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头疼,多在精神情绪紧张后出现,头部沉重感、压迫感明显,此类头疼疾病无固定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一旦出现,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有四肢无力感,正常生活很难维持[1]。西药止痛治疗,被血管神经性头疼者广泛使用,但头疼很难得到根治,反复发作的头部疼痛感,使血管神经性头疼者精神压力增加,后针灸被提出,经穴位针刺后,有止痛化瘀功效,可减轻血管神经性头疼者疼痛程度[2]。故研究确定入组原则后,筛选46例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旨在判断针灸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入组原则确定后,筛选46例与之相符的血管神经性头疼者,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止痛治疗。针灸组:23例,血管神经性头疼时间5-10d,均值(7.77±1.32)d;血管神经头疼者年龄21-66岁,均值(43.48±3.09)岁;女性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有13例,男性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有10例。普通组:23例,血管神经性头疼时间4-12d,均值(7.91±1.04)d;血管神经头疼者年龄20-67岁,均值(44.19±3.20)岁;女性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有12例,男性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有11例。数据无差异(P>0.05)。组内血管神经性头疼者均确诊,对针灸治疗可配合,对西医止痛药物不过敏,签署同意书,并有完整血管神经性头疼病历资料。
1.2方法
普通组:西药止痛治疗,尼莫地平、维素片为治疗药物,前者保持40mg、3次/d的服用方式,后者保持30mg、3次/d的服用方式。
针灸组:针灸治疗,确定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悬颅穴、百会穴、太冲穴等穴位,并以头疼位置为针刺点,穴位选择后,对毫针、穴位行消毒处理,经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即可,针灸控制在10min,若头疼强烈,延长针灸时间至20min。
1.3观察指标
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疼治疗有效性,(1)头部疼痛感、沉重感消失,经脑部检查可观察到血流恢复、神经组织正常,为显效。(2)头部仍有轻微疼痛感、沉重感,经脑部检查可观察到血流恢复,为好转:(3)头部疼痛感、沉重感未好转,头部血流未恢复,为无效。
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治疗指标,主要在治疗前后行头部疼痛程度评估,有0-10分,血管神经性头疼者疼痛感越强烈,分值越高;同时调查血管神经性头疼者对临床治疗满意程度。
1.4统计学计算
SPSS24.0中,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治疗有效性所使用检验值为X²,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治疗指标所使用检验值为t,若血管神经性头疼治疗数据有意义,P<0.05。
2.结果
2.1血管神经性头疼治疗有效性
针灸组有95.65%的血管神经性头疼治疗有效性,普通组仅有65.22%的血管神经性头疼治疗有效性,P<0.05。
2.2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治疗指标
治疗前未发现血管神经性头疼者疼痛程度有差异,P>0.05。治疗后,血管神经性头疼者头部疼痛程度在针灸组较低,满意程度在针灸组较高,P<0.05。
3.讨论
头疼,有诸多类型,血管神经性头疼有高发生率。血管神经性头疼,致病机制复杂,自身神经病变、精神压力为高危因素,而女性精神承受力欠佳,成为血管神经性头疼多发群体。西药止痛,对血管神经性头疼有较长治疗时间,可迅速控制头部疼痛感,但血管神经性头疼无法被彻底治愈,导致头疼反复发作,使血管神经性头疼者生活质量下降,需为血管神经性头疼者寻求其他治疗措施。祖国医学中,头部集五脏精华,邪气入侵、内伤后,均有气血紊乱、脑失所养表现,脑部经络瘀阻后,疼痛感会出现[3]。中医针灸治疗,针对血管神经性头疼者各穴位实施,有效性高,使血管神经性头疼者神经功能紊乱情况得到纠正,脑部血管功能也得到有效调节,脑部血管扩张后,可使脑部血流恢复,对抑制血管神经性头疼有积极作用。中医针灸后,血管神经性头疼者脑部组织可获得氧气供给,脑部神经痉挛情况得到纠正,除改善血管功能外,血管神经性头疼者血液淤积情况得到好转,能有效抑制疼痛感加重,使血管神经性头疼者保持高有效性[4]。
综上,针灸有效性高,可减轻血管神经性头疼者头疼程度,值得在血管神经性头疼者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强.加味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9,5(4):56-57,165.
[2]吕莹莹.评估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144.
[3]刘晓婉.针刺与推拿联合氟桂利嗪防治偏头疼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32(4):37-39.
[4]周辛欣.通窍活血汤联合针灸治疗颅脑外伤后头痛的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8):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