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材料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1.1 管理因素
建筑材料检测是一项系统化工作,有具体的检测流程,涉及到了许多的检测要点,需要利用严格的管理工作,保证材料检测的规范性,从而促进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升。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材料检测流程中就容易出现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导致检测结果失真。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建筑生产中经常发生,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质量控制意识,对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化问题,工作态度敷衍,这种情况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容易诱发各种质量风险。
1.2 设备因素
专业性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需要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如超声检测技术等。而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借助于相应的设备来实现,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设备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非常直接,设备性能的缺陷或者在使用之前未经校对,就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一些检测工作人员不注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检测设备的性能不断衰减,故障频发,对建筑材料检测产生了极大干扰,而且检测部门不注重设备革新,技术体系陈旧,检测工作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当前建筑生产需求。
1.3 环境条件因素
建筑材料的类型多种多样,开展建筑材料的检测时,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影响。例如,在水泥检测过程中,成型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试体带模养护的温度应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整个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极高,若外部检测环境条件未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容易使各项检测结果产生误差,进而影响到检测结论。如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砂浆等建筑材料,检测过程的成型或养护环境条件,都有着各自的要求,因此,环境条件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2建筑材料检测的有效对策
2.1 合理控制温度与湿度
温度与湿度条件对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有效的温度及湿度控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样,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需要在拆模后立即将试件放入相对湿度超过50%,温度在18~22℃的环境中进行养护。因此,需要检测人员做好对于温度和湿度的合理控制,使养护环境尽可能贴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尽可能减少检测结果与实际数值的误差。
2.2 合理控制加荷速度
加荷速度对于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检测人员的角度,在进行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减少检测误差,需要结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对加荷速度进行合理控制。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为例,在试验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依照GB/T50081—2016《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加荷速度进行人工控制,设置专门的加荷速度指示装置,确保加荷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2.3 规范检测流程
在建筑生产中,材料检测的强化和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站在项目自身角度还是在企业的角度上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为充分发挥材料检测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保证此项工作的规范性。实际上,在许多建筑工程项目中,材料检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不规范的检测方式,会增加工程隐患,如漏检。基于建筑工程项目品质的重要性,在材料检测环节,管理人员要安照行业规范和检测标准,对各种工程材料的合格程度进行判定,对于入场的各种材料,都需要选择一定量的样品,送往专业检测机构,对其性能参数进行分析。如果材料的量较大,需要选择多批次样品。在样品选择过程中,要保证样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待检测完成以后,管理人员要确定材料的性能指标是否可以满足建筑生产需求。通过规范性的材料检测,可以把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排除在施工流程之外,有效地消除了材料因素引发的质量缺陷。
2.4 人员管理的措施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会极大影响建筑材料的测试结果,其在检测过程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规范操作,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来讲,在管控人为要素时,企业管理层应编制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为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检测方法原理,检测操作技能、质量控制要求、试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计量和数据处理知识等。实际检测期间,管理人员应采用适宜方式增加对检测过程的控制,全面考察检测人员检测记录过程的真实完整性、检测报告的科学严谨性,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结果误差。此外,对检验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应进行科学分析,及时找出问题,强化学习,修正检测结果,利用适宜的管理与监督减少人为要素的影响,增强检测结果的科学规范性。
2.5 加强设备革新
材料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各种材料技术的应用,需要依靠相应的检测设备来实现,完善的硬件体系是材料有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如果设备缺失,材料检测工作就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隐患。现阶段,由于建筑规模的增加,材料检测难度也有所提升,为保证材料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方面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结合实际建筑生产需求,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材料检测设备,注重硬件体系革新,与建筑市场全面接轨,通过网络认清当前建筑发展大趋势,推动材料检测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6 科学规范取样
建筑材料的检测具有工作量大、有一定周期等特点,应严格把控各个环节。无论送检样品还是抽检样品、现场试验,取样的代表性都极为重要,应当严格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取样。针对批次相同的建筑材料,要依照不同数量、不同部位来开展取样工作,并在整套取样过程中增强该项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
在进行建筑材料取样测试时,相关人员应严格管控材料样本的放置环境,使相关取样工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在检测乳液、水性物质或膏体等材料时,要将其样品实行科学搅拌,并放置在密封、干燥且洁净的容器中。因为各类施工材料的使用数量不同,在开展取样工作前要科学确认取样数量,有效管控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使取样材料的数量、质量皆与检测标准相符。在完成取样工作后,相关人员应将剩余材料实行科学摆放、规范存储或按流程进行处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生产中,材料检测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通过有效检测工作,可以验证材料性能指标是否可以满足实际的建筑生产要求,从而消除材料不合格带来的风险。所以,检测部门必须要规范检测流程,加强人员教育,促进从业人员检测水平提升,而且还需要注重技术和设备革新。通过这些措施,保证材料检测质量,为建筑工程项目品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子岳.浅析建筑材料检测及影响因素[J].建筑与预算,2021(01):79-81.DOI:10.13993/j.cnki.jzyys.2022.01.027.
[2]袁开.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2):155-157.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1.11.250.
[3]陈哲祥.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因素及控制方法[J].江西建材,2021(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