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予了各行业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加速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进程。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而言,高支模的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比较关键的技术,同时利用该项技术进行施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效率缩作业周期。不过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对高支模技术严格把关,避免非理性化使用,不然就会因为该项技术的不成熟而暴露出一系列的施工质量的问题,所以合理的运用该技术于建筑施工作业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高支模技术属于结构施工工艺,在大规模框架结构中,通过大高度钢筋等材料的使用形成的独特支撑结构就是高支模,基于高支模在结构中的突出作用,这一技术应用是否科学将影响到工程结构质量与安全。虽然在一些工程项目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结构优化,但高支模技术下的作业难度系数相对较高,因为多为高空作业,使得在施工建设时存在的安全风险较大,稍不留意就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1]。因此,高支模技术应用时的安全防护也非常重要,应根据高支模技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事故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手段,最大程度上提高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性。高支模施工中,长钢筋是主要材料,材料质量、性能是否达标也将会影响到结构目标的实现,因为材料的特殊要求,整个高支模施工时的材料造价较高,可以通过材料的循环利用来控制造价。
2.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易发生生产事故
高支模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相对较多,正是因为其技术应用的特殊条件,使得在高支模技术下常常会遇到混凝土转换层的施工问题。与中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横跨面积大,建筑结构中可能存在中部镂空中庭地带,这些都加剧了高支模技术的应用难度,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建设中需注意很多的问题[2]。因此,高支模技术应用时,安全事故频发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旦现场施工人员未遵守相应的施工规范,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将非常高,对工程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将是非常大的。
2.2监督管理不到位
因为高支模技术应用时涉及的多为高空作业,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增大了施工监督管理的难度,施工企业即使有监督管理意识,相应工作开展时也存在较大的限制。因此,虽然当下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工艺也日渐成熟,但大部分工程企业都面临着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正是因为监督管理方面的漏洞,导致高支模技术应用时的很多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影响了这一技术在工程结构中的作用实现。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增加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管控方面的问题,难以保障预期工程目标的实现。
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施工准备工作
在将高支模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时,前期的施工准备应涉及以下工作:(1)施工材料的准备。高支模技术下对于施工材料有着严格的标准,为达到工程质量要求,避免材料使用不当所引起的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应结合材料使用标准,对比各种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是要做好混凝土、木材、钢材等各类材料性能、规格的验收,比如,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模板张拉度、抗压度等都应该达到工程要求[3]。(2)参数设计。高支模技术下涉及了很多的参数,各个参数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到高支模技术的质量与安全,在施工作业开始之前,工程人员应加强对参数的优化。参数设计应该以施工需求作为基准,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用模型分析的方式来保障各个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3.2支架安装
高支模安装作业中,施工人员应根据高支模施工的具体要求,校准梁线位置,保障精度,使得在高支模技术下能够有效提升水平控制线的设置质量,使得高支模结构更为可靠与安全。高支模模板搭设中,钢管是基础,模板安装应严格按照安装规范来开展,保障龙骨架架设的合理性。在上层模板和支架的安装过程中,荷载能力是安装作业的依据,经由规范化安装,整个模板结构更为稳定。模板质量作为高支模施工中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整改与安装作业中,安排专人负责支架、模板的故障检查,一旦存在漏浆或者接缝问题,立即处理。
3.3安装高支模和浇筑混凝土
高支模安装作业中,模板拼接处理和安装材料的控制尤为重要,首先,在模板的拼接处理上,应保障长宽完全对齐,且预留空隙应完全符合相应的标准。在主体模板安装结束以后,检查模板的干湿程度是否合理,如果干湿程度不够,可能出现拼接变形方面的质量问题。楼面支顶模板的安装作业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根据安装工序要求来开展,首先测量楼面标高,随后依次开展纵向放梁、脚手架安装。安装作业之前,首先应对脚手架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开展精准测量,与此同时,同步开展脚手架两侧的安装作业。标准的安装规范下,两侧脚手架要锁死,以保障脚手架结构稳定性。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中,对于振捣顺序有着明确的要求,从梁中点开始向两端平行实施,保持振捣的稳定性、均匀性、完整性。外框架柱梁的设置过程中,重点是混凝土柱的浇筑和梁板施工,井格梁瓦盖施工中,排架和梁柱所形成的水平式支撑体系应有足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以该支撑体系作为高质量的结构保障,提高外框架梁柱的结构安全性。整个高支模结构体系中,主柱梁是重要的结构承受部位,为发挥其结构优势,纵向水平杆应可以为两端结构部位提供足够的支柱作用力,从而形成侧面力。
3.4高支模拆除
拆除是高支模的最终施工环节,拆除时间的确定非常重要,整个高支模的拆除看似简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涉及了诸多方面的要点,遵守相应的拆除规范。任何的高支模拆除作业中,应根据跨度差异来选定最为合理的拆除方式,如果高支模的跨度差在8m以上,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了95%的情况下方可拆除;如果跨度在6m以内,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的标准下就可以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应遵守以下的技术要点:在混凝土施工作业完成8d以后进入振捣作业环节,检查混凝土强度,只有强度达到了施工标准后才可进入下一环节的施工作业,如果强度不达标则需继续等待,直到强度达到标准;高支模的拆除过程中,应以浇筑与拆除顺序,采用分层拆除的方式,首先拆除次梁与侧梁模板,其次拆除主模板。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施工中各种事故和问题的出现。我们应该在不断变革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重视对施工细节的严格监管,提高建筑质量,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永辉. 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 科技与企业. 2013(06)
[2]陈德川. 浅谈金泓凯旋城高支模施工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4)
[3]董鹏飞,王刚. 高支模设计与施工分析探讨[J].科技传播,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