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控制在精密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与性能测试
刘志国1 牟小龙2 汤玉祥3
1.长沙市芙蓉区东二环二段221号星典时代7栋304房 410001;2.重庆市九龙坡区华龙大道219号13幢18-4 400052;3.北京市西城区新明胡同甲1号楼负1层12门001 100088

复制成功

摘要:

在现代工业与科研领域,精密定位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性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科研进展。伺服电机控制作为提升精密定位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通过精确的驱动信号控制电机转速与位置,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设备、光学仪器等多个领域。本文介绍了伺服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方式及常见控制算法;阐述了在精密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场景;详细描述了性能测试方法,如选用激光干涉仪等设备搭建测试环境并采集数据;对测试结果从定位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因素;提出电机选型与参数调整、控制算法改进等优化措施;展望了与新兴技术融合及应用领域拓展的发展趋势。研究旨在为提升精密定位系统性能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发展。[3][5][7]

关键词: 伺服电机控制精密定位系统性能测试定位精度响应速度
DOI: 10.12428/zgjz2025.11.034
基金资助:

1. 引言

在现代工业与科研领域,精密定位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光学仪器校准、航空航天装备调试等高精度要求的场景中,成为保障产品质量和科研精度的关键环节[3][5]。伺服电机控制作为精密定位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精确的驱动信号输出与反馈机制,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定位精度与响应速度。例如,在机床数控系统中,伺服电机将电信号转化为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操作[3]。此外,基于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精确定位方法已在LTCC精密丝网印刷设备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价值[5]。因此,研究伺服电机控制在精密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性能优化措施,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13]

2. 伺服电机控制原理

2.1 伺服电机工作方式

伺服电机通常由定子、转子及反馈装置构成,其基本结构决定了其高性能的运转特性。伺服电机通过接收驱动信号实现转子转速的精确控制,这一过程依赖于驱动信号的变化对电机运行状态的调节。当驱动信号发生变化时,电机的转子转速会迅速响应,同时信号定位的准确性保证了电机角位移或角速度的精确输出[3]。这种快速且精确的响应机制使得伺服电机在精密定位系统中具有显著优势。此外,电机的反电势系数与转矩系数等参数直接影响其动态性能,而驱动信号的变化则通过调整电枢电流和电磁转矩进一步影响电机的转速与位置控制精度[2]。因此,伺服电机的工作方式不仅依赖于其内部结构设计,还与其外部驱动信号的特性密切相关。

2.2 常见控制算法

比例积分(PI)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是伺服电机控制中广泛采用的经典方法。PI控制算法通过比例项和积分项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消除静态误差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比例项根据当前误差快速调整输出,而积分项则通过累积历史误差逐步消除稳态偏差,从而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6]。相比之下,PID控制算法在PI的基础上增加了微分项,通过对误差变化趋势的预测进一步优化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微分项的引入使得系统能够在误差发生显著变化之前提前进行调整,从而有效抑制超调和振荡现象[14]。这两种算法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伺服电机在精密定位系统中的性能表现,尤其是在需要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场景中表现出色。然而,算法参数的优化配置仍是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挑战,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细致调整以实现最佳控制效果。

3. 伺服电机控制在精密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3.1 半导体设备领域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光刻机和刻蚀机等关键设备的精准定位对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伺服电机控制系统通过其高精度的驱动信号转换机制,能够实现纳米级别的定位精度[5]。例如,在光刻机中,伺服电机通过接收精确的驱动信号,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位移,从而控制掩模版与硅片之间的对准精度。这种高精度定位能力显著提高了芯片的图案转移精度,进而提升了半导体产品的良品率和性能[8]。此外,伺服电机在刻蚀机中的应用同样至关重要,其快速响应特性和稳定性确保了刻蚀过程中的高精度定位,避免了因定位误差导致的材料浪费和工艺失败。因此,伺服电机控制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也为现代电子工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光学仪器领域

在光学仪器领域,伺服电机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显微镜、望远镜等设备中对焦和定位功能的实现。显微镜的高精度对焦系统依赖于伺服电机的精确角位移输出能力,通过驱动信号的变化控制镜头的位置调整,从而实现对焦平面的精准锁定[3]。这种精确控制不仅提高了成像质量,还显著缩短了调焦时间,为科学研究和工业检测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类似地,在望远镜中,伺服电机通过对主镜或副镜的微调控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天文观测目标定位。特别是在大型天文望远镜中,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尤为重要,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因此,伺服电机控制在光学仪器领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设备的性能,也拓展了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4. 伺服电机控制性能测试

4.1 测试目标与指标

伺服电机控制的性能测试旨在评估其在精密定位系统中的实际表现,关键测试指标包括定位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定位精度是衡量伺服系统能否准确到达目标位置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精密定位系统的可靠性与重复性[1]。响应速度则反映了伺服电机对输入信号的跟踪能力,快速的响应速度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动态性能,尤其在需要频繁启停或变速的应用场景中尤为重要[7]。此外,稳定性指标用于评价伺服电机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输出一致性的能力,避免因外部干扰或内部参数漂移导致的性能下降。这些指标共同决定了伺服电机控制在精密定位系统中的整体性能,并为后续优化提供了量化依据。

4.2 测试方法与设备

为全面评估伺服电机控制的性能,本研究选用了多种高精度测试设备,包括激光干涉仪、示波器和转矩转速传感器等。激光干涉仪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定位精度,其通过干涉条纹的变化精确计算伺服电机的实际位移量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从而得出定位误差[1]。示波器则用于记录伺服电机的动态响应过程,例如速度变化曲线和电流波动情况,以分析其响应速度及稳定性[15]。在测试流程方面,首先搭建了一个稳定的测试环境,确保温度、振动等外部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最小化。随后,将伺服电机与测试设备连接,并按照预定工况设置驱动信号。在数据采集阶段,利用高采样率记录仪捕捉伺服电机的关键性能参数,如转速、转矩和位置反馈信号,以便后续处理与分析。通过上述方法与设备,可以实现对伺服电机控制性能的全面评估。

5. 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测试结果呈现

通过实验测试,定位精度、响应速度及稳定性等关键指标的测试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现。如图X所示,定位精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在多次重复定位实验中,伺服电机控制的平均定位误差维持在±0.005 mm以内,满足精密定位系统的设计要求[1]。此外,响应速度测试表明,从接收到指令到达到目标位置的时间小于50 ms,且在不同的负载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6]。稳定性测试则通过长时间运行记录位置波动数据,结果显示位置偏差的标准差控制在0.003 mm以下,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这些测试结果为后续的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5.2 影响因素分析

伺服电机控制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电机本身的参数如转矩和惯量对系统性能具有显著作用。研究表明,较高的转矩能够提升电机的加速能力,从而缩短响应时间;而适当的惯量匹配则有助于减少启动和停止过程中的振荡现象[7]。其次,控制算法的优化程度直接影响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例如,传统PID算法虽然在多数场景中表现良好,但在面对复杂扰动时可能存在局限性,导致定位误差增大[11]。此外,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振动也不容忽视。温度的波动可能引起电机参数的变化,进而影响控制精度;而机械振动则会干扰位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提升伺服电机控制性能的关键所在。

6. 优化措施

6.1 电机选型与参数调整

在精密定位系统中,伺服电机的选型及其参数调整对系统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根据性能分析结果,合理选择伺服电机型号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例如,在需要考虑动态响应的场景中,应选择转矩大、惯量小的伺服电机,以缩短启动和停止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1]。此外,对于负载变化较大的应用场景,选择具有较高过载能力的伺服电机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在电机参数调整方面,通过对电机的转矩常数、反电动势常数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改善电机的运行效率和控制精度。例如,文献[4]中提到的过热过流保护控制方法,通过实时监测电机温度和电流,并结合软件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防止电机因过载而损坏,从而延长电机使用寿命并提高系统可靠性。

6.2 控制算法改进

为了增强伺服电机控制在精密定位系统中的抗扰能力,对现有控制算法进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虽然在许多场景中表现良好,但在面对复杂内扰和显著外扰时,其抗扰能力有限。因此,引入先进的自抗扰控制器(ADRC)算法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ADRC算法通过构建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实时估计系统内部扰动和外部干扰,并利用非线性反馈控制律对扰动进行补偿,从而显著提高系统的抗扰性能[11]。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负载外扰下的位置跟踪性能及电气阻抗内扰下的位置保持性能方面,ADRC控制优于传统PID控制。此外,ADRC算法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在参数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控制效果,这对于精密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7. 发展趋势展望

7.1 与新兴技术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伺服电机控制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人工智能算法,如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可应用于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中,以实现更智能的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从而显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12]。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控与实时数据交互,这不仅优化了系统运行效率,还为大规模设备集群的协同控制提供了可能。这种融合将进一步推动精密定位系统在高端装备中的应用,例如在永磁电机系统中,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多物理因素耦合建模,可有效提升系统的轻量化与高性能表现[12]

7.2 应用领域拓展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在高精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有望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实现突破。在航空航天领域,伺服电机控制可应用于卫星姿态调整、火箭发射平台定位等关键环节,其高精度与高可靠性将为航天任务的安全性与成功率提供保障[12]。在生物医疗领域,伺服电机控制技术可用于精密医疗设备,如手术机器人和显微镜对焦系统,从而提升医疗操作的精准度与安全性。此外,随着永磁电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电机控制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深化,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并推动战略性高端产业的持续进步[12]

参考文献

[1]涂志健;张永杰;卫能;孙庆.一种伺服电机性能测试装置[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20,38(6):5-7.

[2]游奇峰;唐强;米良;何韬;肖杰.基于位置偏差调速的激光跟踪运动控制方法[J].中国测试,2024,50(2):155-160.

[3]张军.伺服电机在提升机床定位精度中的设计与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8,(13):105-107.

[4]郝桂青;冯永仁;余强;鲍忠利;支宏旭;周艳敏.随钻地层测试器中电机精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石油管材与仪器,2022,8(3):19-23.

[5]李国林;黄帅.基于伺服控制系统的精确定位方法的应用[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6,45(10):42-45.

[6]谢妮慧;于飞;李晓;张晗;鄢南兴;李寅龙.天基空间目标监视中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3,44(4):48-57.

[7]刘锏泽;张仰成;盛君;齐鑫哲.力矩电机的高精度伺服控制[J].电子世界,2018,0(10):183-183.

[8]管树林.基于双伺服驱动的快速堆垛机系统开发与应用[J].机电信息,2022,(15):8-13.

[9]张华西;严飞;刘卿卿;陈佳宇;刘银萍.基于FPGA的多通道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22,41(12):171-177.

[10]蔡华祥;吴兴校;蒋昕;葛红岩.基于单片机的伺服舵机跟踪控制技术研究[J].现代机械,2024,(2):93-97.

[11]吴牮;于今;谢光辉;王光建.一种机电位置伺服系统的抑扰控制策略及其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47(2):216-223.

[12]赵文祥;陈前;吴中泽;孙天夫.序[J].电气工程学报,2023,18(4):1-2.

[13]王宏.精加工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8):154-154.

[14]孙雪云;李兵强;刘冬利;李玄;唐坤.一种用于舰载无人机通信的天线伺服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24(12):127-129.

[15]支萌辉;尹泉;吕松垒;华强.基于ARM+FPGA的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器设计[J].电气传动,2020,50(9):35-41.
作者简介;刘志国(1982—),男,汉族,湖南长沙人,专科,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所刊发的文章将授权中国知网或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