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会由于复习的得当,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质一样的提升,那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而言,也是一样的。有些教师因为不能够掌握良好的复习方式,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觉得非常累赘,并且复习的内容也并不是所欠缺的点。有些老师认为复习课是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巩固,而这样的巩固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也降低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会由于枯燥而略显无趣。有些老师也喜欢通过刷题,让学生自己去查漏补缺,但是学生没有目的性得去刷题,不知道讲究方法策略,会使得时间大大的被浪费,因此在的一轮复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走出复习的误区。
一、针对疑难点,建立高度
在复习过程中,应当要紧扣课程标准考纲以及考试说明。那么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要帮助学生去掌握其重点核心的主干知识,然后再去进行延伸,对新内容的讲学时应当要努力提升其复习备考相关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理念和理性思维以及珍爱生命和科学探究这四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紧扣考纲说明,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这一知识概念【1】。
比如,在复习“孟德尔定律”时,学生由于已经知道孟德尔定律是什么了,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其就要帮助学生去找到该定律的困难点。而该定律的困难点是在于孟德尔研究过程中,什么步骤是为演义步骤?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更好的去进行过程的了解,从而去拔高学生的高度。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要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分别对应语言孟德尔定律的哪一个部分呢?通过相关的引导和逐步的探索,让学生更好地回答该问题,也让学生能够置身处地的去进行再一次的推理,那么将这一思维过程证实到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过程中,能够得到其假说演绎推理的问题——杂合子生成配子时具有相对性状关系的遗传因子分离。而孟德尔在研究这一问题过程中运用到的假说演绎,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得到相对应的结果。
二、抓住重点,建立梯度思维
所谓的梯度思维指的是在学习过程当中,第一次的复习应当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对于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则不需要再一次的去死记硬背或者是死磕,学生在复习时应当要知道知识点的重点在哪里。而一般情况下20%的知识点承担了考试并且超过了80%的相关分值,那么这就很好的论证了,学生在复习生物学是,只需要掌握20%的知识点,那么就能够得到80%的分值,因此抓重点成为了学习的主要关键问题,而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的时候,应当要给其建立梯度思维,让学生学会去抓住重点,并且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不需要过分纠结【2】。
当教师有了相对应的复习经验时,则会将其目标也按7:2:1的梯度去进行复习。比如对于一个知识点第一次学习,班级中有七成的学生已经学明白了,那么再一次碰到同一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有九成的学生已掌握,而最后一层则需要经过三次或者是三次以上才能够掌握,因此当建立起目标学习时,应当要让学生感受到其进步的梯度性。比如,在复习“分子与细胞”时,其核心的知识点有20%,那么这20%需要分别在课堂中提醒学生三次或者是三次以上,才会让全班的学生都进行整体性的掌握。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也能够将知识点和知识点建立起相关的联系框架,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巩固该知识,并且学会如何去运用该知识。
三、搭建师生桥梁,温度不可或缺
所谓的温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过程当中,如果按照传统的复习理念去进行复习,那么课堂一定是非常枯燥的。因此就要改变这样的模式,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起感情温度的桥梁,帮助学生去培养更好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潜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以生动活泼为主要的基准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轻松活泼的课程。
比如,在复习“遗传变异”这一课时,教师应当要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且利用其相关的假说演绎法去推理出相关基因的组合以及基因的规律,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并且自己去查阅资料,让学生能够真真正正地感受到遗传学之父为什么会这么伟大。在这个时候也能够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到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其光芒。
第一轮复习的周期比较长,那么在复习过程当中,教师则应当要用灵活变通的复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紧扣主旨,帮助学生在感情上以及行为上去进行方向的把握。个别的学生在第一次学习的过程中会有知识点的疏忽,此时教师也应当要鼓励这些学生,让其不需要死磕细节,而是把握好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秀平.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几点思考[J]. 理科考试研究, 2016, 23(003):92-93.
【2】罗鹏. 浅谈高三生物教师对第一轮复习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24):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