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和全球化推进正深刻改变教育领域。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核心,其教学模式创新尤为重要。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PBL教学模式成为热点,强调在理解基础上批判性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高级认知能力。PBL模式以问题导向、情境模拟和自主学习为特点,能激发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小学数学PBL教学仍面临挑战,如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全面客观评价体系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充分发挥PBL模式的优势,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创新与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人才。
一、PBL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挑战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挑战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是PBL教学模式的一大障碍。他们习惯于依赖教师指导,缺乏自主查找和筛选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PBL模式下,学生需自主处理信息,有效管理时间,这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小学生往往难以达到。
教师角色转变与技能培训挑战
教师从传统讲授式教学向PBL教学模式的转变面临诸多困难。部分教师难以摆脱旧观念,对PBL持怀疑态度。同时,他们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提升问题设计、引导探究和合作学习等能力。这一转变增加了教师课前准备和课堂引导的压力。
教学资源与时间分配挑战
教学资源有限性是PBL教学模式的又一挑战。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持PBL实施。同时,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紧张,PBL模式需要更多时间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可能导致教学进度与学习过程矛盾。
教学评价体系挑战
现有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适应PBL模式需求。传统评价体系侧重于考试成绩和知识点掌握,而PBL需要更全面的评价方式。然而,这些评价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困难,如评价标准制定、实施和结果反馈等。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PBL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构建真实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应积极构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分披萨、分水果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教授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亲手测量和计算,感受面积和体积的实际意义。为了创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例如,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动画或视频,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些真实问题情境的构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还促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就包含了许多可以设计成挑战性问题的素材。例如,在教授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多次运算和逻辑推理的问题,如“小明有20元钱,他想买一本12元的书和一支8元的笔,但他只有一张20元的钞票,而书店里又没有零钱找,他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既考察了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这些问题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接成一个特定的形状,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这样的挑战性数学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模式,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分数加减法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列出算式,有的负责计算结果,还有的负责检查答案的正确性。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与他人协商达成共识。这些技能不仅在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重要。
(四)注重个性化教学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中,注重个性化教学至关重要。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认识时,对于已经具备较好图形认知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图形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更多地给予他们直观、形象的图形示例,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对图形的正确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如难度不同的练习题、趣味性的数学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实施多元评价策略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中,实施多元评价策略对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至关重要。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评估。形成性评价可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如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作业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终结性评价则可以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通过考试、项目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此外,鼓励同伴互评也是多元评价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伴互评中,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还能让他们从同伴身上学到更多的优点和长处。
三、结语
本文探讨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通过构建真实问题情境、设计挑战性数学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多元评价策略,我们能够有效应对PBL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挑战。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丁今.小学数学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 张春芳.PBL模式在小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