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势下“三农”金融服务创新的积极意义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主要是指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这三个问题。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正迎来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切实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量已成为大势所趋。乡村金融是乡村经济的核心之处,新时代,我国“三农”政策不断完善升级,促使着乡村金融体系不断调整优化,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1]。在新形势下对“三农”金融服务进行创新,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的积极效用,对“三农”政策切实推进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其一,有利于促进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当今时代是数字化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已深入至各行业领域,在这一背景下对“三农”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在极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切实运用,实现更为完善、全面乡村征信体系的搭建,为乡村金融生态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其二,有利于提升乡村居民经济收入。对“三农”金融服务进行创新,有助于保障机制的健全完善,真正做到准入前有保证、转入后有检查等,以此为基础促进乡村金融发展进一步体系化与规范化。同时,金融服务的创新还能够有效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实现金融服务基本全面覆盖,让乡村居民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小额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获取农业生产、转型发展、创业就业的启动资金,从而有效提升乡村人口就业率,缩短城乡发展差距,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态势健康、良好发展。
二、新形势下“三农”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一)抵押物缺乏
现阶段,“三农”金融服务机构在实践过中仍采用传统抵押担保的形式开展金融服务活动,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效资产较少,现有有效资产不足以充当抵押物,且所提供的抵押资产大都没有产权证明,同时抵押物处于乡村,变现能力相较于城市资产而言较差,这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严重影响“三农”金融服务业务拓展,因此,对“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十分必要。
(二)金融产品较少
“三农”金融服务机构在发展运行过程中,未设有针对农户个体贷款的品种,个体农业生产经营的贷款产品办理流程也较为繁琐,如要求办理贷款人员必须持有营业执照等各项资料。而部分农业个体生产经营主体无需办理经营执照等资料,则难以获取银行贷款。为此,需对“三农”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对将金融产品进行升级,增加金融产品种类,以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三、新形势下“三农”金融服务的创新路径
(一)升级乡村金融服务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实体,为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对农民合作的信贷需求进行优先考虑、满足,在现阶段运行的信贷政策基础之上,适当加大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适度放宽抵押贷款准则,对抵押担保方式进行创新[2]。例如,某地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契机,抓住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机遇,积极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金融服务“三农”方式创新,激活“两权”抵押贷款服务“三农”新动能。在实践过程中挨批专职人员对贷款用户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依照用户实际情况,开展“无抵押”贷款业务,旨在为“三农”提供更加高品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创新乡村金融产品
新形势下,“三农”在落实发展过程中,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金融服务机构在面临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业务需求时,既要保障一般业务服务质量,也要加快研发金融服务产品种类,进一步满足“三农”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对“三农”金融服务群体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依照不同目标群体实际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产品,以增强客户粘合度。同时,还可以针对目标群体特点推行以城镇同步的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如金融超市等,逐步推广养老、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产品[3]。
例如,某银行创设了“融旺乡村”品牌,创新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破解农户贷款难题,满足“三农”领域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紧紧围绕农村生产经营过程中土地流转、农资交易、农村家电零售等一系列的生产生活场景,不断加强与农业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小微涉农业务。与当地农担商谈开展银保合作,推出“分险贷”业务,支持本省内各类农业主体。某银行还与中化化肥、大北农等农资生产供应核心企业进行商谈,推出“农资采购贷”业务,依托其上下游销售信息,探索开展农资供应链业务合作;借助江苏省供销社广泛的销售渠道和聚集的平台优势,银行积极为各地销售商提供金融服务,参与省财政主导的当地融通农业产业基金业务,拓宽农业直接融资渠道。此外,某银行还依托“三线上三智能”小微业务技术,开发农e融网贷系列产品,深度挖掘农资销售、农贸流通、农权流转等多个农村生产场景,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和苏北扶贫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三)精简业务审批流程
“三农”金融服务旨在解决“三农”问题,为乡村人民群众带来便捷服务,为此,在创新过程中,应当对自身服务流程进行精简,减少审批流程,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农村用户贷款资金需求较小,在传统审批流程中,部分金融服务产品如贷款等,在办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层层审批,审批时间较长,流程较为复杂,这既降低了金融业务成交成功几率,也将业务办理时间线拉长,难以满足农户贷款即时性这一特点。因此,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审批工作进行创新优化,为农户提供线上业务办理服务支持,农民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上传相关资料、电子身份信息等,既可以完成业务申请,审批时间也大大缩短,这样既能够提升业务办理成功效率,还能够提升用户对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例如,针对涉农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快、短、频、急的特点,某地银行设置了快捷业务流程,推行专职审批人派驻,实施单独的信贷评审和限时办结制度,提升工作效能。还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出银行APP,并对APP中的功能模块进行完善,设计“三农”服务板块,用户可以在APP上进行贷款申请与信息上传,并将贷款审批时常由原来的7到15个工作日缩短至1至2个工作日,旨在为农业用户提供便捷化服务。
结语: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满足“三农”的多元化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可以将“三农”需求作为出发点,通过升级乡村金融服务、创新乡村金融产品、精简业务审批流程等方式,对金融服务产品、服务进行全面优化创新,以实现较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优化乡村资金要素配置,进而切实满足“三农”快速发展的金融需求,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雪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1):129-133.
[2] 王亮. 服务"三农"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路径[J]. 财讯,2021(11):139-139.
[3] 仲培培.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模式创新与路径研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35(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