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致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1、学生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第一原因,学生对于新学习思维的养成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使学生对于某项事物产生了足够的兴趣,学生才会有动力去接近它并且学习它。但是,就目前我国中职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对于中职生物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大多数同学出于对成绩和考试的考虑来学习中职生物,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学习思维中,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当然,产生这样的现状的原因有许多,但是教师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也把考试和成绩摆在中职生物学习的第一位置上,这样的教学思维往往无法使学生产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学生之间由于个体差异,某些同学在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本来就有困难,成绩和考试的压力会被进一步放大。
2、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模糊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主体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也以教师个人为中心,教师的话就是学习的准则,学生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上的学习任务和课后的作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即使是教师犯错,也不会有同学勇敢地站出来指出教师的错误,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地位是学生遥不可及的,学生也会渐渐形成以老师的话为尊的定式思维,默认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养成一定的质疑思维。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监督和组织的作用。以往传统的以老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也严重限制了中职生物教学应该达到的高度。再者,学习作为一个学生主动的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作为主导力量,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为辅助才是正确的模式。但在当前我国的中职生物教学活动中,仍旧大量存在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现象,这与多元化生物教学的理念相悖,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多元化学习意识。
二、中职生物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1、应用幽默语言
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落实中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更加合理的使用语言,确保教学语言更加的幽默生动,充满智慧,以此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相信教师通过合理运用教学语言,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十分大的裨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使用谚语、歇后语、民谣等多种语言来开展教学,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细胞质遗传”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经济社会中的“股份”知识融入到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这样讲解知识点。即将“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一句话解释为,卵细胞占据了几乎全部的“股份”,自然会拥有决定权。但是在细胞核的遗传过程中,卵细胞会与精子各占到50%的“股份”,所以它们两者是平起平坐的。通过这样的教学,会显得很幽默风趣,学生学习兴趣也会更高。再比如讲解《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时,有丝分裂可以说成有源(缘)无分,同源染色体分离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2、凸显主体地位
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极力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针对中职生物教学的特点与需求,教师可以优先使用自主学习法、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法等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以此来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翻转课堂为例,比如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告知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为学生设置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自行探究,比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①按照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来回答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以产生哪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②阅读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思考白眼性状是如何产生的,与性别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后安排学生自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掌握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待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向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可以重点与学生探究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高度凸显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值得推广。
3、引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方便教师获取更多的教学材料,也能够让教师将其应用于课堂,从而利用多媒体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认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够得到增强。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由于相关的学习内容实际上是生物实验的结果,而受到各个条件的限制,这一实验无法在现实中完成,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模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能够清晰呈现出染色体在形态以及数量上的变化,从而能够使教材中的平面图转变为立体且生动的动态过程。随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变化的过程来总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所发生的变化。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相关生物知识的难度,也能够使抽象的学习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学生也愿意主动对知识进行掌握,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实现了教学课堂的激活,使得课堂教学有着更高的效率。
4、科学组织活动
想要能够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激活中职生物教学课堂,教师还要能够在课堂中设置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利用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能够更加活跃。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能够注意活动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从而能够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学重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例如,在教学“细胞内的分工和合作”这一节时,由于相关的内容涉及到了许多种类的细胞器,学习内容也存在着重复,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将不同的细胞器进行混淆。而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不同细胞器的分工以及合作过程,教师就要能够在讲解完不同细胞器的特点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模型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橡皮泥来制作出不同的细胞器模型。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进行小组评比,获胜的小组能够得到对应的奖励。如此一来,就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更加愿意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能够加深对于细胞器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让中职生物教学课堂得到有效激活。
三、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生物教师要树立科学、先进的生物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生物知识、学习相关的生物技能和方法,从而形成生物学科素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芹. 浅谈中职生物教学的现状与解决方法[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6):124-125.
[2] 孙停. 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交流,2019,26(3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