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本文旨在探讨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量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设施农业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例如,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实现耕作、播种、施肥和收获等环节的规模化和高效化操作,大幅减少人力投入和时间成本。同时,设施农业技术如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等,能够创造更加适宜的作物生长环境,有效控制病虫害,延长生产周期,从而实现产量的稳定增长。此外,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农民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进行精确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提高产品品质。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二)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其次,农机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如农机制造、维修服务、农业设施建设等,为农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此外,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民可以尝试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或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实现产业多元化和高值化。这不仅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精准施肥技术的推广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面源污染风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则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体系奠定基础,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还有助于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设施农业技术,可以有效调节作物生长环境,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二、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一)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
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是推动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这一体系应涵盖从高等教育到职业培训的多个层次,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层面,应加强农业相关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1] 。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培养具备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职业教育方面,应针对农民、农技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等不同群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这包括定期的技术培训、现场示范和经验交流会等。为了提高培训的便利性和覆盖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应用,使农民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此外,建立由农业专家、技术推广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组成的农业技术专家团队,为农民提供长期、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也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市场机制与品牌建设
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强有力的品牌建设是推动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保障。在市场机制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具体而言,应完善农机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效率,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机租赁市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公司,降低农民使用先进农机的成本,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保障农机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
在品牌建设方面,应支持农机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开发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机产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农机品牌[3] 。此外,培育农机化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打造区域性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最后,要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民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品牌建设的加强,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与信息化平台
构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是推动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而信息化平台则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高效配置[4] 。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应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规模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其次,建立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保障农机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效率。
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应构建综合性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气象、市场、技术等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面向农民的手机应用程序,使其能够方便地获取农业技术信息、市场行情和政策动态。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小农户面临的技术、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的困难,加速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结束语: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当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相信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郜倩.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探讨[J].河北农机,2023(09):46-48.
[2]徐彦平.农机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机装备,2023(04):110-112.
[3]赵红梅.绿色高效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现状及对策[J].河北农机,2023(01):49-51.
[4]朱小军.农机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及应用研究[J].河北农机,2023(1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