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工程材料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深入。“工程材料”课程的内容逐渐增加,但是课程教学的时间却由原来的60学时转变为目前的40学时。随着教学时间缩短课程内容增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逐渐凸显。在传统的教学中对材料专业类的知识进行了浓缩,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学的对象机电类专业学生,加强对理论理论知识的阐述,在相关理论基础知识的上具有更高、更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选材、用材对教学思想不够重视。该项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理论知识较多、内容复杂、专业术语较多、理论性较强,此外该课程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和实践性。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都较为枯燥乏味,与现实生活难以联系是一门理解能力较高的课程。部分同学对专业理论知识采取死记硬背进行学习,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相差较大,往往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知识教学的附属品,其实验内容强调观察性、验证性的小型实验,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较少对实验的能动性较低,导致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等无法有效提升。
2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深化教学改革
2.1加强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充分体现其先进、实用、基础性
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将专业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进行适当淡化,对复杂的公式等进行简单化,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基础性、实用性。
在学校机电类专业中“工程材料”是一门对材料知识进行教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课程的教学具有直接联系。例如:“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课程中金属的切削刀具、切削股从而航能够以及制造零件等工艺,以及合金的干结、塑造、融焊等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工程材料”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上要充分体现基础性,加强对材料结构、组织、形成以及材料表面新技术的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有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教学。
此外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还要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对机械工程师材料基础训练上,是学生充分掌握工程构件、机械零件等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失效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机械零件的相关性能及使用的条件,初步了解零件的加工工艺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材。
在教学内容中还需要体现目前科技发展的成果。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关于机械、材料工程中的相关新工艺以及新技术都不断涌现,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及信息,将其融入进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2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提升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就只有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提升学生的主题地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教育空间,可以从课后作业、授课、课堂探讨等入手。
课堂教学的形式受到老师讲授的影响,所以老师为满足教学需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生动、趣味以及逻辑性、条理性,可以利用问答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场景式教学等方法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老师还需要不断引导学生的求知欲,退出相应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提升学生探讨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师生的良性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开设相应的专题讨论课,对典型零件的选材、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热处理工艺分析等。为了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对教学中要讨论的内容和要求布置给学生,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的作业布置是为了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后作业量,老师可以结合选做题、必做题等方式布置作业。必做题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此外布置相应的必做题,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选做题的答案没有办法在课本中得到,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练习的机会。
2.3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对教学手段的改进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幻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施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供现代化教学施设能够有效解决学时缩短、教学内容增加等问题,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料,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并且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将工程材料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将基础理论部分的知识通过黑板粉笔等方式进行呈现,一方面书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好的展示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很难理解理论知识。但是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辅助,更多较为抽象的教学知识能够以幻灯片等方式进行展现,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还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比如说在讲解金属结晶过程、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塑造性等方面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能够更好的理解,运用计算机对晶胞三维立体进行演示,相关疑问将会变得更加直观、简单。热处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对生产零件的相关设备以及零件生产的工艺等缺乏了解,因此其理解难度较大。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对金属零件的处理、加热、塑性等进行播放,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内容等进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为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云龙, 葛建华, 王淼,等.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表面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 教育研究, 2021, 3(12):106-107.
[2] 李军卫. 基于云班课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J]. 科教文汇, 2020(23):2.
[3] 顾聪. 建筑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 17(13):2.
[4] 秦盛伟,庞培.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 南方农机, 2020, 51(23):2.
[5] 王凤云、吴善国、王琳、张俊华. "三合一"视角下"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 202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