波动更加复杂,若缺乏有效的调度措施,可能导致电网阻塞和网损增加,进而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4]。通过实施优化调度,可以平滑负荷和新能源出力的波动,缓解电网阻塞问题,并降低网络损耗。例如,采用滚动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根据实时的气象预测数据动态调整调度方案,从而有效应对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1]。此外,优化调度还可以促进源–网–荷–储的协调互动,进一步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和抗干扰能力,为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重要支持[4]。
3 分布式能源优化调度策略分析
3.1 基于经济调度的策略
3.1.1 策略原理
基于经济调度的策略旨在通过综合考虑发电成本、能源价格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实现电网运行成本的最小化。在该策略中,分布式能源的调度决策以经济性为核心目标,同时兼顾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具体而言,该策略通常采用数学优化模型,例如线性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来求解最优的能源分配方案。模型中不仅考虑了传统发电设备的运行成本,还纳入了分布式能源的边际成本、能源市场价格波动以及网络损耗等因素[4]。此外,为了应对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策略中常引入滚动优化机制,通过实时更新预测数据和调整调度方案,逐步降低预测误差对经济调度的影响。这种基于经济调度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同时为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理论支持。
3.1.2 应用案例与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经济调度的策略已在多个智能电网试点项目中得到了验证。例如,在某地区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和风电接入场景中,该策略通过优化调度显著降低了电网的运行成本[4]。具体而言,通过动态调整分布式能源的出力比例,并结合实时电价信息,系统能够在高峰负荷时段优先使用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了对高成本传统能源的依赖。然而,该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其对能源市场价格的敏感性较高,价格波动可能导致调度方案的频繁调整,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其次,由于分布式能源出力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单纯追求经济最优可能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调度策略以弥补其不足。
3.2 基于可靠性的策略
3.2.1 策略原理
基于可靠性的调度策略以保障供电稳定性为核心目标,重点考虑设备可靠性、备用容量以及故障恢复能力等因素。在分布式能源高渗透率的背景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可能导致电网频率和电压的异常波动[1]。为此,该策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备用容量机制,确保在设备故障或极端天气条件下仍能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具体而言,策略中通常引入可靠性指标,例如失负荷概率(LOLP)和期望缺供电量(EENS),以量化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同时,通过优化分布式能源的备用容量配置和调度优先级,最大限度地降低故障风险。此外,该策略还强调对关键设备的健康状况监测和预防性维护,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3.2.2 应用案例与效果
在某智能电网示范项目中,基于可靠性的调度策略被应用于含高比例分布式风电的电网场景。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配置备用容量和优化调度方案,该策略显著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1]。例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系统能够通过快速启动备用分布式能源机组,有效缓解了因主力机组故障导致的供电不足问题。然而,该策略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备用容量的配置增加了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且在部分情况下可能存在资源闲置的问题。其次,由于分布式能源的分散性,其备用容量的协调管理较为复杂,需要依赖先进的控制技术和通信手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在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寻求平衡。
3.3 基于环境友好的策略
3.3.1 策略原理
基于环境友好的调度策略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优先调度清洁能源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该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具体而言,该策略通过建立碳排放约束模型,将清洁能源的消纳比例作为优化目标之一,同时考虑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调度过程中,优先安排太阳能光伏、风电等零碳排放的分布式能源出力,并通过优化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策略,进一步平滑清洁能源的波动性。此外,该策略还注重对碳排放强度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调度方案符合环境友好型电网的要求。
3.3.2 应用案例与效果
在某智能电网项目中,基于环境友好的调度策略被用于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电网场景。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显著减少了电网的碳排放量,同时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1]。例如,在日照充足的时段,系统通过优先调度光伏发电,大幅降低了对燃煤机组的依赖,从而实现了碳排放的有效控制。然而,该策略的实施也面临一些困难。首先,由于清洁能源的出力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其调度灵活性较低,可能导致系统在部分时段出现供电缺口。其次,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可能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额外配置储能设备或柔性负荷资源以应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环境效益与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4 优化调度策略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4.1 技术难题
在分布式能源优化调度中,预测技术和控制技术是关键环节,但也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其出力预测精度较低,进而影响调度决策的准确性[1]。此外,传统的静态优化调度方法难以实时适应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动态变化,导致调度方案无法及时调整以应对实际运行情况。为应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进预测算法,如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滚动优化调度策略,利用最新的气象预测数据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光出力进行滚动预测,并实时更新优化调度方案[1]。同时,提升控制技术水平,例如采用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方法,通过分布式优化调度框架实现对各分布式电源的自适应控制,从而更好地应对源荷不确定性[7]。
4.2 数据获取与处理困难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涉及大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这在实际操作中带来了显著挑战。首先,由于分布式能源设备地理位置分散且数量众多,获取其运行数据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通信链路不稳定的情况下[6]。其次,分布式能源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如何高效处理这些数据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一大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例如利用智能传感器和先进的计量基础设施(AMI)实时监测分布式能源的运行状态,并通过高效的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5]。此外,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从而为优化调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6]。
4.3 市场机制不完善
当前电力市场机制在分布式能源交易和定价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这对分布式能源优化调度的实施造成了阻碍。一方面,分布式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的规则尚未完全明确,导致其在市场中的定位和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9]。另一方面,现有的价格机制未能充分体现分布式能源的价值,例如其对电网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贡献,这可能降低分布式能源投资者和运营商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明确分布式能源在市场中的角色与权益,并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例如通过动态电价政策激励分布式能源运营商优化其出力策略[9]。此外,推动电力市场向更加开放、公平、高效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与优化调度[9]。
5 分布式能源优化调度策略的未来展望
5.1 与新兴技术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分布式能源优化调度策略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深度强化学习方法,能够自适应源荷不确定性,在源荷随机波动的情况下实时给出优化调度策略[7]。此外,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可以提升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的精度,从而优化调度决策[6]。区块链技术则以其去中心化和透明化的特性,为分布式能源交易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平台,有助于完善电力市场机制。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调度策略的智能化水平,还为解决现有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5.2 更精细化的调度模式
未来分布式能源优化调度策略将朝着更精细化的时间、空间尺度调度模式发展。在时间尺度上,通过引入高分辨率的预测技术和实时监控手段,可以实现分钟级甚至秒级的调度决策,从而更好地应对负荷和新能源出力的快速波动[6]。在空间尺度上,结合多智能体系统架构,可以对不同区域的分布式能源进行协同优化调度,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7]。这种精细化的调度模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调度效率与精准度,还将为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邓春灿;唐南广.电网系统中分布式能源的管理与优化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装备,2024,(6):139-141.
[2]周桢钧.电子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有效应用[J].电脑乐园,2023,(3):112-114.
[3]郭师洋;杜兴华.电力设计工作中智能电网的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24,41(4):222-224.
[4]穆娇;王泳.电网电源优化配置与分布式能源接入的协调调度策略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4,41(11):122-124.
[5]金晶.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24,(12):16-18.
[6]刘海妹.智能电网中的信息处理和能量管控[J].太阳能学报,2023,44(2):478-478.
[7]张津源;蒲天骄;李烨;王新迎;周翔.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分布式电源优化调度策略[J].电网技术,2022,46(9):3496-3503.
[8]陈修鹏;李庚银;周明;夏勇.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和点对点交易的配网产消者分布式优化调度[J].电网技术,2020,44(9):3331-3338.
[9]姜伟巍;唐小慧.智能电网的发展及其对电力工程的影响[J].今日自动化,2023,(11):48-50.
[10]田立亭;程林;郭剑波;王宣元;云秋晨;高文忠.虚拟电厂对分布式能源的管理和互动机制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20,44(6):2097-2108.
[11]谭泽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智能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4,41(5):158-159.
[12]杨宏.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调度的集成与协同优化[J].通信电源技术,2024,41(4):95-97.
[13]杨玉庆.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在供电公司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24,(4):138-140.
[14]谭富德.分布式风力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J].信息产业报道,2023,(10):133-135.
[15]张玉婷.智能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的优化配置研究[J].通讯世界,2024,31(3):105-107.
作者简介:韩成旺(1989—),男,汉族,辽宁营口人,大专,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