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高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学生能否通过化学学习掌握必要知识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其能力的发展。
一、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实验前教学构建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缺乏实验前教学构建的正确认知,其设计的实验多是在课上直接为学生进行仪器介绍,这使得学生缺少思考消化的时间,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安排来进行实验,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
(二)备课效率不高
部分教师在备课环节中的效率不高,这使得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且教学目标的设计也不够清晰,这使得实际的化学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实验干预方式不当
在现阶段,教师对学生实验的干预仍是渗透实验教学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实验干预的方式存在不恰当的情况。其会直接给出做法的指导,这使得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无法有效地经历思考过程。为了更好地推进实验进行,教师需要对自己干预学生实验的方式进行调整,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四)合理评价缺失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环节,但在实验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实验评价的进行。这使得隐藏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一些实验认识误区无法被明确,学生会出现一些欠缺之处,影响其整体的化学知识体系。在当前,为了构建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学评价开展的重要性,构建化学实验教学评价。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分析实验需求,设置先导教学
实验教学的开展立足于对实际实验仪器的应用。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所要接触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有很多,这些不同的仪器与药品都有着很多相同或不同的注意事项,若学生不能预先对其进行了解的话,学生在实际的实验参与中就不能有效地操作仪器进行实验,这会对实验的进行产生不当的影响。相应地,为了做出改变,教师需要能利用课下实现分析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明确实验探究过程中所要用到的仪器和化学知识,设计一节简短的先导教学课程。这一先导教学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所要用到的器材和样品,防止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由于不熟悉操作影响实验进行或损坏仪器。
(二)聚焦化学学科素养,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化学知识点,从实验探究中获得学科素养。一些教师引入生活化理念,通过生活化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这种实验设计方法是好的,但不能忽视学科特质,更要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规范、科学地操作器材。
(三)构建教学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展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构之一,也是教师进行化学知识内容解析的重要途径。由于化学科学属于理科的范畴,其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对于化学教学而言,教学展示能否合理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的教学展示环节还有一大问题,就是一些化学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开发程度不足,无法充分地展现多媒体设备的特点和优势。为了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有效构建教学展示环节,教师需要围绕多媒体设备的特点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其优势,找出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展示中的方法。一般而言,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其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展示形式,传统的黑板工具主要是对化学式、概念和一些简单图形的展现,而多媒体可以实现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展现,总体来说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更加丰满;另一方面,多媒体设备作为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组成之一,其与计算机是密切联系的,而利用计算机访问互联网的方式,可以获取充足的教学展示资源,这对优化教学展示效果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四)合理学生分组,达成有效分工
实验的开展依托与实际的学生小组,对于高中化学实验而言也是如此。在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实验相关等内容进行分析,开展有效地探究实验。而为了确保学生小组分组的有效化,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也就需要做出研究,联系学科教学的情况,明确有效的小组分组方法,而后再结合实验开展的实际,选择有效的小组划分方法。在小组划分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从学生自由分组、按学生座位分组、按学生能力分组三种分组方法中进行筛选。在完成了小组划分之后,为了确保学生实验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能协调学生进行组内分工的研究,使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地参与到实验的操作中。在具体分工方法的引导上,教师可以召集各个小组的组长进行会晤,为组长培训组内分工的方法。在各个小组的组长明确了分工的方法和依据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其对各个学生小组进行分组。
(五)观察学生表现,给出合理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其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给予其合适的评定,而这些评定的结果也可以在指明学生努力程度的同时,凸显学生现存的不足之处,为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提供知道。对于实验教学而言,教师所要进行的教学评价集中于学生实验目标的达成、实验过程的表现、实验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相应的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就需要能针对这三个评价方向进行研究,设定评定的标准。在教学实际中,为了发挥评价的作用,体现学生的自省作用,教师还可以在教师评价设计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要方式的辅助评价环节,在其中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回顾,尝试着明确出教学中尚存的不佳之处。
(六)弥补实验不足,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追求显性并不算错,但在实验设计中,不能过于追求显性化,而不顾实验教学的学科价值。一些教师将追求理想实验作为目标,对整个实验流程、方案进行细致优化。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现象是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条件。不能让化学实验太完美,剥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化学问题的多样化思考。针对创新实验设计,不能一味强调“显性化”。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要求红磷在引燃时,在密闭空间,而原实验密闭性较差,燃烧不充分。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引入带刻度的硬质玻璃管作为反应器,再利用激光笔,隔空引燃白磷,燃烧完全后,将玻璃管竖立于水槽中,待液面稳定后,观察实验现象较为理想。这一设计方案,弥补了过去实验耗时长,氧气体积测量结果不理想等缺陷。
(七)运用微课教学法,帮助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是当前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能否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评价教师教学效率的关键指标。为了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重视推动学生。微课是一种新的产物,其推动学生自学能;例的发展。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有利于学生自学的微课课堂,那么学生借助微课资源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综上所述,实验教学的优化对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创新化学实验,挖掘实验的知识价值和素养内涵,从而优化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卞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进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1(03):85-87.
[2]王雪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77-78.
[3]郝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调整分析[J].知识文库,2021(03):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