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妊娠引产中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比较
吴维芳 管燕
青岛和睦家医院妇产科 山东青岛 266000

复制成功

摘要:

目的:对足月妊娠引产中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促宫颈成熟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足月妊娠引产的60例产妇的临床数据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产妇自主选择的引产方案将她们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产妇。在观察组中,采用了低温低位子宫颈扩张球囊的引产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引产效果。而对照组则采用了常温低位子宫颈扩张球囊。为了全面评估两种引产方法的效果,我们对两组产妇的引产效果、宫颈成熟情况(包括规律宫缩出现时间、球囊放置至脱落的时间以及球囊放置后的宫颈Bishop评分)、分娩结果(分娩方式、分娩时长、产后两小时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以及球囊放置后的异常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引产总有效率高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出现规律宫缩的时间和球囊放置至脱落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81±0.85)小时和(6.1±1.32)小时,与对照组的(5.93±0.89)小时和(8.92±1.43)小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球囊放置后的不良结局率上也并无显著差异,分别为6.67%和10%。结论:低温低位子宫颈扩张球囊的引产方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足月妊娠引产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宫颈成熟作用比较
DOI: 10.12428/xdyxyj2025.09.024
基金资助:

在产科临床实践中,足月妊娠引产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医疗操作,其目的在于在适当的时间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健康[1]。当自然分娩进程受阻或存在特定医学指征时,引产成为必要手段。而促宫颈成熟作为引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引产的成功率以及母婴结局。宫颈成熟度是影响引产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2]。若宫颈条件不佳,如宫颈坚硬、宫口未开等,引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情况,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感染等,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3]。因此,探索有效且安全的促宫颈成熟方法一直是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低位小水囊作为一种传统的促宫颈成熟手段,已在临床应用多年[4]。其原理是通过在宫颈管内放置水囊,利用机械性刺激促使宫颈软化、扩张,从而达到促宫颈成熟的目的。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对产妇身体损伤较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5]。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温度因素可能对水囊促宫颈成熟的效果产生影响。低温具有抑制细胞代谢、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等作用,理论上可能有助于减少水囊放置过程中引起的不适和并发症;而常温环境则更符合人体生理状态,可能更有利于宫颈组织的正常生理反应[6]。目前,关于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促宫颈成熟作用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7]。明确两者在促宫颈成熟效果、产妇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引产成功率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优化引产方案、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因此,开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在选择促宫颈成熟方法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足月妊娠引产产妇的安全与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了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期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足月妊娠引产的产妇临床数据。共纳入60例产妇,根据她们自主选择的引产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观察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3至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5 ±2.87)岁;孕周在37至41+6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21 ±0.85)周;放囊前宫颈Bishop评分介于2至5分,平均评分为(3.43 ±1.25)分。引产病因包括过期妊娠15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0例,胎儿发育迟缓5例。

对照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4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98 ±2.63)岁;孕周在38至41+5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53 ±0.76)周;放囊前宫颈Bishop评分同样介于2至5分,但平均评分为(3.29 ±1.31)分。引产病因包括过期妊娠16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例,胎儿发育迟缓3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宫颈Bishop评分以及引产病因构成比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0.05),因此具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同意书,本研究也获得了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产妇具备阴道分娩条件,并符合足月妊娠引产指征;

(2)临床确定孕周已≥41周或≥40周且伴有胎盘老化、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需引产终止妊娠的情况;

    (3)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胎龄≥37周;

    (4)宫颈Bishop评分≤5分。

排除标准:

    (1)产妇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或循环系统障碍;

    (2)产妇存在畸形子宫、瘢痕子宫、骨盆异常、软产道异常或阴道感染;

    (3)产妇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破裂或胎儿窘迫的情况;

    (4)产妇合并急慢性感染或恶性肿瘤;

    (5)产妇存在放置水囊的禁忌症;

    (6)产妇为有宫缩的初产妇;

    (7)产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

1.3 方法

1.3.1观察组

术前,产妇需排空大小便,并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确保无异常。随后,协助产妇取膀胱截石体位,对外阴及阴道进行消毒,并擦拭阴道分泌物。采用美国COOK公司提供的子宫颈扩张球囊(COOK球囊),使用一次性窥阴器扩张阴道,用无齿卵圆钳器械钳住COOK球囊导管,插入宫颈并往前推送,直至双球囊均通过宫颈管并置于宫腔内。向标有U的红色阀中用无针头的注射器注入温度为4至6℃的0.9%氯化钠溶液40mL,然后向外牵拉导管,将外球囊外移至宫颈管外。再向标有V的绿色阀中用无针头的注射器注入同样温度的0.9%氯化钠溶液40mL。观察双球囊分别位于宫颈两侧时,取出窥阴器,随后交替向子宫球囊与阴道球囊中再次注入4至6℃的0.9%氯化钠溶液40mL,直至两球囊均为80mL。将导管的阴道外端固定于大腿内侧,留置COOK球囊后不限制产妇活动。观察无阴道流血、留液,且无明显腹痛后,常规行胎心监护。放置时间为入院当天晚上20点,取出时间为次日晨8点,总共放置时间为12小时。

1.3.2对照组

对照组的COOK球囊放置方法及放置时间均与观察组相同,但向水囊内注入的是常温0.9%氯化钠溶液(温度在20至25℃之间)。

1.3.3放置水囊后处置

若留置时间未满12小时,COOK球囊自行排出,则安排分娩。若脱落后宫缩不规律,则予以人工破膜处置,并结合缩宫素引产。若发生异常出血、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取出COOK球囊,并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若放置12小时后仍未自行排出,可用注射器抽取球囊内的液体,并取出COOK球囊。留置12小时后取出COOK球囊,予以人工破膜术,观察1小时后,予以0.5%催产素2.5至5.0U引产。

1.4观察指标

参考《妇产科学(第9版)》评定效果。其中,引产成功定义为:放囊12小时内,宫颈Bishop评分≥7分,宫口开大2cm,产妇自然临产,并经阴道分娩。有效定义为:放囊12小时内诱发有效规律宫缩,或放囊12小时后宫缩不规律但给予催产素后,宫颈Bishop评分增加≥3分,宫口开大1至2cm。引产失败定义为:当日取出球囊人工破膜后,在使用缩宫素引产未进入产程,且次日再次使用缩宫素后,仍未进入产程。总有效率(%)=(引产成功+有效)/总产妇例数×10%。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引产情况对比

观察组引产总有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引产效果比较【例(%)】

11.png

2.2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对比

观察组出现规律宫缩时间、放囊至脱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囊后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 (x ± s)

22.png

3结论

    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足月妊娠引产是处理多种妊娠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手段。而促宫颈成熟作为引产成功的关键环节,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理论意义。

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这种研究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促宫颈成熟方案选择依据。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如孕周、宫颈条件、胎儿状况等,来决定采用何种引产方法。低温低位小水囊和常温低位小水囊在促宫颈成熟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的效果和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明确两种方法在缩短引产至分娩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如果研究发现低温低位小水囊能够更快速地促进宫颈软化、扩张,从而缩短引产至分娩的时间,那么对于一些希望尽快结束妊娠、减少并发症风险的孕妇来说,低温低位小水囊可能就是一个更优的选择。反之,如果常温低位小水囊在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表现更优,那么医生在权衡利弊后,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常温低位小水囊。

从患者安全和舒适度方面考虑,比较研究能够评估两种方法对孕妇身体和心理的影响。低温低位小水囊可能会因为温度因素,对孕妇的宫颈及周围组织产生不同的刺激,导致孕妇在放置和取出水囊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不适。而常温低位小水囊相对更接近人体体温,可能在舒适度上更具优势。通过研究,可以明确两种方法在孕妇疼痛评分、焦虑程度、产后出血量、感染率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为孕妇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引产体验。例如,如果研究发现低温低位小水囊虽然促宫颈成熟效果较好,但会导致孕妇疼痛加剧、感染风险增加,那么医生在使用时就需要更加谨慎,权衡利弊后做出决策。

从理论层面来看,这种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促宫颈成熟的生理机制。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探讨温度因素对宫颈组织细胞代谢、炎症反应、激素分泌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完善促宫颈成熟的理论提供依据。例如,研究发现低温可能会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宫颈组织的炎症反应,而常温则可能促进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加速宫颈的成熟过程。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还可以为开发新的促宫颈成熟药物和方法提供思路。此外,该研究还具有推动妇产科技术发展和创新的价值。通过对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促宫颈成熟方法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从而为改进和创新提供方向。例如,如果研究发现低温低位小水囊在促宫颈成熟方面具有潜力,但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那么研究人员可以尝试对水囊的材料、温度控制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足月妊娠引产中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理论和创新价值,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保障孕妇的安全和舒适,推动妇产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俞洁,王军,纪媛媛,等. 1例小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行低温治疗的中期妊娠患者的护理 [J].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24): 3018-3022.

[2]罗晓宇,周曙光,郭橄榄. 足月妊娠引产中低温与常温低位小水囊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比较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 22 (19): 2073-2077.

[3]周晓芸,周宁宁,何敏芝,等. 加温输液与环境加温联合干预对剖宫产低温产妇心理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 (20): 4669-4671.  

[4]吴开霞. 低温水囊结合缩宫素在妊娠晚期低宫颈评分孕妇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17 (18): 109-110.

[5]夏道伦. 妊娠母猪低温不食症的防范与诊治 [J]. 兽医导刊, 2019, (05): 25.

[6]毕秀敏,王坤. 低温射频等离子术治疗妊娠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当代医学, 2015, 21 (24): 65-66.

[7]胡东方,任庆海,张振东,等. 一起妊娠母猪群发性低温症的诊治 [J]. 养猪, 2013, (05): 120.  

[8]汲高丽,史健. 妊娠母猪低温症的防治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3, (05): 7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