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材料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材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的造价成本。但由于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对材料价格的风险控制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如何控制建筑工程的材料价格是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1]。
一、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组成
材料价格是指材料从供应商到施工现场整个流程中所产生的价格,由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费、看管费、检验试验费构成。
1.材料原价
材料原价是指材料供应的价格,是出厂时规定的价格,也就是批发价。如果材料重要来源是进口,材料的原价就是入境价格。
2.运杂费
指材料从产地运往工地或仓库这一路所产生的费用,如运费、车辆使用费、高速过路费、人工费等。
3.运输损耗费
指材料在装卸和运送中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损耗。
4.管理费
材料到达工厂或仓库时,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看管,其中所产生的费用称为看管费
5检验试验费
当材料到达目的地后,相关工作人员会对材料进行检验,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就是检验试验费[2]。
二、影响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因素
建筑材料价格不仅仅指材料本身的价格,还包括人力和机械设备的价格。在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所以,对材料价格的把控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造价。这就需要负责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人员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与经济水平进行合理的材料价格把控。
建筑材料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价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波动可能由以下两种原因造成: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差异较大,且经济水平良莠不齐,每个地区的材料价格也不尽相同。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其逐渐趋于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建筑材料价格也随之波动。
建筑材料价格的不稳定风险集中表现在:一,材料报价风险。负责投标的工作人员没有详细对本地市场的建筑材料价格进行调查和预估,可能会导致投标书中的材料价格与实际产生偏差。二,市场供应风险。原材料的价格可能会受产量或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从而产生波动,如果价格涨幅太大,就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三,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如果业主的需求以及原设计变更,就会导致材料价格的变动。
三、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对工程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多环节、多程序、长时间、范围广的特点。在工程项目开始施工以后,需要非常多的不同种类的材料。且每种材料数量不一。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价格也是随之变化,例如使用频率较高的混凝土、水泥、钢筋等,这些材料要贯穿整个工程的施工中,而且工期要持续较长时间,其价格的浮动受市场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实际工程造价与预期产生差距。
(二)对建筑质量与工期的影响
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浮动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工程的进度。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中,购买原材料的费用占整个工程预算费用的一半以上,如果在工程开始施工后,一些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为了保证经济效益,施工单位会购买一些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可能还会出现停工的现象,这样不但严重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还会使工期延长[3]。
(三)对承包商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企业没有对工程造价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旦与承包商的签约结束后,原材料的价格发生浮动,会直接对承包商的收益产生影响。如果原材料的价格上浮过多,可能会造成承包商资金紧张,甚至出现亏本的情况,从而影响承包商的经济效益。
四、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有效措施
(一)及时与供应商沟通
在开展施工期间,建筑单位要与供应商密切联系,如此就可以避免因沟通出现的差错。在工程的施工中,如果原材料的价格发生了变动,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寻找解决办法,不但要保证材料的质量,还要维保护好业主的利益。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就要根据实际情形,工程项项目一旦开始施工,施工方与供应商就要严格遵循合同内容,承包商需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所以要制定有关的补充协议条款以应对出现材料上浮、工期延长等情况的发生。
(二)调整材料差价
负责控制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前对材料市场进行了解,依据实际情况对材料价格进行预估,做好及时调整价格的准备。对材料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和系数调查。如水泥、沙土、混凝土等在工程中使用量较大,对工程质量进度影响较深的原材料,就需要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如果是机械设施等用量较少,对工程进度影响不大的原材料用系数调查的方法就可。目前这两种抽查方法使用频率较高,能合理避免原材料出现较高的价格浮动。另外,相关负责人员要提前储备充足的资金,以免因后期因价格浮动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三)实时掌握原材料价格信息
为了全面掌握材料的市场行情,当地政府要主动对建材市场进行管理,控制建材市场的价格,从而做到对工程造价最准确的预算。另一方面,还要设立价格资料库,依据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对材料价格资料库实时更新。此外,相关的咨询企业和中介的作用也很重要,会对政府控制材料的成本和售价提供有利条件,可以有效规避材料价格出现浮动较大的情况。
(四)对材料实施发包人供货
发包人供货是指由发包人为业主提供所需的材料。因为质量相对较优,从而为多数业主所青睐。这种供货方式有两个优点:一,材料价格的风险可以由业主自己掌控,通过合理的价钱购买最满意的材料。二,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材料质量得到了保证,施工的过程中就不会以次充好。不论是出厂价格还是批发零售价格,大多数材料的价格在经过多个环节以后都会变高。由业主自己提供施工中所需要的材料可以减少在施工中产生的“水分”。不仅使采购的效率大大提高,还能确保材料的质量。因此,通过业主对采购程序加以监管就变得尤为重要[4]。
结束语:
综上,建筑材料的价格浮动会对整个材料市场产生冲击,不仅会增加建筑单位的工程造价,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建筑单位的预算费用增加了,就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因此,要有效的把控建筑材料价格,就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材料的价格风险,如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调整材料差价、实时掌握原材料的价格信息、对材料实施发包人供货等,这样既保障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又高效的完成了工程造价对材料价格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李雪梅.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J]. 材料保护,2020,53(10):9-10.
[2]付盛忠. 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规避对策[J]. 工程技术研究,2019,4(2):197-198.
[3]阴清莲. 浅析材料价格变动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J]. 山西建筑,2019,45(14):175-176.
[4]李永红,杨建伟. 建材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J]. 工程与建设,2020,35(2):3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