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普遍存在低血压、低氧血症、休克等症状,是循环衰竭的重要表现,在疾病持续进展中容易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呼吸衰竭作为其中之一,具有高发生率[1-2]。当前临床中收治患者中,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情况并不少见,患者无法自主通气与咳痰,肺功能严重受损,需要人工干预辅助通气。常用方法为机械通气,其中气管插管后实施的有创通气是既往临床采取的常规方式,然而其具有通气时间较长,使用中易出现并发症的缺陷,受此影响,不仅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还可能延长拔管时间,导致脱机困难等情况,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故总体上的应用价值较局限[3-4]。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学者尝试序贯机械通气法,并取得一定成效,相关调查显示该技术的应用不仅确保了足够的通气效果,而且出现VAP等并发症问题更少,安全性更高,对患者康复更有利[5]。基于此本研究特抽取了若干病例展开比较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1年01月-2023年12月抽取两组研究对象,将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设为对照组,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包含男/女为17/13(56.67%/43.33%)、19/11(63.33%/36.67%);年龄/均数值40-70岁/(59.26±5.14)岁、41-70岁/(59.83±5.23)岁;病程/均数值3-15年/(7.89±1.23)年、3-16年/(7.97±1.54)年。两组资料差异小(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医生综合诊断明确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2)存在机械通气指征且无相关禁忌症;(3)对研究知情,已在同意书上署名。
排除标准:(1)各种因素造成的沟通障碍;(2)未完整参与研究全程。
1.2方法
1.2.1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
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间断通气,参数需要结合个体呼吸状态做合理的调节,设置为压力支持通气(PA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模式,当PSV降低至8cmH2O时,需要设置SIMV频率为9次/min,允许拔管。
1.2.2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
结合患者病情与呼吸状况对辅助控制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序贯性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期间应该结合具体的血气指标合理的调整通气频率与潮气量等参数。待患者意识清醒、感染得到控制且呼吸衰竭问题纠正过来之后,评估患者具备自主呼吸能力与自主咳痰能力并且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后,允许拔管,随后再利用鼻面罩更改为无创通气。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临床指标: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肺炎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
1.3.2比较肺功能:涉及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
1.3.3比较血清炎症指标:采集血液样本分离血清,测量IL-6、TNF-α。
1.3.4比较生活质量:借助SF-36量表的8个维度展开生活质量调查,评分均为0-100分,以高分表示高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临床指标
两组对比,观察组有创通气、总通气、肺炎症状消失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更短,VAP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表1比较临床指标()[n(%)]
2.2比较肺功能
两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肺功能指标水平更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肺功能()
2.3比较血清炎症因子
两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p<0.05)。见表3。
表3比较血清炎症因子()
2.4比较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4。
表4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分)
3、讨论
重症肺炎因炎症反应影响导致肺泡组织充血水肿,增大了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同时充斥在肺泡内的炎性渗出物也会阻碍其换气,进一步损伤肺通气功能,若未得到控制极易演变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主要是受到肺通气障碍影响后致使机体缺氧所致,若不能够及时有效的纠正该问题,将波及代谢功能,严重后会陷入休克中,进一步增加残疾与死亡的风险[6]。
针对上述病症,常规应用的有创机械通气能够缓解相关病症,然而却也易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反而不利于康复,故在医疗技术发展过程中,临床针对该技术实现了创新优化,出现了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法,该技术可发挥出安全的氧合功能,使患者保持畅通的呼吸,治疗效果佳,预后好[7-8]。
有创-无创序贯结合的模式,首先,避免单一采取其中一种通气技术的弊端,巩固了通气效果;其次,有创通气下能够恢复患者自主呼吸运动,辅助肺部气体有效交换,促进呼吸功能有效改善;第三,有创通气在,呼吸机管路有着较高的密封性,氧气浓度设置准确性高,并且能够更简单地管理气道;第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下能够令跨肺压与功能残气量有所增加,减少所消耗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气道产生有效的支撑作用,促进气道阻力变弱,促进呼吸运动驱动力增加,减少了呼吸运动消耗的能量,从而使呼吸机总的用时减少,令撤机成功率显著提升;第五,当观察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呼吸衰竭问题得到纠正,感染得到控制之后,转为无创呼吸,此时患者具备相对较好的气道通气状态,转为无创通气能够避免持续损伤气道,预防病原体感染,创建更好的条件来提高撤机成功率[9-10]。
本文调查发现,观察有创通气、总通气、肺炎症状消失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更短,VAP发生率更低,肺功能改善效果与炎症改善效果佳,治疗后的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根据该结果发现序贯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能够缩短总通气时长,并且在改善肺功能、炎症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撤机创造出良好的条件,有望提高撤机成功率。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争取得到更好的康复,对其今后保持良好生活质量来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持续恶化极易出现呼吸衰竭,合并症的出现使患者的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也给治疗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当前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问题于临床中较多发,既往采取的常规有创通气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然而并发症多,于恢复十分不利。相较之下,序贯机械通气技术能够缩短有创通气及总通气时长,在减轻炎症、改善肺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同时也为撤机创建了良好条件,降低了撤机难度,利于提高预后。
【参考文献】
[1]黄国栋,周桔莉,肖远华,等. 有创机械通气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上海医药,2023,44(18):33-36.
[2]张艳芳,韩雪,李婕. PIC窗导向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临床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12):1803-1805.
[3]杨娟,郑文博.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8):10-14.
[4]黄艳辉.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 甘肃医药,2022,41(6):517-518,524.
[5]陈玉秋,李运军. 采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21,28(4):588-591.
[6]尚俊依.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SP-D、PARC/CCL18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5):40-42.
[7]原淑莉,马玉娟. 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5):82-84.
[8]梁子坤,吴建辉,杨勇.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1):1463-1464.
[9]王海明,王晓怀,李次艳. 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 甘肃科技,2022,38(11):99-102.
[10]林久兰,李淑刚,张文申.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系统医学,2023,8(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