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若想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效率与质量,其便需在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学生学习需求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分层教学法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从而在全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知识内容学习需求的同时,为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整体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充分保障。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方法展开深入探究,进而确保分层教学法具有的应用价值能够真正得以充分发挥,最终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意义进行综合分析则能够得知,其具有的主要应用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分层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针对不同学生在特质及数学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明确,从而促使教师能够在精准把握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同时,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展开针对性数学教学活动,进而在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整体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借助分层教学法还能够有效应对不同学习基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而全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需求,最终实现良好的因材施教目标。二是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落实数学教学活动,这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往往难以展开有效沟通,进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自然也因此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而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则能够在全面满足新课程标准中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应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进而促使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够从本质上获得显著提升,最终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1]。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优势较为突出,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其予以充分重视,并从以下几点出发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一)对教学目标和学生进行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课程备课工作能够开展属于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教师在落实课前备课工作时,其需针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深入分析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基础、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在全面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在应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活动开展效果等进行精准把握,并以此为依据科学调整课堂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推动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及质量的提升[2]。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内容接受程度等针对学生进行科学划分,并为各层次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最终确保各层次学生均能够在有效实现自身数学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针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可根据上述依据将学生划分为学困生、中等生以及学优生三个不同层次。在学生分层后,教师便需做好教学目标方面的分层工作,例如,在落实“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便可将本课程学习目标划分为以下三个不同部分:1、掌握负数含义,并正确使用负数表示数量;2、充分理解负数含义,并掌握负数大小的比较方法;3、掌握负数含义及负数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使用负数相关知识内容解决生活实践问题。在具体教学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商场楼层为例,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正确了解并掌握负数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由于楼层中并没有0,教师还可借此为学生讲解数字0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其属于正负数之间存在的分界点。教师通过这类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需求,其还能够从本质上应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的诸多不足,最终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3]。
(二)对课后练习作业进行分层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效率与质量,教师便需将数学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重点关注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数学学习需求、学习基础针对数学作业内容进行自主选择的方式,避免出现作业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求这类负面问题的出现。从学生角度来看,这类作业形式不仅能够与学生自身学习需求相符,其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自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而推动学生学习效率、质量的一同提升。如,在作业布置阶段,教师需正确认识到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面对同一数学问题时所需的解决时间也大不相同,为此,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学习基础针对作业内容进行科学分层方可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由于数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且教学时间较为紧迫,教师便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需求的不同,将数学作业合理划分为以下三种不同层次:第一层属于基础类数学练习、第二类属于提高型数学练习、第三类则属于在有效掌握本课程基础知识内容后仍有精力展开进一步学习活动的拓展性练习[4]。例如,在落实“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时,针对能够有效掌握分数基础运算知识内容的学生,教师便可结合生活实际为其设置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容的作业练习,如有一瓶水,同学甲喝了十分之一,同学乙喝了六分之一,由于怕被发现,又向瓶中加入了八分之一的水,最终瓶中剩余多少水?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对这类生活化的数学题目通常保持着较高的兴趣,且这类题目属于本课程知识内容的基础练习题目,因此各层次学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均能够采用正确的计算方式展开计算;针对学优生,为满足其学习需求,教师便可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如有一包糖果,同学A吃了八分之一后,又吃了剩余糖果的五分之一,最后又将剩余的糖果吃了六分之一,那么同学A一共吃了多少糖果呢?借助这类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其还能够全面满足各层次学生对于同一知识内容的学习需求,进而达到良好的分层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从本质上避免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在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此,为实现良好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师便需在明确分层教学法应用价值的同时,针对其实践应用方法展开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见娟.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刍议[J].理科爱好者,2022(05):208-210.
[2]白亚军.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24):102-103.
[3]马亮.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J].科幻画报,2022(04):233-234.
[4]马忠华.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