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环境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数据处理高效、创新能力强大、分析决策功能智能等特性正逐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2022 年年底, ChatGPT的出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更加增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环境下,企业财务正朝着财务智能化转型升级,《2024 年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推动企业下一轮智能财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紧跟时代变革的浪潮,人工智能下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了新的特点:
1培养拥有扎实财会理论知识和熟练数智技术的专业人才
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同时要掌握相关的数智技术,要能够够熟练运用数智技术进行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并能够甄别AI模型输出的错误虚假信息、虚构的偏见性观点,能够正确运用AI模型为专业学习添砖加瓦,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起到引领方向、快速处理海量信息、节省学习时间的作用。掌握熟练的数智技术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广泛和深厚的知识。
2培养利用数智技术融合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服务单位整体发展和价值创造。作为综合性边缘科学,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学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知识,人工智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智能化的学习方式,学生要能够通过AI技术快速获取跨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并通过智能互动机制分析数据更新数据更新内容,动态的融合各种学科知识为决策提供详尽的信息支持,人工智能环境下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去分析问题和递进式深入提出问题并辨识信息输出的真伪。
3培养具有更高道德素质的专业人才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工作如数据录入、分析、预算、决策等工作更加高效,非财务和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和效果等更加准确,管理会计人员能够更多的关注创新创造性工作和战略性决策,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会带来不可避免的数据错误、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大学生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形成习惯性思维,不能做到认真勤勉学习和忽视伦理责任,逐渐淡化职业道德意识 。大学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素养的同时,需要对专业伦理道德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二、人工智能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1.数字化系统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学校智能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购置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甚至服务器集群支撑众多学生同时使用人工智能系统、配备场地和相关管理人员,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建设成本的构成,人工智能建设成本主要由硬件与算力投入、数据获取与处理、人力开发、模型训练及后期运维、第三方服务与维护等成本构成,成本的高低具体取决于技术复杂度与数据规模。学校要建设先进的人工智能模拟仿真实验室,模拟真实经营环境,需要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分析,从模拟仿真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较大资金的投入,然而现在很多学校尚不具备这样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条件,智能化教学设施落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智能时代对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2.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课程设置欠缺
人工智能涵盖数学、编程、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需要掌握Python编程语言和数学基础、神经网络、TensorFlow/PyTorch框架、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神经科学、智能芯片、算法模型、大数据等知识。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计划2027年实现智能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构建智慧经济核心增长极。然而大多数高校课程体系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不足,或比较浅层次,未能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并融合专业知识进行复杂应用环境下的专业分析、判断和决策,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原因基本主要是人工智能教学设施建设不足、同时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懂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尚未建设起来,对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带来一定的困难。
3 综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人工智能能够驱动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训练和对新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仿真案例深入探索分析管理会计问题,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理论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管理会计问题、解决问题并探索新的企业经营问题的能力。如果授课教师不懂人工智能技术,就无法利用人工智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有悖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智能时代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懂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然而现有的师资队伍基本是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体系,但却缺少深厚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这对人工智能环境下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无法取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人工智能下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要求
1.加强智能化教学设施建设
智能化教学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会给学校带来不小的成本支出,目前市场上人工智能技术设备的价格从低到高价格不等、差异较大,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设备的类型、性能的配置和品牌:消费级别的人工智能AI主机,譬如小米众筹的超级AI主机售价13599元,支持3D打印主控、虚拟NAS等本地部署AI应用;搭载英特尔Core 9 285HX处理器,采用Meteor Lake架构、适用于本地大语言模型任务的零刻GTi15 Ultra,售价5000-18000元不等;企业级别的AI服务一体机,譬如支持DeepSeek大模型、适配中小企业知识库上传需求的即插即用的爱思微服基础款售价45,999元,标准款119,999元;提供AI功能加持笔记本体验的联想AIPC等设备价格约1-2万元等。这些人工智能设施的投入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学校能够投入的资金有限,各地方财政部门应紧跟教育环境智能化发展的变化,重视教育发展,酌情加大财政资金对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建设资金的划拨,设立专款专用资金,逐步推进学校人工智能教学设施的建设。
2.加强专业教师智能化教学方法的培训
目前很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仍以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为核心,实践教学、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和比例明显不足。新的人工智能环境下给专业课教学方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若不能应用于大学课堂,教育就会落后于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要让人工智能技术走进大学课堂,必先要求授课教师掌握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学校可以有计划有规模的组织有能力的年轻专业教师参加人工智能的相关核心课程如人工智能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优化方法、人工智能系统综合设计、数据挖掘、智能芯片、算法模型、大数据等课程的进修学习,顺序渐进培养年轻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教学的能力,不断推广和提高人工智能教学的方法技术,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插上助飞的翅膀,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创造性,为新形势下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前规划,实现人工智能时代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加强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多学科融合教学能力的培养
人工智能环境下高校对管理会计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带来的变化,充分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的深层逻辑。人工智能学习环境下,学生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获取跨学科学习资源、分析数据、应用数据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创造性、高效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实现,以管理会计为例,教师若不能超前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种学科知识进行动态的探索研究,融合各种学科知识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便不能实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要紧密对接,在学科交叉、融合学科教学模式的推动阶段,教师要掌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充分融合各学科知识教学的能力,根据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从而培养出新形式下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迭代更新和全面推广,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又出现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教育从基础设施到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管理会计要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出谋划策,提供推动企业战略实现的决策有用信息,如果大学教育不能培养既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又掌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就不能及时更新决策信息和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竞争激励和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能精准掌握信息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长期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控制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掌握信息下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施和实现,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培养符合智能时代要求下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财务智能化趋势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财福建轻纺,2025(7):73-76.
[2]李珂涵 ,李帅琦 ,朱维超 .人工智能赋能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5(7):26-30.
[3] 蔡庆悦,范昕若. 赋能、风险与使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基础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22):3-6.
[4] 谭志东,彭翰成.数字经济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4(10):104-106;130.
[5] 李荔,刘春玲,李井林.新财经背景下数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21(01):16-18.
[6]夏亮亮 , 姚菁晨 ,陈莉莉 ,王华珍 , 董 艳.GenAI 赋能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以“跨科三问”智能平台为例[J]. 2025(7)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