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对农机的管理与维修却不能忽视。
1剖析农业机械现代化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机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很弱,在研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基础研究与创新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上,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管理体制的转变,农机新产品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少,有些成果很难及时进行中间试验,实现大面积推广。此外,农机产品的研发、试制和试验都受到季节的制约,耗时长,费用高,所以很多急需的新产品很难在市场上快速上市,削弱了农机化发展的力度和后劲。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性能、技术和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业机械创新缓慢,机型结构不完善,总体科技含量较低,性能指标较低,可靠性和适应性不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机械推广和发展的瓶颈,也限制了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空间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其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导致部分农民购买了现代农业机械却不能很好地使用。培训机会少,操作农机无法规范、科学地使用,导致故障频发,工作效率低。与此同时,在农村,农业机械的使用并不十分普遍,农机具闲置现象,以及在田间以外的作业时间较长,经济效益较差,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已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2论述农业机械现代化管理的作用
首先,现代农机管理能有效提高农机利用率,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以人力、畜力为主,效率低、成本高。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无人驾驶等现代农业机械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不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这些先进设备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实施现代化管理,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农机作业,保证农机处于最优状态,使农机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达到最大化。这样,既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给乡村经济带来新的生机。
其次,农业现代化管理对推动农机技术创新与升级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机技术不断更新。但是,技术创新与升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与数据支撑。现代农业管理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能够收集、分析农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可以促进农机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最后,农业机械的现代化管理,是保证农机安全运行,降低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农机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但由于农机种类多,操作烦琐,加之部分农户对农机操作技术及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农机事故频繁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监督体系,使农机事故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可以对农机进行定期的维修与维护,保证农机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这些措施既能保障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又能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3探讨农业机械现代化管理
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管理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对传统农机管理模式的简单升级,更是一次将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深层次管理变革,其目的是对农机的购置、使用、维修、更新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促进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经济、环保。
3.1农业机械现代化标准化管理
农机管理的规范化是农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通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管理规范,使农机购置、使用、维修、更新等各个环节的作业流程得以规范化,保证农机在安全、可靠、高效的状态下运转。
在采购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采购,保证农机产品的质量、性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操作规程,避免了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机器故障及安全事故。在维修与更新方面,标准化管理注重“定期维护”“适时维修”和“适时更新”的原则,以保证农业机械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与性能水平。同时,规范管理也要注意与其他管理环节的协调配合。比如,基于信息化管理与智能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与接口规范,使不同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与数据共享,从而为农机管理工作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的支撑。
3.2农业机械现代化智能化管理
农业机械现代化管理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智能化管理。该系统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农机装备“智慧大脑”,使农机实现由远程监测向智能调度的升级。
在远程监控中,管理人员可利用安装于农机上的各种传感器及摄像头,实时掌握其工作状态、位置及作业环境等关键参数。当出现机械故障、生产效率降低等异常状况时,系统能及时报警,自动启动故障诊断方案,为快速排除故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智能调度系统还能根据作业需求、农机资源分布以及天气情况等因素,对作业方案进行自动优化,达到精确调度与高效作业的目的。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安全风险。
3.3农业机械现代化信息化管理
农机信息化管理是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而农机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全面、准确、高效的农机信息管理体系。该系统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基础,实现农机全寿命周期信息的跟踪和管理。从购买农机的源头着手,将每一台机器的型号、性能、购买日期、使用情况等详细记录在系统中,为以后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较强的查询、统计与分析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农机资源的分布状况、使用状况、维修需求等重要信息。例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低效率的区域和时段,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农机配置和作业方案,提升农业机械资源的总体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帮助制定更合理的农机购置和更新方案,减少投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机又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伴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机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丰富。然而,如何对这些农机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利用,使之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付冬梅.强化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当代农机,2023,(08):35-36.
[2]马红伟.农业机械管理创新性发展探析[J].内江科技,2021,42(07):135.
[3]孙明东.如何提高农业机械管理水平[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3):57.
[4]赵杰,李中华.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J].河南科技,2013,(07):87.
[5]冯秀清,马庆莉.浅谈农业机械的现代化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2011,(S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