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
陈景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景,. 木质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J]. 材料科学研究,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131.
摘要:
在雕塑创作中,木质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其特点是质地坚硬、可塑性强,适合各种雕塑技艺,作品的艺术造诣高超,造型优美多变。中国传统木雕工艺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众多流派,对木质材料的应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下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木雕艺术中使用的木质材料的类型和特点,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传统木雕工艺中,木质材料的主要应用方式和表现手法。
关键词: 木质材料雕塑创作应用表现
DOI:10.12721/ccn.2022.157131
基金资助:

一、中国传统雕塑创作中的木质材料应用

雕塑在中国历史悠久,传统雕塑作品使用的材料包括石材、玉石、兽骨、青铜铸品、陶土等,同时也包括各种类型的优质木材。中国传统木雕中常用的木材涵盖了紫檀、乌木、花梨木、黄杨木、红木、楠木、香樟木、檀香木等。虽然可用的木材种类繁多,但是基本上都具备相似的特点,那么就是质地相对坚硬,不易开裂、变形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木雕技艺形成了多种流派,甚至还出现了著名的“中国五大木雕”,分别是福建龙岩木雕(使用龙眼木)、东阳木雕、泉州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州潮汕金漆木雕。每一种都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造诣,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木雕按照用途、场景等区分,又可形成三种类型,分别为浮雕、根雕和立体圆雕。以下介绍几种影响深远的传统木雕[1]

(一)根雕

根雕艺术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树木的根部,因而根雕属于木雕的一种。树根的形状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并非所有的树根都适合于制作根雕作品,因而这种木雕工艺中世代流传下来一个观念——“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技艺由来已久,其源头已不可追溯。中国历史上出土过一些古代的根雕作品,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距今超过2300年的战国时期根雕作品“辟邪”[2]。根雕使用的树根、树瘤等常常取自榆木、柏木、榉木、黄杨木、荔枝木等。有些木材深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后形成了质地坚硬如石头的阴沉根木,这种特殊的木材更是被视作根雕的最佳材料。根雕创作的难点在于选材,因为要根据树根的自然形态来合理地创作,适合雕塑的树根实际上并不多。获取合适的木材之后,还要经过浸泡、去皮、打胚、粗磨、细磨等一系列工序。上文提到的战国时期的根雕辟邪使用的材料为桉树的树根,实际上与这件根雕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使用的木材为香樟木,其形状类似于一个犀牛角,高度为12.5cm,下径达到了5.8cm。传统根雕工艺中使用的木材都属于较为名贵的硬木,此类树木的树根呈现出耐腐蚀、不易虫蛀、不易开裂等一系列特点。

(二)器木雕

虽然木雕使用的木材质地坚硬,但是器木雕作为陪葬品,其存储的环境相对复杂,并且将木材埋于地下之后,很有可能在地下水、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渐腐蚀。因此,器木雕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陪葬品,其保存的难度非常大。但国内历史上从陪葬品中发掘出来的器木雕中也有一些保存较为完整的,现在也只能在博物馆中才能看到这种作品。中华民族向来非常重视祭祀和礼仪,古代的王宫贵胄逝世之后都会陪葬大量的物品,器木雕作为一种观赏价值高、文化意味浓厚的器物,在陪葬品中频繁出现。虽然木质材料相对于金属、陶器、瓷器等保存度较低,相信大量的器木雕在地下环境的作用下都化作了尘土。但是仍然少量的器木雕作品保存了下来。

虽然中国古代的木雕作品在艺术性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古人制作木雕作品大多停留在祭祀、装饰、实用等方面,因而传统木雕作品在情感表达力上相对较弱,这一点和现代木雕作品的理念存在差异性[3]

二、木质材料的特性及其在雕塑创作中的表现

(一)木质材料的特性

在雕塑创作中可使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常用的包括石膏、木材、泥、陶瓷、骨骼、面等。从艺术表现力、雕塑作品的稳定性来看,石膏、陶瓷、石材以及木质材料运用的更为广泛。这些雕塑创作中使用的材料既存在共性,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共性在于质地坚硬,可形成各种构型,可长久保存,不易损坏[4]。差异则相对复杂。如石材虽然坚硬,但是受限于材料本身的特点,不易制作过于精细化的构型,镂空的创作手法在石材中的实现难度较大。而木质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表现力更为突出,其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木质材料给人以生命感、温和感、柔和感。1)从色泽来看,木质材料大多呈现出柔和的暖色调,树木生长时产生的年轮、纹路等给人以鲜活的生命感,人类和树木都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形态,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人会自然而然地对木质材料产生好感。而石膏、石材等雕塑材料缺乏这种柔和的生命感,难免会在心理上给人造成一定的距离感;2)从触感来看,木质材料导热性较差,不易吸收热量,同时也不易散发热量,因而其温度相对稳定,触摸时不会产生过于刺激的感觉,无论在怎样的季节和温度下,木质材料通常都不会产生冰凉感。而石材、金属材料等无论是视觉上,还是触感上,都会给人以冰凉感。另外,木质材料在雕塑中要经过打磨之后可形成细腻的触感,作为一种器物,让人觉得舒适而自然。相比于石膏、石材等其他主流的雕塑材料,木质材料形成的独特触感受到人们的喜爱;3)从艺术表现力来看。木质材料的软硬度适中,雕塑中使用的木质材料致密而坚硬,经过刻刀的雕琢,可形成各种复杂、精致、优美的造型,同时配合以各种着色的油漆,最终可形成鲜明的艺术表现力。相比于其他的雕塑材料,木质材料的表现力更加细密,可以用来呈现非常精密的细节。反观其他类型的材料,比如石材,虽然足够坚硬,但是石材是一种脆性材料,不适宜表现复杂而精密的雕塑技法,容易损坏;

(二)雕塑创作中木质材料的艺术表现

利用木质材料开展雕塑创作已经形成了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种雕塑材料都受到极大的重视。但雕塑技法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的艺术理念也各不相同,此处以中国传统雕塑技艺为研究对象,分析木质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和表现方式。

1.福建龙眼木雕中的木质材料应用特点

龙眼木实际上指的是桂圆树。这种木质材料的特点是木纹细密、木质坚实、色泽较为柔。尤其是桂圆树的树根,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虬状的根瘤或者疤节,形成丰富多姿的形态,可用作根雕的材料。在雕塑技法上,龙眼木雕可采用各种类型的技法,但运用最多的是圆雕,这种雕塑技法无需设置背景,以三维立体的形态展示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看,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龙眼木雕在创作过程中还会使用到修光、磨光等技法,将刻刀雕琢过的地方磨成均匀圆润的质感,因而这种木雕工艺可极大地表现木质材料的雕塑张力,形成丰富的艺术价值。

2.东阳木雕中的木质材料应用特点

论及中国传统木雕工艺,东阳木雕是非常成功的典范。其使用的木质材料主要包括楠木、黄杨木、椴木、香樟木,这些木质材料各有特点。例如,椴木纹理通直均匀,质地轻软细密,作为雕塑材料,其优点在于不易开裂和变形,在浮雕类雕塑作品中经常使用这种材料。木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水分的影响,尤其是雕塑作品,如果使用未完全干燥的木材做雕塑,当作品完成之后,水分在后期的保存中逐渐蒸发和散失,木材本身的结构就可能因此而发生变形,破坏雕塑作品原有的构型。东阳木雕非常重视对木材的干燥处理,常用的方式为人工干燥、自然干燥两种,人工干燥是将木材放置在蒸汽干燥室内,使其快速蒸发内部的水分。东阳木雕和福建龙眼木雕不同,其雕塑手法大多为浮雕,在木质家居、门窗以及器物上形成装饰性的雕塑图案。通过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多种技艺的运用,显著地提高可木材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形成了高深的艺术造诣。其在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作品的“绘画性”,有一种在木材上“绘画”的感觉。

3.乐清黄杨木雕中的木质材料应用特点

显然,这种木雕工艺中使用的材料为黄杨木,在民间具有“千年难长黄杨木”的说法,说明其生长周期漫长。这种木材常常伴有淡淡的香气,黄杨木雕的主要发扬地是浙江温州和乐清两地。历史上也曾出土过一些珍贵的黄杨木雕作品,目前历史最久远的黄杨木雕陪葬品来自元朝。这种木雕作品还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色泽上的变化,但并不是变浅,而是越来越深。这种特异性提高了黄杨木雕的收藏价值。这种木雕艺术将人物造型作为主要的雕塑对象和素材,既可以将单一的人物形象作为雕塑的对象,又可在一个作品中展现多个人物。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彰显木材的优势,其在雕塑过程中会使用多种技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工序。传统的乐清黄杨木雕会运用到打胚、粗雕、精刻以及上蜡等多种工序,也可将最后一道工序改用油漆。如果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较多,一块较小的材料中难以一次性表现出来,还可运用木料拼接的手法,形成更大的雕塑木料,这种方式在大型作品的雕塑中应用广泛。乐清黄杨木雕的雕塑技法中涵盖了圆雕、浮雕以及镂空雕,技术上非常全面。

(三)木雕艺术的新发展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其艺术价值受到认可。但传统的艺术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要做到与时俱进,除了坚守传统之外,还要以包容的姿态接受新的木雕理念,从不同国家的木雕艺术中汲取养分,进而在继承中发扬,在坚守中进步。现代化的艺术思潮随着国家之间的交流而不断发酵,西方国家的现代艺术理念也随之进入国内,并且影响着包括木雕等在内的各种艺术门类。现代的木雕中正在追求新型材料的运用。与此同时,中西方雕塑艺术在相互交融与沟通的过程中,也不断影响,中国木雕艺术借鉴西方的自由洒脱,而西方木雕艺术对中国的雕塑技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结束语

木质材料在雕塑艺术中运用广泛,雕塑中使用的木质材料大多表现出质地坚硬、不易开裂和变形,通过圆雕、浮雕、镂雕的技艺的处理,可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同时还可使用油漆上色,增加表现力。中国传统木雕工艺形成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木质材料的应用方面关键在于选材,如根雕中要根据树根的自然形态开展构型设计。

参考文献

[1]关艺.木质材料的天然雕塑性[J].美术大观,2016(1):1.

[2]陈浪华.谈对木质材料的认识与创作体会[J].艺术品鉴,2019(1X):2.

[3]叶蕾.中国传统古建筑宗祠的木质雕塑装饰浅析[J].艺术科技, 2019(11):2.

[4]吕小帅,刘亭亭.浅析木头在雕塑创作中的装饰趣味和情感表达[J].大观:东京文学,2017(6).

作者简介:陈景 1989.2.湖南省益阳市,汉,本科,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师,雕塑木雕玉雕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