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体系相较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差异,并提出了诸多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予以全面提升的要求。为此,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期间强调新教学方法的科学融入,配合新教学理念的全面贯彻,从而实现在师生关系、教学流程等方面的优化目标。例如,若能够将体验式教学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即可革新相对枯燥僵硬的数学教学体系,深度优化教材内容,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基本状态,用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进一步的根本目标。
1.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是指教师将学生置于学校课程中,即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获得专业知识的一种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通过参加活动,策划出让学生有良好体验、了解知识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师在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就需要组织更多的协同探究活动。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后,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含义,通过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应用新知识,进行反思和检验。
2.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2.1情景式教学
情景教学将学习中的问题与生活相结合,通过化繁为简的方式,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提起设问,引起学生的高度参与,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思考,促进理解。比如解方程式题:一个笼子里有几只鸡和兔子,从上面数,有12个头,从下面数,有36只脚,请问这个笼子里有几只鸡?这样能很好地使小学生对未知和方程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兴趣。
2.2自主性
重视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已成为当今教育导向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改革要因势利导,因应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展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体验式教育的主要目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不是很重要,所以,这样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是相适应的。具体地说,这样的教育模式,从来都是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考察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才能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并且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并通过学习的体验,感受到知识的可贵,学生对数学的钻研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对后续的成长会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
2.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现在的教育体系是以老师为中心来教导学生,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老师一味地在课本上讲解知识,把自己的经验讲出来,却不去想那些只是懵懂的孩子,他们还不具备同等的思考能力,这就造成了他们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有时不能理解,也接受不了太多知识等问题。而体验式学习侧重于给学生制定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学习,能够尽情地去构思创新,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更有期待值,求知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3.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意识到数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体验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推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激发潜能,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深入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他们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探索实验和合作项目来发展自己的数学技能。教师的角色在这种教学方法中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激励者。他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与学生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反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3.2积极探究小学数学教学,逐渐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研究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研究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就能培养很强的思考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分析思维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任务制定比较有意义的教案,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体味数学的生活魅力
在小学的体验式学习中,如果只是教给学生理论方面的东西,那么就会让他们觉得学数学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操作起来很吃力。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老师应该大力地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比如说让他自己做一个小管家,自己去超市或者菜场买东西,有家长陪同,然后把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拿来算账,我觉得他肯定是非常开心的,经过一番实践,学生就会知道数学是多么的有用,就会深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思考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3.4结合情景应用体验式学习法
体验式学习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沉浸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之中,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运用富有创意的情景,使数学课程更具趣味性,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数学。教师能结合课本知识点,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题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新、怪知识了如指掌,融会贯通。这让数学课程变得更有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如人教版五年级的课程“折线统计图”,教师讲解了统计折线图的制作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自己的身高变化,再要求学生把身高图表制作成各个年龄段。看图知道什么时候长得最快,把图的主要特点确定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最常见的数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的技能得到提高。老师在讲授碎片化的知识时,也能结合情境,寓教于乐。分数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师能创造出常见的情景:“中秋节切一个月饼,一家4口,平均分成4份,各占月饼的1/4。”分成4等份,这样每人分到1块月饼,分成8等份,每人分2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分可以吃到更多块数的月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开展反思活动,了解不同分数的具体含义,懂得对不同分数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结语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数学知识转换率,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但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需要“守正”和“创新”。“守正”是要求教师发挥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促进体验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思维敏锐,有利于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生明.谈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22(30):136-138.
[2]王春燕.中职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