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生产期间材料采购中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和成本控制中的关键内容。材料定额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对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有着直接影响,非工艺性损耗是材料消耗的一种形式,主要由非工艺技术因素而造成的损耗,必须要正确认识工艺性损耗和非工艺性损耗,进行准确区分的同时也要明确非工艺性损耗对企业成本控制产生的影响,保证材料定额的准确性。
1.非工艺性损耗与材料定额
1.1非工艺性损耗
非工艺性损耗主要指的是产品去除净重后在加工之外所产生的损耗,比如产品运输期间产生的损耗、保管不到位所产生的损耗和生产中产生的损耗等,主要是一些废弃材料和无法应用到产品制作中的材料,导致这种损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材料管理。部分企业在生产期间,采用的工艺技术较为落后,库存管理不合理,材料得不到有效利用,在长期堆放过程中导致材料质量和性能受到一定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非工艺性损耗比较多。由生产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为工艺性损耗,其与非工艺性损耗存在较大差异。
1.2材料定额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技术经济指标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参考的内容比较多,材料消耗定额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成本核算,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经济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内容,必须要对材料消耗定额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保证定额内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做好采购、发料、报价和成本核算等工作,确保相关数据精准可靠。
2.非工艺性损耗的计算公式
非工艺性损耗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各个阶段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材料损耗,这类损耗与加工制造中的技术工艺没有关系,属于一种不必要损耗,通过有效管理能够进行避免,导致这类损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不合理和工作人员管理水平比较低等,在材料准备数量不合理、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运用、运输期间碰撞磨损和材料储存环境不达标等条件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非工艺性损耗。非工艺损耗与原材料之间的关系如下:非工艺性损耗 =原材料-产品净重-工艺性损耗。
3.废品率对材料定额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3.1废品对消耗定额的影响。
企业生产期间,由于各类产品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涉及到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使用的工艺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对材料类型和用量等也有所不同,如果某一环节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就会造成材料上的损耗,有些材料无法正常使用,从而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部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对于精度要求比较高,一旦出现较大的误差情况就会对零件的实际应用效果产生影响,无法应用到实际产品制造中,从而产生较多废料,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废弃材料的产生及数量对材料消耗定额有着较大影响。
废品原材料的总量实际上就是合格品的原材料总量。虽然材料数量上相同,但材料的利用价值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很显然废品材料已经丧失再次利用、生产以及制作的作用,不具备再次消耗特点,要想清算废品消耗量需要通过对备道加工程序运行中制品的投入、产品出产数量进行核算,在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统计,利用相关的计算公式对其废品消耗计算。
3.2相关的应对措施
要想对废品材料对材料定额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则需对造成废品的原因进行了解和掌握,以此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办法。主要以飞机产品零件加工制造中产生的废弃材料为例,导致废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生产加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不达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行为不规范的情况,整个流程存在较多的失误现象,这就会对零件的质量和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在较大失误情况下则会影响零件的正常使用,从而导致废品材料产生。由这种原因而导致的损耗可以通过提高加工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来进行避免,所以将其称之为可避免损耗。第二,工艺技术不成熟,在实际加工期间无法保证每个零件的质量和精度都达到相关标准,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来提高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从而降低损耗问题的产生。
4.原材料供应对材料定额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4.1原材料供应对消耗定额的影响。
原材料是企业生产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质量、价格和数量等都是影响消耗定额的关键,如何进行实现原材料的合理选择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其与整体生产质效密切相关。
4.2相关的应对措施
仍以飞机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供应材料定额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研究为例,首先,在选用的原材料时应尽可能保证在生产中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原材料选用原则是在实际规格、尺寸要有利于减少下料所产生的余料、残料,并能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其次,在面临着飞机类零件原材料不足的风险的情况下,应该运用材料定额来减少损耗。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节省企业的成本,降低非工艺性,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适当裁剪。如若不能够满足进行裁剪要求,可以尝试是否能够进行焊接缝合。当原材料明显不足的情况之下,我们只有采用备种方式来节省,这其中最重要的节省方式就是节约非工艺性损耗。
5.新材料.新设备对材料定额的影响
5.1产品、技术更新对消耗定额的影响
启用新的设备则需要对旧的设备与旧的生产工艺进行必要的管理或者流程上的改革。这种改革不仅仅是在表面上的,更多的是在设备的核心。这就让企业原有的材料定额方案,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导致了很多原定的方案无法执行,新的方案还没有能够制定。
5.2相关的应对措施。
在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变革上,我们需要坚持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原料最省。这就需要在施工的现场,员工自发的或者制定各种临时的措施和方案来进行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这样就需要让员工开展更高的积极性,员工能自主创新的研发新的方法或技术。就能让企业的损耗达到最省。
6.其他因素对材料定额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除了以上几方面原因造成的非工艺性损耗,还涉及到其他因素,如材料化验和试验用料等,不能根据材料定额对损耗问题的产生进行控制与管理,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内容,对材料的使用进行规范,在实际生产期间能够做到程序化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材料定额的编制和完善工作,实现废料、旧料的充分利用,以此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结语:导致非工艺性损耗产生的原因比较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在对非工艺性损耗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团结协作,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综合治理,对损耗问题的产生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实现材料的合理分配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对产品生产期间的损耗问题进行管控,这是推动企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春,孟越.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J].时代报告,2017,(28):254.
[2]杨娜,杨帆.金属材料非工艺性损耗与定额制定[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5581-5581.
[3]刘赟.工艺性损耗和非工艺性损耗在材料定额中的确定[J].山东青年,2018,(1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