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高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项资金投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但是在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高校应重视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结合国家法律法规与高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力度,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1.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专项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从2020年的2650多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200多亿元。为了更好地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促进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加强财会监督工作迫在眉睫。
随着高校财务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我国于近年来不断完善《政府会计准则》,并施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这几项新制度对高校专项资金的核算与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要求高校专项资金必须进行规范核算,并且进行合理管理。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高校应当将内部控制融入业务管理全过程,并明确内控评价指标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其他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可见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是全面推进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强化财会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1]。
2.现阶段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专项资金是高校为满足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方面需要,由财政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国家补助资金、学校自筹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但目前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不合理、执行不规范、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另外,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专项资金管理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在实际的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专项资金核算不够规范,存在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不完整等问题;另一方面,专项资金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未按规定及时办理结转手续;对专项资金进行了违规挤占挪用。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加强对高校专项资金的财会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部分高校对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缺乏合理性,导致部分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偏离了项目实际需求,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第二,部分高校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挪用现象;第三,部分高校在对专项资金进行核算时,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导致部分专项资金出现了大量重复支出现象。
3.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对策研究
3.1提高认识,充分重视财会监督工作
高校财会监督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高校资金安全、规范使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强化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近年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意见》,从制度建设、监督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财政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监督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监督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认识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提升财会监督能力和水平[2]。
3.2明确职责,强化财会监督工作的领导
高校专项资金的财会监督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才能保证财会监督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高校应成立由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将其作为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来抓,明确职责,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学校主要领导是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财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分管财务的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到具体项目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财会监督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从政策制定到项目执行、从资金拨付到使用、从决算审计到决算分析等方面积极参与其中,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财会监督部门要密切配合职能部门开展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各职能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和配合财会监督工作,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专项资金财会监督的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专项资金从申请到使用各个环节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财会监督工作,及时解决财会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及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的指导和支持[3]。
3.3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在开展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完善高校专项资金的相关管理制度,并针对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在对专项资金进行具体的管理和分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并按照其规定执行。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以此来确保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同时还应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健全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规范性。另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并根据制度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披露,以此来确保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有效地监督。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此来确保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会被滥用和滥用。
3.4规范行为,提高财会监督工作的规范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国家财政拨款逐渐成为高校主要的经费来源,随着专项资金的不断增多,国家财政部门对高校的管理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随着专项资金的不断增多,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从当前我国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来看,部分高校财务人员还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会计核算不够准确、原始凭证不够真实、核算数据不够准确等问题。因此,为了规范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目前很多高校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与我们无关。实际上会计基础工作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的根本和核心,它为财务部门提供了准确的、完整的、真实的会计资料。只有把好会计基础关,才能为单位正确地编制财务报告提供可靠的依据;只有把好会计基础关,才能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其次,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文件。因此高校要对原始凭证严格审核把关,保证其内容真实、完整、合法。对不符合规定或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应予以拒绝;对伪造、变造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又不予拒绝、抵制的行为,应追究当事人责任并予以曝光;对伪造、变造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行为应依照《会计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4]。
再次,加强预算管理和执行。要以财政部门预算指标为依据进行财政预算安排,要把年度内可统筹安排使用的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学校年度经费预算;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办理财政拨款;要按规定及时完成各项收入和支出;要加强对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5注重培训,提高财会监督队伍综合素质
高校财会监督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财务会计技能,更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在监督工作中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高校财会监督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学习能力,即学习党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及相关政策,以及财务会计业务知识,以适应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的需要;二是综合能力,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协调能力,即与财务、审计等部门人员有效配合,在开展监督工作时能够协调各方意见,形成合力;四是沟通能力,即与各部门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五是保密能力。财会监督人员必须遵守保密制度和规定,切实保护监督工作的秘密。
总之,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高校领导要加强重视力度,建立健全财会监督制度;财会监督人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财务部门要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审计部门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作用;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并将会计信息质量纳入财政资金绩效考核范围。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相互支持、积极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财会监督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实现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的目标。
3.6拓宽渠道,确保财会监督工作深入开展
高校专项资金的财会监督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高校要加强与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在日常监督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和不足,积极探索和完善财务监督的新模式、新方法。由于高校专项资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财会监督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还存在一定难度。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管理中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增强财会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不断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要不断强化对财会人员的监督制约,做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使财务监督贯穿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全过程;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高校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外部审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全面提升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益[5]。
3.7加强沟通,促进高校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协调发展
高校专项资金的财会监督工作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财务部门应与审计、纪检、监察、基建等部门加强沟通,对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做好记录和台账。纪检部门在收到财会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后,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个人。基建部门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对资金拨付进行监督,确保项目按规定顺利实施。审计部门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对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同时,学校财务部门要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向学校领导汇报,并对涉及专项资金的有关支出及时进行公示。另外,高校财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为他们提供有关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促进高校专项资金的监督工作协调发展。
同时,高校专项资金的财会监督工作还存在着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影响了学校发展,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明确监督主体,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一方面,应明确财政部门作为专项资金财会监督的主体,财政部门要定期对高校专项资金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和规范财务操作程序。同时,高校要完善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提高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3.8建立机制,确保高校专项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高校应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保证专项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一是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应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的审批程序、拨付程序、监督检查程序等。二是明确专项资金使用范围。高校应将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项目实施内容和时间安排、项目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以及项目实施进度和验收标准等以书面形式明确下来,为高校财会监督提供依据。三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项目的申报、审批、执行、验收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使专项资金真正用于学校发展建设需要。高校应建立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五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高校应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另外,高校应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高校专项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财会监督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堵塞漏洞,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同时加强对财政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力度,提高高校财会监督水平,确保国家财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专项资金的财会监督工作对于高校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高校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还需要注重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会监督意识。高校应该加大对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的监督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行为的监督,从而确保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涂淑娟.业财融合理念下高校财会监督的思考[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3,38(06):123-128.
[2]段雯瑾.高质量推进高校财会监督体系路径研究[J].西部财会,2023,(12):61-64.
[3]刘文权,李毅青,王舟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会监督研究[J].山西财税,2023,(11):46-49.
[4]李静.财会监督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2):195-197.
[5]王涛,王德,陈志坚等.浅谈高校专项资金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J].财务与会计,2021,(2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