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与现状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在金融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我国正处于金融发展改革的关键时期,金融科技成为了带动各类金融机构如银行等转型发展的强大基础和核心推动力。
如今传统的银行业系统正处于向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无疑为我国银行业领域的金融科技化发展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银行数字化发展趋势的方向越来越明显。然而,金融科技带来的不仅仅只有机遇,还带来了挑战,金融机构如何解决金融科技带来的数字化转型与自身传统业务的冲突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
1.1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方向及发展趋势
首先介绍一下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概念。银行数字化转型就是指银行在数字化转换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利用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现在实际上已经发展得非常好,有了比较大的进展,那么未来的转型会是更加偏向哪个方向呢?普遍认为未来还是要朝着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因为这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以下介绍一下三个大的数字化转型方向:
(一)开放银行,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在生态当中提供服务。换句话说开放银行的服务是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但是又不会出现银行的logo、银行的标识、银行的人员、人员的系统,不会让你感觉到银行在你身边,是无感的,但是却可以为你提供一种非常便捷的服务,这是一种开放银行的能力建设。总结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平台化的商业模式,通过和其它的商业生态系统进行数据的共享,互相地融合,从而建立起来一些新的功能,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新的服务方式,构建一个新的金融生态。开放银行的能力建设就是最终要实现一站式的服务,提供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二)数据银行:顾名思义,数据银行是以数据驱动,塑造全智能联动引擎的银行。首先是银行的业务本身要进行数据化;另外,数据要形成业务,这里边包括基于大数据开展的一些融合,这是整个银行业、金融业都要开展的。最终构建共同的生态,实现价值创造的数据经营平台。因为实际上检测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不是成功,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能不能将数据的价值挖掘出来,使得它能够创造新的价值,从而建立新的经营模式,这是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
(三)智能银行。智能银行有三个内容:1.提供全景式智能化的服务。2.要升级服务内涵,打造个性化。智能银行其实是要使得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更加便捷,不是说银行以前没有个性化服务,而是以前的个性化是靠银行员工一对一的服务,有时候可以做到,但成本比较高,而且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的能够解答客户的一些需求。数字化金融应该是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可能性。3.转变经营模式,用数据替代经验,要有数据智能。
1.2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现状
金融脱虚向实,服务小微“三农”,这是中小银行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金融科技在增强银行服务实体能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总体来看,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切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基于外部监管要求和内部发展需求提升技术应用、数据治理等方面的能力,积极构建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释放出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目前,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的中小银行通过战略引领、组织变革和数据提升,已经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小银行特征的金融科技发展模式,代表性数字应用包括手机银行APP、小微金融服务智慧平台等,取得了快速获客、精准定价、交叉销售等良好效果,有效支撑供应链金融、投融业务等新市场开拓。
目前来看,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银行大多业务仍是手工操作。我们现在虽然有了一些智能系统,但是系统里边需要的人工操作较多。看似我们现在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实现柜面无纸化,但是很多的系统操作依然是由人工操作的。目前能做到全自动生成的小银行还是占少数。
(2)中小银行缺乏整体的数据治理。数字化转型中,因为数据是基础,是地基,没有一个良好的数据,就代表没有坚实的地基。但是中小银行往往在数据治理方面能力比较差,因此中小银行的数字化基础是比较差的。
(3)技术架构比较陈旧,且不完整。
(4)中小银行没有业务场景。开放性银行的能力需要你把自己的能力嵌入到其它场景当中才能体现。现在如果没有这种业务场景,你的数字化其实是很难去推广的。
(5)缺少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人才的数量问题是中小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相比,一个特别明显的短板。因为中小银行没有资源和条件去留住人才,导致许多人才都往大型银行去。因此人才问题也是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出现金融科技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
(6)中小银行的技术相比于大型银行更加落后,因此研发成本和试错成本比较高,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金钱和人力的投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因为中小银行的规模比较小,投入产出效益并不明显。
(7)部分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规划是在原有的“信息科技规划”基础之上进行的简单升级,缺乏以顶层数字化业务为目标、数字化转型底层逻辑为基准的行动逻辑。总而言之,就是并未从根本上重塑业务。
2、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2.1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困境
在整体来看,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条件还有以下几方面的欠缺:
(1)中小银行技术架构体系存在较多不足。当前小银行到底走什么样的路线?这是许多人比较关注的问题。小银行不像大银行,大银行可以有自己的路线,因为如果大银行去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在它进行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它的单位成本其实是下降的,而中小银行可能在这方面就差一些。因为中小银行自己开发技术的能力可能相较于大银行来说更加不足。如果中小银行想走另一条路,引进技术,就要甄别哪些技术适用于中小银行,要既能保障安全可靠,又能符合监管的要求,但是引进技术这方面现在并没有一个特别成熟的模式。
(2)中小银行的数据治理体系滞后。现在小银行基本上是业务导向型,像大银行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数据治理,小银行可能在数据治理方面的进度研究要差一些。当然也有一些近些年才新成立的科技型小银行,可能在数据治理方面好一些,但整体而言,整体的数据治理现在小银行和大银行的差距比较大,离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化的经营、营销还有很大的距离。
(3)中小银行人才队伍更加缺乏。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中小银行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大银行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如何才能留住人才是中小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最后中小银行还面临一些其它挑战。比如包括财务风险、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合规风险。因为监管部门要求银行风险不能外包,核心的技术要自主掌控,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因此也给中小银行带来了一些压力。对于有些监管的要求,中小银行还要知道怎么样能合规,这也有挑战性。另外,数字技术本身就存在脆弱性,系统规模越大,大家的依赖性越高。大银行的大系统一旦出问题,波及面就会很广,甚至可能会危及社会经济,因此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我们对技术的依赖比较高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够保障这些安全性,防范数字化技术带来的风险,这是数字化本身的一些问题。
2.2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应对措施
上面讲了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一些问题,那么是不是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就很难实现了呢?并不是这样的,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这是中小银行必须去做的事情,而且不得不做,如果不做,就会面临着其它方面的一些压力。比如说大银行如果通过数字化手段再向下延伸其业务服务的范围,再扩大服务面,随之而来的就是向下进一步挤压中小银行的业务规模和生存空间。如果中小银行不采取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那么中小银行可能就无法全面地和大银行在数字化领域里边去竞争。但是首先中小银行得有一个基本的数字化能力,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数字化能力,中小银行的短板就更短了,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短板补上,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中小银行要从战略高度明确数字化转型是贯穿整个业务模式的数字化。但是要确定一个有限的目标,而不是搞假大空,不是像大银行一样搞一套非常漂亮、非常好的,比如说app要做得特别好,包括整个系统全功能、全自动化、全智能。其实中小银行不见得要这样做,核心还是不能追求大而全,要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以及自己明确的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重点。所以,在有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要讲究循序渐进,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去实现,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去改造,但是必须得有一个整体规划作为前提,否则到时候搞成了新老业务割裂。毕竟银行是不可能停下来不营业的,比方说把业务全停了,新的系统上来再开业务,那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一,从战略高度上来说中小银行要重视数字化,但是要确定有限目标。
(二)加快客户经营方式转变,从“以产品为中心”真正转型为“以客户为中心”。这种经营方式其实大小银行都在转,叫“以客户为中心”。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先守住已有客户。意思是从数字化的角度来说,现在中小银行实际上是处于一个防守位置的,而大银行通过新的金融科技手段,实际上是在下沉服务重心,在抢中小银行原有的一些地盘,通过普惠金融、数字化手段,在拉拢那些原有的他们顾及不到的其余客户,这里边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属于中小银行的客户。所以,银行要想在数字化时代不被科技能力、数字能力比较强的大银行给挤垮,要想守正创新,要先守住自己已有的客户的同时与之竞争,核心就是要对原有客户进行数据的整合梳理,要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客户,全面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大银行能为客户提供的,对已有的客户原则上中小银行也应该大部分都能够提供。除了系统,大家经常讲的金融科技其实是两个方面,是科技以及技术加数据,核心都是围绕客户的需求,真正的叫作“以客户为中心”。
(三)内部结构调整,构建轻型敏捷的金融系统,发挥船小更好调头的优势。相较于大银行,小银行发现问题的时候,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会那么复杂,因此小银行可以从小问题开始下手,不能等到问题积累到很大、很严重我们再去解决问题。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就是要去构建一个符合数字化金融的组织体系。
(四)员工以及企业的文化理念转变,建立平等、开放、包容、共生的数字金融的新文化。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要更加强调两方面,一是对内,一是对外。对内是各部门之间要有沟通,例如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要有相互之间的配合。要知道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顶层战略,数字化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个条线的事,是企业级的战略,必须得全银行都来贯彻。所以,银行内部之间一定要互相支持。对外要借助一些外部的科技力量,特别是中小银行缺乏独立的开发能力。目前有很多机构包括一些大型银行的科技公司也都在开发一些应用,因此中小银行应该借鉴这种方法。现在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在做某些金融应用,试图满足中小银行的一些需求。中小银行除了核心的监管有要求不能外包这些方面的应用之外,其它都是可以用的,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关键的问题是你自身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提升,市场上能选择的合作伙伴能不能跟你能够共同来实现你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互相之间要能够开放、合作。
(五)要注重数据的应用方式。中小银行一定要重视数据,将数据作为核心驱动力。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数字化转型,核心都是两个:一个是金融科技技术本身的进步;还有一个核心就是数据,数据也特别重要。虽然银行内部自身的数据是核心竞争力,但是银行也要逐渐积累外部的数据,希望能够将外部数据内化,将外部引进的数据积累成自己的资源。中小银行业可以选择跟外部机构的合作,目前很多中小银行也在和一些平台公司在合作,这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初期是可以的,主要是靠这些平台的引流。将来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双方取长补短、互相合作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种合作切记不要让中小银行发展成为一个廉价的资金提供者,即除了提供点廉价的资金以外,其它任何能力都培养不起来。这样的话无论是和大型科技公司的合作也好,和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好,对于其自身长期来说,该银行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地去弱化,做不到真正意义上数字化的一些转型。
3、总结
总而言之,中小银行有一些已有的客户,短板很多,但是优势也有。因为中小银行对已有的客户了解的信息相对更全面一些,掌握着很多客户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即一些行为性的数据,而不是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即便这些数据可能不是很规范,但是在现代数字经济时代,很多数据信息都可以把它沉淀下来之后,再通过人工智能的一些工具,金融科技的一些分析,可以将这些数据信息标准化,成为我们决策参考或者是对一个客户信用评价的一些重要的因素。这些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也是中小银行独有的数字资产。
所以,中小银行在应对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可做的事情。中小银行现在并不是说只是面临着一些大银行的挤压和挑战,包括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一些挑战,实际上中小银行现在在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大银行的竞争中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在金融科技这一块,随着我们对科技监管要求的提高后,其实很多科技公司现在已经明白它和金融业不应该形成一种非此即彼的竞争型关系,而是有很多是可以进行一些合作的,有许多的合作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这些外部的力量充分运用起来,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其实也还是有路可走的。
参考文献
[1] 张佳雨,邓涵霖,龙晶.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应用研究[J].商业观察,2022,No.166(36):57-60.
[2] 赵大伟,徐瑞慧.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挑战和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No.520(11):72-79.
[3] 田晓丽,张开宇.疫情冲击下我国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探讨[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2):91-93.
[4] 钱黄.金融科技融入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现实困境及纾解[J].现代商业,2022,No.656(31):141-144.DOI:10.14097/j.cnki.5392/2022.31.014.
[5] 张萍.浅析金融科技背景下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J].商展经济,2021,No.26(04):56-58.
[6] 王芬芬,赵洪瑞.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思考与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No.331(04):7-9+81.DOI:10.16457/j.cnki.hbhjjlw.2022.04.002.
[7] 赵泽栋.加强金融科技建设,聚焦区域产业发展——浅析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突围之路[J].中国金融电脑,2022,No.398(09):16-19.
[8] 江海潮,于景洋.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22,No.2329(25):136-139.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22.25.033.
作者简介:杨善龙(1999—),男,汉族,籍贯:广西北海,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司金融,单位:广西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