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小额信贷是一种农村金融创新的产物,也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小额信贷作为普惠金融的萌芽和起源,是普惠金融直达实体经济的核心(王婧,2022)。我国农村地区广大辽阔,四川省身为农业大省,在广大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本文从该地农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出发,基于面板数据深究农村惠普金融的发展深度和广度,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小额信贷影响农民年经营性收入的作用机理
(一)农户行为理论
农户行为理论旨在研究农户在资源有限、信息不完全、风险存在等复杂环境下的经济决策行为(黄建伟,2022)。本文研究主要关注农⺠在取得小额信贷后,是否会对其年经营性收入产生影响。
(二)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指政府或相关机构对农业信贷市场提供补贴,以促进农民获得更便宜、更容易获取的信贷服务(罗屹,2020)。农业信贷补贴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中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一门理论,主要关注经济体的产出(GDP)在长期内的增长趋势和动力,小额信贷可以促进企业的创业和发展。
三、小额信贷对农民年经营性收入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倾向匹配得分发(PSM)可以⽤来缓解样本之间的选择偏差,使得各变量趋于同质性,减少对核⼼研究变量的影响。因此,农户获取贷款的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涉及较多,本研究获取小额信贷的核心解释变量为离散有序变量,所以选取logit模型,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β1为待估计参数,Ci为控制变量,ε1为随机扰动项
问卷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设计了《农户小额贷款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时,主要选择当地乡镇农户作为调研对象,共计207份。
(二)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变量定义
在整理调研问卷的数据后,本文利用stata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结果如表1所示,被解释变量是人均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人均年经营性收入的平均值约在58171元,人均年总收入约在121388元。核心解释变量来看,全样本中约50%的受访者获得过小额贷款,贷款金额在1万~20万之间。
表1 实证指标及描述性统计
2.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2,从核心被解释变量看,是否获得小额信贷对年经营性收入上有正向影响,且结果较为显著。从控制变量角度看,当引入受访者情况时,显著性稍降低,但仍然较显著,说明调查者对经济金融的关注度以及会选择何种方式获取小额信贷存在正向相关。当引入家庭情况时,显著性提升,家庭劳动力比例越高,家庭年经营性净收入越高。最后发现引入乡村情况,显著性下降说明影响不大。该结论依然成立。交通便利度、卫生环境度和乡镇产业对年经营性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说明交通出行,卫生环境和产业发达有利于提升人均经营性收入。而旅游乡镇和金融便利度对年经营性收入的是负向影响,表明旅游乡镇和金融服务便民化不利于年经营性收入的提高。
表2 逻辑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
四、小额信贷对农民年经营性收入的稳健性检验
(一)平衡性分析
鉴于已有的研究结论和Logit模型筛选出来的变量,选择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患慢性病和低保人口”和“是否是旅游乡镇”“对经济金融的关注程度”作为协变量。根据平衡性检验结果。样本调查者匹配前各特征变量偏差基本都不大,匹配效果良好。
此外,由表3可知,处理组和对照组经匹配之后,联合检验P值为0.726 ,表明倾向得分值的联合分布在处理组和对照组农户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表3 匹配前后平衡性检验
注:*、**、***分别代表10%、5%、1%的水平上显著
k近邻匹配法(见表4)得到的ATT值为-5131,T 值为 2.32>1.67,半径匹配和核匹配法得到的ATT值分别2.01和2.08,T值说明均在1%的⽔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持⼩额信贷对农⺠收⼊有正向促进作⽤的假说H1。
表4 近邻匹配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T|>1.67,**|T|>1.96,***|T|>2.56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采⽤调整变量法将年经营性收入以外的所有收入(包括年工资性收入、年财产性收入、年转移净收入)作为稳健性检验指标,再次进⾏回归分析。结果与表1一致,核心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没有变化且系数值变化不大,说明主回归结果稳健。
五、结论和建议
(一)完善经营性小额信贷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综合农村金融服务中心,优化经营性小额信贷服务,将有助于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户增加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立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资源,实现合作发展。
(二)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
加强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宣传是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和融入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金融知识对农民来说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金融服务,还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婧.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小额信贷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22(09):24-30+49.
[2] 孙龙龙,谢婉芸,马福春.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2022(19):100.
[3] 徐静,万俊毅,韩亮.数字技术使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与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基于CLDS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5(06):33-44.03.
[4] 黄建伟,张兆亮.农户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下宅基地流转主体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22(01):39-51.
[5] 罗屹,宋雨河,武拉平.巴西农业信贷政策及其补贴水平测算——兼论中国农业信贷政策调整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2020(06):75-86.
作者简介:王玉琴,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