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Objecti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xcimer laser technology in ophthalmic refractive surgery, particularly in the treatment of myopia and hyperopia diseases. 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100 patients with refractive errors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21 and December 2023.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fractive errors,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myopia group (n=50 cases, 61 eyes) and a hyperopia group (n=50 cases, 64 eyes). Both groups received basic treatment and excimer laser 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study groups showed increased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t 6 months or 1 year post-operation compared to pre-oper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cross different time periods (P>0.05). Conclusion Excimer laser technology has demonstrated excellent application potential and therapeutic outcomes in ophthalmic refractive surgery. Whether for myopic or hyperopic patients, this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nd ensures surgical safety. Therefore, excimer laser surgery may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ddressing refractive error symptoms.
引言
角膜是清澈无血管的,薄角膜近视已经转变为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具有相对高的发病率。屈光异常是眼科领域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地影响了近视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屈光手术已成为一种显著改善患者视力的先进手段,这一点可以从医疗技术的迅速进步中看出。准分子激光手术是治疗近视的一种前沿技术,其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也极为广泛。这种手术方式有很多种形式,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Lasek术和Lasik术,而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足。本项研究的目标是深入探讨在眼科屈光手术中,Lasek术和Lasik术的应用价值及价值,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屈光不正患者,以屈光不正类型分为近视组(n=50例,61眼)和远视组(n=50例,64眼)。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见表1。研究经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纪介于18-45岁;通过临床研究证明了屈光功能不正常;角膜的厚度足够确保其满足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准则;没有活跃的眼病,如角膜炎和结膜炎出现;缺乏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威胁到手术的成效或影响患者在手术后的身体恢复;为了实施准分子激光手术,病人主动提出,并与其正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屈光不足度数不稳定或出现进行性近视的情况;如果角膜的厚度不足或者存在角膜疾病、角膜瘢痕或其他相关问题,都可能会对手术的效果造成影响;既存在眼部的活跃性疾病,也伴随着感染现象;处于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成员;如果手术成果预期过度或与实际情况不符;对于不配合手术或术后无法追踪的个体。
1.3方法
(1)普通基础治疗。①手术前的质量检查与教学指导。我们全面评估了患者的眼科健康,包括其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以期确定手术的成功率和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一项全面的健康状态调查来评估病人,目的是识别并排除任何可能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的禁止症状。对病人进行深入的手术原理阐述,工作流程,预测的效果及其可能的风险,确保他们对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的认知和签名。②进行手术前的必要准备工作。手术前,常常采用抗生素的眼药水进行感染预防。视患者的病症状况,可以选择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滴入眼药水来减轻术后的炎症症状。在手术前,我们指导患者确保眼部得到彻底清洗,尤其是面部和眼部,这样可以减少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③手术完成之后,接下来是对其治疗和后续跟踪。为了避免手术眼部被外界冲击导致的污染,应该在手术完成后迅速使用透明的眼罩进行保护。为了避免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建议持续地使用抗生素眼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者糖皮质激素滴眼药。周期性地密切关注病人的视力恢复和角膜的愈合状况,一旦发现有并发症,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依据患者康复的进展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及进行定期随访。④关于生活的引导及恢复的培训。教导病人维持眼周的卫生状态,尽量避免使用揉眼或其他挤压手法,从而规避对角膜可能造成的损害。为了缓解眼睛疲劳的状况,强烈建议患者最好避免长时间的眼部活动,例如阅读或观看电视。针对患者特有的体质和情况,我们精心制定了一套量身定制的康复锻炼方案,这个方案特别强调视力与眼球活动的锻炼,目的在于帮助加速患者视力的恢复进程和提升眼部各项功能。
(2)准分子激光行角膜屈光手术。①在进行手术前做好的各种准备性工作。为了确保手术的高精确度和安全性,我们采用了从瑞士引进的ZiberLDV达芬奇速度激光设备。对病患的眼表进行深入麻醉,确保他们在手术中感到舒服。②这是操作的步骤过程。为了制作中等大小的角膜瓣,依据手术前进行的数据研究,我们利用飞秒激光技术确保了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为未来手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镜子下进行的手术过程中,确保患者成功地被放置到准分子激光设备中,并细致地从显微镜下分离出预先准备好的角膜片,从而确保手术的视域是清晰和准确的。关于激光基质的切割:我们使用眼球追踪技术,通过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基质进行精细操作,从而达到视觉矫正的目的。基质床冲刷与角膜瓣的重置:在切削手术完成后,利用平衡盐溶液进行充分的基质床冲洗,并确保角膜瓣恢复到原位,以保证手术成果的稳定性。③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体位进行的严格监管。在手术中,确保病患的头部处于准确的位置、确保下颌和额头处于同一平坦面上,并且下颌与鼻梁之间的连线保持在中心位置是至关重要的。此姿势的精准管理对于避免手术中的散光现象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确保手术成果达到最优状态。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裸眼视力。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规范统计,计数资料用(%)描述,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灭±s)描述,经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裸眼视力
治疗后,两组术6个月、1年的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有差异(P<0.05),但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视力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2裸眼视力
3讨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使用卤素气体分子激光的活性介质,其波长为193nm。这种激光能够精确地聚焦和控制组织,实现精确的切割。通过使用激光束,可以促进角膜曲率的重塑,使其变得更加平坦,改善焦距,并将物体集中在视网膜上,从而有助于视力的恢复和屈光不正的矫正。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无明显并发症,已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工作当中。近几年,随着准分子激光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屈光手术不仅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视力,还能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不适,从而增加他们的舒适度,使得治疗过程更为安全和可靠。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眼科屈光手术已经变成了一种主要的视力矫正手段。眼科的屈光手术技术经历了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到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的演变,再到现在被众多医生所接受的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这一系列的技术创新都为其增添了新的活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新的技术手段也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每项技术创新都将显著提升手术的安全性、精准度和患者的舒适度等方面。目前我国对于眼科疾病治疗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对白内障手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准分子激光技术在眼科屈光手术研究中是一项显著的突破。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激光对角膜组织进行精确切割的能力,即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束来实现角膜表面的微米级切割,从而准确地调整角膜的曲率,以纠正屈光不正的问题。与传统手术相比,在临床上使用该项技术能够显着改善视力状况及提高眼轴长度和矫正近视效果。与传统的机械手术相比,准分子激光手术具有更高的精确度,手术造成的伤害更小,并且手术后的恢复速度更快。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准分子激光技术用于治疗近视和远视的病人,并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其中,近视眼组和远视组均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研究表明,无论是近视组还是远视组,在手术后的6个月和1年内,患者的裸眼视力都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这一发现强有力地证明了准分子激光技术在眼科屈光手术中的高效性。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两组之间进行了裸眼观察
在力量对比方面,差异并不显著(P>0.05),这表明该技术在矫正近视和远视方面的效果是相似的,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从副作用的视角来看,两组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进一步验证了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及降低并发症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每一种操作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由于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种全新的眼科治疗方式,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在本次研究中,虽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还是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干眼症和视力模糊的症状,这可能与手术操作、个体差异或术后护理不足有关。另外,由于受检者个体情况不同,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必须对每位患者进行深入的术前评估,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手术计划,并在手术后提供细致的护理和指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关研究表明,角膜瓣下的基质可能会对分子激光手术后产生影响,手术后容易出现继发性圆锥角膜,这对视力矫正是不利的,薄角膜近视患者可以缩小矫正屈光范围,从而错失视力矫正的最佳时机。因此,临床上有必要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可行的方法来修复或预防角膜瓣下基质对裸眼视力造成影响,以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本院接收的薄角膜近视患者进行了Lasek术(作为对照组)和Lasik术(作为观察组)的治疗。研究结果揭示,观察组在手术后的第10天,其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然而,在手术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两组在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方面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观察组在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更为严重,但经过滴眼治疗后,这些不良反应都能得到缓解。这表明Lasek术和Lasik术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但Lasik术在术后视力恢复方面更为迅速,并且Lasik手术的安全性也更高。Lasek术是为近视度数较高和角膜较薄的患者设计的,它可以显著地减少角膜瓣的厚度,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可矫正的屈光度数。然而,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刺激症状和激素引起的高眼压,这可能会延长视力恢复的时间,并且大多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不理想。Lasik术是一种在角膜瓣下进行的激光切削手术,其治疗效果非常稳定,回退现象也相对较少,因此被认为是当前阶段较为理想的屈光矫正手术方法。然而,这种手术方式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并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程。此外,还需要加强术后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的整体疗效。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为全层切片法和全结膜切开术。Lasik手术在设计手术后的瓣下基质厚度时,确保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这与角膜的正常生理结构是一致的。这种手术能够提供较大的矫正范围,从而减少对角膜的伤害。手术后,角膜不会出现雾状的浑浊,并且在手术后的第一天就能恢复到良好的视力。手术带来的痛苦相对较少,而且术后的眼部舒适度很高,长期效果也很稳定;此外,该方法还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患者术后反应及散瞳后瞳孔扩大。然而,这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角膜帽的雾度、切削区域的大小、边缘属性、水分含量、角膜切削面的平滑度以及操作所需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综合考虑,Lasek术和Lasik术在眼科屈光手术中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与Lasek术相比,Lasik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上皮瓣下的基质厚度,从而增加矫正屈光度的数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选择最合适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春丽,周奇志.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屈光手术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5-19.
[2]邓蒙蒙,尹连荣.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屈光手术发展历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25(6):453-456.
[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5,51(4):249-254.
[4]李文静,胡裕坤,高晓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下上皮植入[J].中华眼科杂志,2016,52(1):14.
[5]聂新钢,黄琰霞,何颖颖,等.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7):1381-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