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尿毒症治疗中血液透析是比较常见的手段,在治疗时间延长的同时一般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状。尿毒症比较常见的症状为心力衰竭以及皮肤瘙痒[1]。在治疗尿毒症过程中,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通常需要用到透析方式。透析方法多种多样,不同技术有着不同的使用效果[2]。本次研究中将对三种透析方式进行尝试,分析不同透析方法在尿毒症治疗中的临床指标与透析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入院检查时候患者均无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类并发症,如急性感染以及心肌梗死等。收治的100名患者中共有48名男性与52名女性,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岁至7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5±12.2)岁,患者透析时长区间为1年至9年,平均(5.2±1.1)年。根据统计患者原发疾病包括13例慢性间质性肾病,7例多囊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31例糖尿病肾病、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患者所用透析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3人为A组使用的是血液灌流,33人为B组采用的是血透滤过,34人为C组采用的是血透。透析前三组患者的各种生化指标以及原发疾病分类、年龄与性别没有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价值。
1.2 方法
1.2.1 血液灌流A组
安装透析器之前先组装灌流器,血流量控制在220~250ml/min。每两周为患者提供5次血透以及1次的血液灌流,治疗周期为6个月。灌流时每次时长控制在2h,之后进行4h的血透。
1.2.2 血透滤过B组
设备使用的是高通量血滤器,该设备为一次性设备,置换液品牌为德国的费森尤斯。透析过程中,置换液流量控制在70~110ml/min,血流量控制在220~250ml/min,置换总量控制在18~30L,每周为患者提供2次血透和1次血透滤过,治疗周期为6个月。抗凝中使用肝素,情况紧急时候使用的是低分子量肝素。
1.2.3 血透C组
设备使用的是聚砜膜透析器,透析液材料使用的是碳酸氢盐。透析设备运行中,透析液的流量控制在500ml/min,血流量控制在220~250ml/min。每周为患者提供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h,治疗周期为6个月。抗凝中使用肝素,情况紧急时候使用的是低分子量肝素。
1.3 观察指标
①透析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的耐受性、神经系统情况、电解质平衡、贫血改善、营养情况、食欲、体重、精神状态以及一般情况。每个项目的评分均为差0分,一般1分,优2分。
②使用全自动分析检测设备,检测患者的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磷、血清钙、血红蛋白、尿酸、尿素氮、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白蛋白。
③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检测患者的瘦素、微球蛋白。
2 结果
2.1 患者β2 -MG与瘦素水平变化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检查效果可知,三组患者透析前的瘦素水平与β2 -MG水平并不存在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经过首次透析过后,C组患者的瘦素水平以及β2 -MG水平比A组患者与B组患者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价值。A组患者和B组患者相比,每个时段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
首次透析前后,不论是A组患者还是B组患者,守素水平以及β2 -MG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情况,不过在透析结束以后各项指标略有回升,但回升后的数据依旧比透析前低。C组患者透析前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瘦素水平与β2 -MG水平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透析前后β2 -MG与瘦素水平变化(`x±s)
2.2 血透方式对患者临床指标影响
根据表2可知,透析前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几乎没有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价值。透析过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以及体重均出现提高现象,并且A组与B组患者的提升水平比C组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价值。其余指标方面,三组水平没有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价值。
表2 各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x±s)
2.3 患者并发症情况
如表3所示,C组患者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与B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概率近乎相同。除了心绞痛以外,其他的并发症出现率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价值。
表3 患者并发症情况[例(%)]
2.4 透析质量评价
如表4,A组患者以及B组患者的透析质量评分、耐受性、神经系统症状表现、贫血问题解决情况、营养状况以及食欲均好于C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价值。
表4 透析质量对比(分,`x±s)
3讨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生物活性物质都会通过肾脏完成代谢与排泄,但如果人体肾脏衰竭,各种生物物质就会堆积在人体体内,此时就表明人出现了尿毒症症状。尿毒症毒素有三种类型,分别为①化学修饰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结合毒素,常见种类为瘦素以及β2 -MG。②分子大小中偏大的毒素,比如肾上腺髓质素以及甲状旁腺素。③分子比较小的毒素,比如肌酐和尿素。当前尿毒症治疗中有着很多技术手段,比较常用的技术中血透有着较好的效果[3]。作为传统治疗技术的血透疗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去除体内的肌酐与尿素氮一类的小分子物质,但是由于性能限制,所以无法去除中等以及比较大的分子物质,如瘦素和β2 -MG。所以一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好,甚至会出现各种并发症问题。在透析技术中,血透滤过使用的是对流和弥散方法[4]。在面对毒素时,即便毒素有着比较大的分子,依旧能够有效去除,在保障血流稳定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透析效果,并发症出现概率比较低。使用血液灌流这项技术的时候,需要用到吸附剂[5]。靠着吸附剂将患者体内各种毒素吸附到一起,并通过血液流动过程将毒素带离患者身体,血液灌流这项技术不仅在面对各种小分子毒素,如尿酸和肌酐的时候有着良好效果,在面对各种大毒素分子时依旧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本次研究中,C组患者,即使用血透的患者在透析前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瘦素水平以及β2 -MG水平变化。A组与B组患者,即血液灌流组和血透滤过组患者有着良好治疗成效,患者的瘦素水平与β2 -MG水平均明显下降。这意味着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手段,血液灌流以及血透滤过均能有效消除各种大分子的毒素。
许多尿毒症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各种负面症状和患者体内β2 -MG的滞留有很大关系。当β2 -MG滞留在患者的心脏部位,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问题[6]。血透患者死亡和并发症大多和患者体内瘦素过多有关,瘦素属于中分子大小毒素,采用传统血透治疗技术很难彻底清除。在长期堆积中患者将会出现营养不良和身体功能代谢失常问题。本文的研究得出,使用血液灌流和血透滤过可以有效消除患者体内毒素,并且并发症出现概率比较低,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品质,是效果显著的透析技术。
本文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进行检测最终得出,血透组的各项评分均差于血液灌流组和血透滤过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价值,意味着血液灌流技术和血透滤过技术在尿毒症治疗中有着良好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郑雨鹃,何璐晨,骆芬霞,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症状潜在类别分析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护理研究,2024,38(24):4325-4332.
[2]万正红,周莉.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贫血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24,23(12):1515-1518.
[3]黄星华,冼玉荣,刘国钦.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瘙痒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23):126-128.
[4]张冬良,杨芳,任雯.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3):68-71.
[5]褚雯.综合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33):146-148.
[6]王敏敏.创新血液透析技术:延展性血液透析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19):87-8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