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发展角度来分析,绿色循环农业在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一方面具有先进性与代表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还是确保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确保农业生态平衡。然而,由于当前受到各种因素限制,所以绿色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此,本文从本地区实际发展情况,针对农村对绿色循环农业的推广和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希望对于绿色循环农业的有效运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农村绿色循环农业的内涵
所谓绿色循环农业,其主要指的是以传统农业所积累的有效经验为基础,按照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农业管理相结合,以此为基础,获得更多自然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最小化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农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以此来促使现代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
2 农村推广与应用绿色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2.1有助于提升互利效应
在对农村绿色循环农业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具有高利用、地开采的特点,将经济学与生态学作为基础,属于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农业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可以说,农村推广与应用绿色循环农业模式,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能够发挥出保护环境的巨大作用。如: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畜牧业产生的有机肥可以取代化肥,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培育出有机蔬菜,并且秸秆与菜叶等,还可以作为青饲料被送回养猪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循环系统,有助于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使农业朝着新型道路发展。
2.2推动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现如今,农村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有效地利用绿色循环农业模式,可以进一步落实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还可以将农业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农村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还可以促使本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可以帮助农村地区的人们增加经济收入。除此之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种农业发展模式,在解决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上,也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2.3 有助于强化绿色供给能力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众多农产品品牌纷纷涌现,人们可以放心的饮食各种农产品,可以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通过开展绿色种植,既可以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得健康发展,又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的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落实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快农业循环发展进程,不断强化农村地区的竞争能力[2]。
3 绿色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分析
3.1农牧相结合发展模式
3.1.1 猪+沼气+粮食发展模式
此种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指的是农户使用秸秆、粮食以及菜叶等,养殖一些猪或者牛等牲畜,并将牲畜所产生的粪便放置于沼气池中,经过发酵后,使其成为农作物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也可以将其用于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活。如:可以将所产生的沼气作为一种生活燃料,用于煮饭、炒菜以及照明等相应的生活活动;可以将沼渣作为饲料添加剂;将沼液喷洒到农田作物上面,用来防止病虫害问题发生。此种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既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能源,又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可以促使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3.1.2 猪+沼气+蔬菜发展模式
在与其他绿色循环农业应用模式相比较中可以看出,在规模比较大的生猪饲养区,此种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发挥出巨大价值,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大棚蔬菜基地开展相应辅助。具体来说:首先,对于猪所产生的粪便,应予以发酵处理;其次,对于所产生的沼渣、沼液等,应将其作为一种肥料,并撒到大棚蔬菜种植区域。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促使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还可以可以促使大棚里种植的蔬菜,能够始终朝着绿色蔬菜品质方向发展,并且还具有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作用。
3.2农渔相结合发展模式
在水稻种植以及河蟹地区,还存在这样一种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即在开展“大陇双行”种植模式的稻田,可以饲养一些河蟹。在此种情形下,这些河蟹不仅拥有足够的阳光、活动空间、虫类以及杂草等,其所产生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一种肥料为稻田施肥,以此为基础,实现水稻和河蟹的双丰收。通过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促使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有助于帮助农户增加经济收入。
3.3 农林+旅游发展模式
当农林种植以及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相应效果之后,可以采用农林+旅游发展的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此种模式主要指的是依托农家乐与生态农庄等形式,吸引广大游客来到农村享受生活,农户可以将田地中的植物、林地中的水果以及养殖的畜禽以及鱼类等提供给游客,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此种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将农业生产和旅游业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 农村推广与应用绿色循环农业的策略
4.1强化宣传与教育工作
现阶段,部分农民对于循环发展理念以及新型农业认识程度不够,缺少循环的经济知识。由于受到以往的耕作方式与经验所影响,所以农业经营与管理仍然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需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现代的农业化经营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应强化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引导农民掌握更多的相应技术与生产模式,促使农民主动参与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之中。
4.2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其在使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之时,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出最适合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要避免出现将其他地区的绿色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直接照搬过来的情况。同时,在选择所需要的农业生产模式时,还应始终坚持银地之地的原则,拓展农业生产项目,为农村经济实现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
4.2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
现如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可以确保绿色农业实现健康发展,其中人才是提升科学技术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推广与应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时,一方面要有效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另一方面还应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价值,确保农业新技术与新工艺得到创新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从本质上来说,绿色循环农业属于一种将种与养有效结合的农业经营方式,其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并且可以降低对水土的污染,能够促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绿色循环农业的推广与应用力度,通过农牧、农渔以及农林+旅游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慧,陈幸芳,朱靓静.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J]. 中国市场, 2023, (07): 13-16.
[2]张涛. 生态兴农 绿色发展——平凉市农广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集群 [J]. 农民科技培训, 2023, (07): 39-40.
[3]邱克航,杜颖梓. 创新种养模式,绿色循环发展 [J]. 吉林畜牧兽医, 2023, 44 (04): 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