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新技术应用与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韩晔1 郭长丰2 刘智慧3
1.太原市万柏林区长风西街万国城 030027;2.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万国城二期 030027;3.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万国城 030027

复制成功

摘要: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作为林业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的关键环节,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显著提升了调查的精准度、工作效率以及决策支持的科学性。同时,通过完善技术标准规范、加强人员培训以及优化工作流程等质量提升策略,进一步保障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这些新技术应用与质量提升策略,为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平衡的维护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林业行业向现代化、科学化迈进。

关键词: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可持续发展
DOI: 10.12428/zgjz2025.11.008
基金资助:

1. 引言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作为林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其在生态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通过系统的调查与科学的规划设计,能够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植被构成及生物多样性等关键信息,从而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确保生态脆弱区域得到重点保护,并促进栖息地的恢复[3]。同时,规划设计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制定长期的经营计划,确保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与生态平衡,为可持续管理提供重要支持[5]。此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还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更新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促进林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技术应用与质量提升的必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已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技术不先进、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与数据质量[2]。因此,引入并应用高新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不仅是提升调查精准度与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更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7]。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技术标准规范,优化工作流程,对于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常用的新技术

2.1 遥感技术(RS)

2.1.1 技术特点与优势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能够获取大范围、实时数据的能力成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工具。该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平台上的传感器,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广阔的地理区域,从而显著提高了调查效率[6]。此外,遥感技术具有动态监测能力,可以对森林资源的生长状况、覆盖率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持续观察,为林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时空信息支持[8]。其非接触式的数据获取方式减少了人为干扰,同时具备高分辨率的特点,使得调查结果更加精确可靠。这些优势使遥感技术在现代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

2.1.2 应用场景

遥感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场景广泛且多样。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类型分布等关键信息,为资源评估提供科学依据[10]。在病虫害监测领域,通过对植被光谱特征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区域及其扩散趋势,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13]。此外,在火灾预警方面,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林区温度变化及烟雾分布情况,为火灾的早期发现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支持。这些应用不仅提升了林业管理的效率,还增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能力。

2.2 地理信息系统(GIS)

2.2.1 技术特点与优势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作为一种集空间数据管理、分析与可视化于一体的技术手段,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GIS能够对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高效整合与管理,并通过空间分析模型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其可视化功能能够将复杂的空间数据以直观的图形形式呈现,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6]。此外,GIS还支持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能够结合遥感影像、地形图等多种信息源,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2.2.2 应用场景

在林业资源评估方面,GIS通过对林地面积、植被类型、土壤条件等多维度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够准确评估森林资源的质量与潜力,为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10]。在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GIS的空间优化功能可以帮助设计者生成科学合理的林业布局方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13]。此外,在生态功能区划方面,GIS能够根据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敏感性进行分区划分,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精准指导。这些应用场景充分体现了GIS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3 全球定位系统(GPS)

2.3.1 技术特点与优势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以其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能力,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GPS能够实时提供目标位置的三维坐标信息,其定位精度可达米级甚至厘米级,极大地提高了外业调查的准确性[6]。同时,GPS设备操作简便且便携性强,即使在复杂的林区环境中也能稳定工作,为调查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导航支持[8]。此外,GPS技术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其在林业调查中的综合效能,为实现精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3.2 应用场景

在林业外业调查中,GPS广泛应用于调查位置的精确定位与规划路线的设计。例如,在森林资源清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可以利用GPS设备快速标定样地位置,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一致性[10]。在资源监测点布设方面,GPS能够根据预设的布点方案指导工作人员完成监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从而提高监测网络的覆盖效率与科学性。此外,在林业执法与巡护工作中,GPS的定位功能也为执法人员提供了可靠的行动指引,有助于提升执法效率与监管水平。这些应用场景充分展示了GPS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实用价值。

3. 新技术应用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提升

3.1 提高调查精准度

新技术的应用显著减少了传统人工调查中的人为误差,从而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例如,无人机技术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能够快速获取林地的高精度影像数据,包括植被覆盖率、树木高度和树干直径等信息。这种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方式不仅避免了人工测量可能引起的误差,还大幅提升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1]。此外,三维扫描技术通过对森林场景进行快速扫描,可以重建具有物理意义的3D模型,进而提供更为精准的物种分布、数量统计和高度测量等数据[1]。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林业调查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提升了调查精准度。

3.2 提升工作效率

新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显著缩短了调查周期,并降低了人力成本。以遥感技术为例,其能够快速覆盖大面积区域,获取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等多种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4]。相较于传统的人工采样方法,遥感技术无需大量人力进入实地,从而减少了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无人机技术的引入使得复杂地形区域的调查变得更加高效,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地区,无人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整个林区的拍摄任务[4]。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为后续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更为及时的数据支持。

3.3 优化决策支持

新技术提供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结果为决策者制定科学规划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持。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能够生成直观的图表和地图,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林业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5]。例如,在森林资源评估中,GIS可以将遥感数据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结合,生成详细的资源分布图,从而为规划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6]。此外,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的处理更加高效,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实时更新,进一步优化了决策支持能力[4]。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提升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还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4.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提升策略

4.1 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统一、科学的技术标准规范是确保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制定明确的技术标准,可以规范调查和设计的流程,减少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数据误差和质量问题[9]。例如,在数据采集阶段,标准化的样方设计和抽样方法能够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在数据处理阶段,统一的统计分析模型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提升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12]。此外,技术标准规范还能为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协作提供指导,避免因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信息孤岛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技术标准规范,以保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4.2 加强人员培训

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工作人员对新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7]。例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引入,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此外,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包括对林业生态系统、物种特征以及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的深入理解[9]。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涵盖新技术操作、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林业专业知识等方面。同时,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领域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4.3 优化工作流程

合理优化工作流程是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措施。当前,部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流程繁琐、环节重复等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易出现人为误差[2]。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明确各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数据采集阶段,利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不仅可以缩短调查周期,还能降低人力成本[3]。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多维度分析,从而提升决策支持的精准性。此外,建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可控,也是优化工作流程的重要方向。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监督,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中的疏漏和失误,进一步提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5. 新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5.1 技术成本问题

新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虽然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数据精度,但其设备购置、维护和更新成本较高,成为制约其广泛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遥感技术所需的卫星影像获取设备、地理信息系统(GIS)所需的高性能计算机硬件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专业级接收设备均价格昂贵,且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设备更新频率较高,进一步增加了经济负担[11]。此外,设备的日常维护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在野外恶劣环境下使用时,设备损耗更为严重。为应对这一挑战,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专项资金补贴或政策倾斜降低技术引入门槛;同时,合理规划预算,优先采购性价比高的设备,并建立长期的技术更新计划,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2]

5.2 数据安全问题

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过程中,新技术的使用涉及大量敏感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这些数据不仅包括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还可能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生物多样性相关记录,因此数据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数据泄露、篡改或未授权访问等风险可能导致重要信息丢失或误导决策,进而影响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12]。为解决这一问题,需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限制其对数据的操作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滥用风险。此外,定期备份数据并制定应急预案也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5.3 人员适应问题

新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推广还面临着工作人员接受能力和应用水平差异的挑战。由于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其对新技术的理解和使用可能存在局限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操作失误。例如,部分员工对复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工具掌握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在规划决策中的支持作用[7]。此外,一些工作人员对新技术持保守态度,缺乏主动学习和适应的积极性,这也影响了新技术的有效落地。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针对性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绩效奖励等方式鼓励员工主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从而提升整体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9]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新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提升策略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技术的引入,不仅显著提高了调查数据的精准度,还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为决策者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支持[3][5]。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加强人员培训以及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确保了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与可靠性。这些改进措施在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管理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替代性。

6.2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领域将迎来更多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为林业资源监测和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解析,从而实现对森林覆盖变化、病虫害扩散等问题的实时预警与动态监控[4]。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为林业规划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决策依据[10]。此外,随着无人机技术和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升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工作模式也将向更加自动化和精细化方向转变。在未来,如何有效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成本、安全和人员适应等问题,仍将是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邓慈;李东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新技术应用及质量提升策略[J].现代工程科技,2023,2(17):87-90.

[2]周步荣.新时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探析[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6):81-83.

[3]洪淼.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23,(12):120-121.

[4]韩嘉琪;杨玉林.新时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现状与优化措施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1,(14):36-37.

[5]崔世鹏.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J].花木盆景(下半月),2023,(12):98-100.

[6]韦增宾.关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实践[J].花卉,2022,(8):147-150.

[7]程博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经贸,2021,(13):154-156.

[8]崔贤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研究[J].休闲,2020,(27):0244-0244.

[9]刘裕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4,(11):148-150.

[10]钟仁斌.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现状与优化策略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1,(3):131-132.

[11]舒波.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方法[J].南方农业,2021,15(36):101-103.

[12]蓝珠剑.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乡村科技,2023,14(22):110-112.

[13]蒋江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探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1,(2):88-89.
作者简介:韩晔(1993—),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林业工程。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所刊发的文章将授权中国知网或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