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机电设备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能源、交通等各个行业,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机电设备长期处于复杂的运行环境中,受到温度、摩擦、振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障发生的概率较高。若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故障,不仅会导致设备停机率上升,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因此,故障诊断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众多故障诊断方法中,振动信号分析因其能够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而备受关注,成为故障诊断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振动信号的深入分析,可以有效识别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为机电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重要保障[2][5]。
2.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2.1 振动信号的产生原理
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振动信号的产生主要源于机械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摩擦、碰撞、不平衡力以及结构共振等现象。这些机械部件包括旋转轴、轴承、齿轮等关键组件,在高速运转或负载变化时,由于材料疲劳、磨损或装配误差等因素,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振动[3]。例如,滚动轴承发生故障时,其内部缺陷会导致周期性冲击信号的出现,这种信号携带了丰富的故障信息。此外,设备运行环境中的温度变化、电磁干扰以及外部载荷波动也可能间接影响振动信号的特征[6]。因此,深入理解振动信号的产生机理,对于后续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2 振动信号的特性
振动信号具有多种特性,其中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在时域中,振动信号表现为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其振幅、周期和峰值等参数可以直接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振幅的异常增大可能表明设备存在松动或过载问题,而周期性的波动则通常与旋转部件的故障相关[4]。在频域中,振动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等手段被分解为不同频率成分,形成频谱图。频谱图中的频率分布能够揭示设备的固有频率、共振频率以及故障特征频率,从而为故障诊断提供关键信息[14]。此外,振动信号还具有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复杂工况下,这些特性使得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难以全面捕捉信号的本质特征,因此需要结合更先进的时频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3. 常见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3.1 时域分析方法
3.1.1 原理
时域分析方法通过对振动信号在时间序列上的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主要包括振幅、周期、峰值等参数的计算与评估。振动信号的振幅反映了机械部件运动的强度,而周期则揭示了信号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这些特征能够为故障诊断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3][8]。例如,当机械设备发生异常时,其振动信号的振幅通常会显著增加,而周期的变化可能暗示着机械部件的磨损或松动。
3.1.2 适用场景
时域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简单机械结构的故障诊断场景,尤其是在初步检测和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中表现突出。例如,在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中,时域分析能够有效识别由于轴承损坏或不对中引起的振动异常,其直观的特征参数变化为快速判断设备状态提供了便利[6][9]。此外,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失衡检测中,时域分析也可通过监测振动信号的幅值变化来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
3.1.3 优势与不足
时域分析方法的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和易操作性,能够直接反映振动信号的基本特征,且计算复杂度较低,适合实时监测。然而,该方法在处理复杂故障时存在局限性,例如对于多故障叠加或非平稳信号的情况,时域分析难以准确分离和识别故障源[7][11]。此外,时域分析对高频成分的敏感性较低,可能导致某些细微故障特征的遗漏。
3.2 频域分析方法
3.2.1 原理
频域分析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等数学工具将振动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生成频谱图以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频谱图中的频率峰值对应着机械设备中特定部件的运动特性,如旋转频率、啮合频率等,从而为故障诊断提供关键信息[6][15]。例如,轴承故障往往会在频谱图中表现出特定的边带频率,这些频率成分的出现可以作为故障诊断的重要依据。
3.2.2 适用场景
频域分析方法在诊断特定类型的机电设备故障时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轴承、齿轮箱等旋转机械的故障检测中表现突出。例如,在煤炭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中,频域分析能够准确识别轴承损坏或齿轮磨损引起的频率变化,从而为设备维护提供科学依据[8][9]。此外,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振动监测中,频域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主轴和齿轮箱的故障诊断。
3.2.3 优势与不足
频域分析方法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准确识别故障频率成分,并通过频谱特征揭示设备内部部件的运行状态。然而,该方法对瞬态故障的诊断能力较弱,因为瞬态信号的频率成分往往难以在频谱图中清晰体现[3][7]。此外,频域分析需要对信号进行长时间的采集和处理,这可能限制了其在实时监测中的应用。
3.3 时频分析方法
3.3.1 原理
时频分析方法结合了时域和频域的优势,能够同时考虑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变化特性。这种方法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技术,将振动信号分解为多个时频单元,从而揭示信号在不同时间段的频率分布情况[1][12]。例如,小波变换能够根据信号的特点自适应地调整时间和频率分辨率,从而更好地捕捉非平稳信号的局部特征。
3.3.2 适用场景
时频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非平稳振动信号,如机械设备在启动、停止或负载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中,时频分析能够有效捕捉叶片失衡或主轴疲劳等故障引起的时变频率成分,从而为设备的早期预警提供支持[6][13]。此外,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复杂工况下,时频分析也能够应对由于环境噪声和负载波动导致的信号变化。
3.3.3 优势与不足
时频分析方法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处理复杂的非平稳信号,并提供丰富的时频特征信息,有助于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然而,该方法的计算量较大,对硬件资源的需求较高,可能限制了其在实时监测系统中的应用[7][11]。此外,时频分析的结果解释较为复杂,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4.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4.1 案例一
4.1.1 机电设备类型及故障现象
在某大型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台关键机电设备——离心式压缩机出现了异常运行状况。该设备承担着工艺流程中的气体压缩任务,其稳定运行对生产连续性至关重要。故障表现为设备运行时振动幅度显著增加,并伴随有周期性的噪声增大现象。根据参考文献[2]和[5]的研究,此类机电设备在长期运行中易受温度、摩擦及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机械部件的磨损或失效。此外,由于设备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持续的冲击和振动可能进一步加剧故障的发展,使得及时诊断成为避免重大经济损失的关键。
4.1.2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应用过程
针对上述故障现象,采用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深入处理。首先,通过安装在设备主轴附近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采样频率设定为10kHz以确保数据的高精度。随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时域信号转换至频域,生成频谱图以便识别潜在的故障频率成分[6]。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态学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对振动信号的特征进行提取,从而更准确地定位故障源。具体步骤包括:使用SSA-VMD算法将复杂信号分解为多个窄带子信号,再通过对这些子信号的形态学分形维数计算,进一步凸显故障特征[3]。
4.1.3 诊断结果及效果分析
经过对振动信号的全面分析,发现频谱图中存在明显的峰值频率成分,其频率约为50Hz及其倍频处,这与参考文献[8]中提到的轴承故障特征频率高度吻合。同时,形态学分形维数计算结果显示,故障信号的复杂度显著高于正常信号,表明设备内部可能存在严重的机械损伤。基于上述诊断结果,维修团队迅速拆检设备,发现主轴轴承确实出现了严重磨损,部分滚珠已发生破裂。通过更换损坏部件并对设备进行重新校准,振动幅度显著降低,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的高效性与准确性[9]。
4.2 案例二
4.2.1 机电设备类型及故障现象
在另一实际应用场景中,某煤矿企业的通风机系统出现了异常振动现象。该通风机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设备,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性。根据现场记录,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幅度逐渐增大,并伴有不规则的噪声波动。参考文献[5]和[10]指出,煤矿机电设备因长期处于高负荷、恶劣环境下运行,极易受到磨损、腐蚀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发各类机械故障。此次故障的发生不仅威胁到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矿井生产安全造成潜在风险。
4.2.2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应用过程
为快速定位故障原因,本研究采用了时频分析方法对通风机的振动信号进行深入分析。首先,通过布置多通道加速度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数据,采样频率设置为5kHz以捕捉细微的振动变化[6]。其次,运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小波变换对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域联合分析,以揭示信号在非平稳状态下的动态特征[11]。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诊断精度,引入了机器学习算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分类处理,通过训练模型识别正常运行状态与潜在故障状态之间的差异。
4.2.3 诊断结果及效果分析
通过对振动信号的时频分析,发现信号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了高频成分的集中分布,其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200-300Hz之间。结合参考文献[7]和[13]的研究成果,该频率范围与通风机叶片的失衡故障特征高度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叶片失衡可能是由于长期运行中积累的灰尘沉积或材料疲劳所致。基于诊断结果,维修人员对通风机叶片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清洁,并重新调整了叶片的安装角度。经过处理后,设备振动幅度显著下降,噪声水平恢复正常,整体运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这一案例验证了时频分析方法在处理非平稳振动信号时的优越性能,同时也展示了振动信号分析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的重要价值[13]。
5. 振动信号分析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5.1 干扰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振动信号分析常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噪声和电磁干扰尤为突出。环境噪声可能来源于周围机械设备的运行、空气流动或地面振动等,这些噪声会叠加在目标振动信号上,导致信号失真,从而降低故障诊断的准确性[4]。此外,电磁干扰主要来自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或外部电源线路,这种干扰可能改变振动信号的幅值和频率特性,进一步增加故障识别的难度[7]。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干扰因素对振动信号分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
5.2 信号采集难题
信号采集是振动信号分析的基础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传感器选型是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灵敏度、频率响应范围和耐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集到的信号无法真实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6]。其次,采集频率的设置也至关重要,过低的采集频率可能遗漏高频信号成分,而过高的采集频率则会增加数据存储和处理负担,甚至引入不必要的噪声[10]。此外,传感器安装位置的选择也会影响信号质量,若安装不当,可能导致信号衰减或引入额外的振动源。因此,在信号采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性能、采集参数和安装位置等因素,以确保采集到的信号具有高可靠性和代表性。
5.3 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干扰因素和信号采集难题,可以采取多种应对策略以提高振动信号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降噪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如小波变换或自适应滤波算法,有效分离目标信号与噪声成分,从而提升信号质量[3]。此外,优化传感器布局也是提高信号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选择传感器安装位置,可以减少外界干扰对信号的影响,并增强信号的灵敏度[11]。在信号采集方面,应根据具体设备的特点和诊断需求,选择高性能的传感器并合理设置采集参数,以确保采集到的信号能够全面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结合现代化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多通道同步采集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采集的效率和精度,为后续的故障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6]。
6.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6.1 与新兴技术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振动信号分析方法正逐步与物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机电设备的振动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从而实现大规模设备状态的远程监控[7]。云计算则为振动信号分析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使得复杂的算法模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和故障诊断[10]。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振动信号分析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能够自动提取信号特征并进行高精度分类,显著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这种融合不仅拓展了振动信号分析的应用场景,还为机电设备的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6.2 智能化诊断方向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自适应诊断和故障预测成为重要的研究趋势。自适应诊断技术能够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动态调整诊断模型参数,从而提高故障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1]。例如,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小波包分解的算法能够根据振动信号的时频特性优化分类器参数,实现对复杂故障的高效诊断[12]。与此同时,故障预测技术通过分析历史振动数据挖掘设备性能的退化规律,从而提前预警潜在故障风险,为预防性维护提供科学依据。这种智能化诊断方向不仅能够降低设备停机时间,还能显著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机电设备故障诊断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7. 结论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通过对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深入分析,能够精准地识别设备潜在或已发生的故障。这种方法不仅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分析手段多样的特点,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机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损失和安全风险[2][5]。然而,当前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干扰因素多、信号采集困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优化。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于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向智能化、自适应诊断方向发展,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
参考文献
[1]王宇;罗倩;纪厚业.机电设备振动信号故障诊断算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7,34(5):414-419.
[2]王辉.故障诊断在机电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中的运用[J].前卫,2021,(1):127-129.
[3]杨帆;张文娟;孙剑伟;王哲.通过振动信号判断机械设备故障方法研究[J].粘接,2020,42(4):171-175.
[4]韩广庆.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探讨[J].地产,2023,(20):226-228.
[5]俞旻.故障诊断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7,(9):86-88.
[6]褚润涛.煤炭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新科技,2024,(7):78-79.
[7]王楠.浅谈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监测的常用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设备工程,2024,(1):159-161.
[8]霍景刚.煤矿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研究[J].煤炭新视界,2023,(2):130-132.
[9]周忠鹏.煤矿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3,59(12):174-176.
[10]仇凯;颜雷;陈云龙.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与预防性维护[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4):124-126.
[11]宋健.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J].电力系统装备,2024,(2):131-133.
[12]郝勇;刘尚宗;吴文辉.振动图像结合CNN的轴承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22,41(12):1943-1949.
[13]程维.风力发电机组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模具制造,2023,23(11):241-243.
[14]黄鹏.智能化环境下机电信号传输处理技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4,41(10):229-231.
[15]包丽琦;李宇贺;王颖;白小龙.声呐收放装置的机电设备检测评价系统[J].机电工程技术,2023,52(7):135-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