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崔新悦 王宣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崔新悦 王宣茹,. 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金融研究杂志,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365.
摘要:
目前,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通过利用金融服务将资金导向绿色产业,对促进绿色环保、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其现存问题并制定相关对策建议,以完善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
DOI:10.12721/ccn.2023.157365
基金资助:安徽省级大创项目“绿色金融支持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S202210364088)资助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自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障。绿色金融在绿色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我省经济长久发展,2016年《安徽省绿色金融体系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明确我省绿色金融发展目标,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2022年9月,安徽省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支出尽快落实绿色金融发展方案,建立健全经济体系,加快促进绿色转型,为安徽省环境友好型现代化建设 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从目前发展情况而言,我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8003.49亿元,同比增长43.3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贷款增速27.6个百分点[1],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我省绿色债券虽起步较晚,但绿色金融发展领域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2023年以来,累计发行绿色债券4只,发行金额39亿元。2022年各主要地级市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指标与2016年相比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部分地级市绿色信贷最高增长116.67%,绿色投资最高增长87.93%,绿色债券最高增长达到102.82%,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分别实现高达129.17%、30.48%的增长率。这些数据表明,自2016年绿色金融政策制度的发布以来,在全省积极地贯彻实施下,我省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发展规模大幅扩增,相比之下,绿色债券、绿色支持、绿色基金等经济活动发展波动较大,部分地区出现负增长,但全省范围内仍呈向上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安徽省内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频发,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大力推行环境治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非常之必要。

三、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金融地区发展不均衡

绿色金融主要以商业银行为载体,形成一个多机构、多渠道、多产品的有机统一整体。然而根据《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1)》显示,安徽省目前绿色金融呈南高北低态势,从整体上看,安徽省南部的合肥市、马鞍山市、黄山市、芜湖市等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规模,以及上市绿色金融企业数量,均远超皖北城市,安徽省绿色金融地区发展差异导致安徽北部地区难以享受绿色金融福利。另一方面,作为绿色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债券发展不平衡,与绿色信贷发展相较之下,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发展相对迟缓绿色保险和绿色债券相对滞缓。绿色金融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绿色金融产品发展不均衡,导致绿色金融在安徽省总体发展未产生规模效应,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不明显。[2]

2.绿色金融宣传力度不够、尚未发挥实效

绿色金融在安徽省发展时间较短,普及程度较低,各级工作者对绿色金融理解不深刻,尚未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政策方针。科学的宣传科学的宣传与引导,是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在当前,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尚未健全,宣传与引导仍需加强完善。[3]在经济发展方面眼光不长远,“唯GDP是从”,将GDP作为反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忽略绿色金融的作用,导致绿色金融在安徽省尚未发挥实效。且安徽省尚未建立合理有效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企业、金融机构等其他各类组织觉悟不强、意识不强,绿色金融在安徽省发展遭遇阻碍。

3.绿色金融发展缺少配套设施支持

一是目前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不完善,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数据并未统一归集和集中,自然资源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使得各部门难以做到共治共建共享。二是安徽省发展绿色金融缺乏配套设施做支撑,目前尚未建立起专门负责绿色金融发展的领导部门和专营部门,绿色金融领导机制和专营机制欠完善。同时,专门用于绿色金融政策发布、中介服务等的公共服务平台也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安徽省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4]

四、发展安徽省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

1.以绿色信贷为突破点,助力绿色转型

基于全省范围内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现状,一方面,以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为主要抓手,结合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其他绿色金融产品,一改过去各项产品差异化、分散化发展格局,构筑一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整体,助力绿色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化的绿色转型有机整体,对环保型企业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在绿色信贷上给予低利率、绿色债券上给予高利率的支持政策,在绿色保险上给予较低保费的激励政策;相应地,针对高耗能高污染型企业给予绿色信贷高利率、绿色债券低利率、绿色保险高保费的规范政策,以此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转型。

2.完善绿色金融发展制度体系,做好宣传工作

现阶段安徽省绿色金融还处于初级发展水平,发展体系尚未完善。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仅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地级市有较大进展,同时同一地级市不同县、区发展不一,甚至有的区域并未贯彻落实。因此,完善制度体系,加大绿色金融宣传力度十分必要。一方面,省政府可以根据现行制度的实施状况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认定,推出相应激励政策,促进绿色金融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扩大实施对象,不仅针对企业发展,还要着眼于社会层面甚至个人,加大宣传力度,实现绿色金融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贯彻实施,从各个方面助力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实现经济长久发展。

3.加大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财政支持。绿色财政手段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手段,用“有形的手”对市场绿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应用重点领域业务收和绿色债券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对绿色金融发展较差的地区资源倾斜,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5]初创时期,绿色发展起步较难,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者较少。政府需加大扶持,对于低碳节能企业机构给予鼓励和资金援助,开辟绿色通达,鼓励绿色产业,促进绿色发展,发挥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五、结语

绿色金融在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之间构筑桥梁,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生态环保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螺旋上升共同发展。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绿色金融体系尚未完善,地区发展不均衡,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被忽视,缺乏配套设施支持等问题。因此需要以绿色信贷为突破点,助力绿色转型和经济发展,通过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加大宣传推广和资金支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完善健全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最终实现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后祥.全省绿色贷款 余额超八千亿元[N].合肥晚报,2022.08-18

[2] 申雅琛.绿色金融对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0,(07):197-198

[3] 王娇阳.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3):94-95

[4] 刘芃麦.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J].现代商业,2019,(07):74-75

李宁.安徽省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2,(08):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