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效能。
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普惠金融具有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等突出特点,有效增强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高度适应性。
自普惠金融提出以来,我国采取多样措施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构建多层次供给格局。指导大中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单列信贷计划、内部资源倾斜、差异化绩效考核、尽职免责等专营机制。指导地方法人银行结合自身定位,强化普惠金融战略导向,利用人缘、地缘优势,着力服务当地小微、“三农”客户。支持政策性银行开展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转贷款业务合作。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低收入群体人身保险等保险业务。二是持续优化产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聚焦小微企业、涉农主体、个体工商户等金融需求,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深度挖掘内外部数据信息资源,改进业务审批技术和风险管理模型,研发专属产品,合理降低服务成本,触达更多“长尾客户”。三是丰富融资增信手段。开展“银税互动”“银商合作”,指导银行将公共信用信息用于信贷流程。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信易贷”工作,归集整合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强化融资场景应用。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四是完善政策制度。出台存款准备金优惠、定向降准、贷款利息税收优惠、中央财政补贴等政策。构建监管评价长效机制,实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和金融机构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不断弥补制度短板,从法律层面明确政府部门和市场机构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乡村振兴等职责,颁布实施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县域和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二是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近年来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呈现“增量、扩面”的态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截至2024年3月末,全国小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51个百分点。三是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满意度逐步提高。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更低。金融科技的发展加速各类业务数字化转型,人民群众存款、取款、支付更方便、更快捷。保险机构聚焦重点群体,提供具有普惠性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渠道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增强。
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加快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普惠金融能更高效拓宽金融服务的边界,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并且能够实现金融服务深度的转型升级,通过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数字普惠金融将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结合,通过科技手段打破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让金融服务真正惠及每一个人。
在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时期里,各类金融服务提供者在政策指引下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有效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实体经济发展和提高民生福祉增砖添瓦,也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在会上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的精准投放,是实现创新发展、鼓励个体创业致富的重要引擎。普惠金融破除了广大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进入金融市场的壁垒,小微贷款、创业贷款、VC、PE等都将提升小微企业及创业者资金的可得性,显著改善技术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激发技术创新的社会底层动力和内在活力。特别是初创型小微科技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后,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高效研发中,促进创新技术迭代、落地及应用,在空间知识溢出协同下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普惠金融面向广泛个体提供平等化的融资支持,可以带来创业机会的均等化,为有潜在意愿的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财富匮乏的居民跨越创业的资金门槛,鼓励大众加入创业者行列,在此过程中,创业者的各类金融能力、技能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也将持续提高。
为了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各地、各机构纷纷出台政策护航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联合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和出台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助力科技创新发展的专项政策文件,并设立专营机构,鼓励辖内银行机构依托科技资源集聚区设立科技支行,目前已设立近150家科技支行及科技特色支行,通过深入科技园区、下放授信权限、打造专业团队等方式,将金融服务触点延伸至科技企业“家门口”。上海银行把握普惠客户涉及行业广的特点,着力推进基于细分领域的产品创新,与科创金融联动,通过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改变原有重资产融资模式,形成系统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中邮理财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首家发行了有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CRMW理财产品,募集规模超130亿元,有效降低发债难度和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助力民营企业业务发展。
3月,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印发“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方案的通知》,3月12日—4月12日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这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新契机,只有扎扎实实推动普惠金融各项工作,方能更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