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科特点,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激活,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断降低这一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促使学生保持长久兴趣,以此最终达到化学教学的目标。文章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现如今仍然有很多教师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信任,同时也对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呈现怀疑态度,一直不愿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部分化学教师认为高中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自觉主动地学习化学,而不是教师想尽办法吸引他们去学习,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难度大、成绩提升慢,课堂乏味无趣,学生学习效率低。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变
虽然同属于化学学科,不过不同的内容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会特别单调。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搭配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前很多化学课堂都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每节化学课都一样,没什么新意,影响学生的吸收。
(三)化学教学脱离生活
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课本上有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教师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生活性的化学知识一笔带过,更少有引导学生发散思考生活中与书本知识相对应的化学现象。教学用具也十分单调,缺少生活性的教学用具的使用。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生活情境教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集抽象性、系统性于一体的学科体系,涉及诸多难懂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公式,若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消化相应的化学知识,不利于推动高中化学教学高质量开展。为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善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从而进一步拓宽其化学思维,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铁生锈的生活事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铁在什么环境下会生锈”进行思考。学生自主思考之后,就会在脑海中逐渐联想到铁的生锈原理,从而就学会并记住了相关知识。铁生锈是化学知识生活化的有效体现,也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现象。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铁生锈来讲解氧化反应,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生活情境,进而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平铺直叙,没有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予以简单化处理和整合,这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这给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有序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生活化教学逐步开展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强化化学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将本身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易懂的生活事例和生活场景,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进一步建立起化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优化化学教学成效。学生往往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且乐于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将学生所观察到的化学现象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逐步爱上化学,进而促使化学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例如,在教学《铁的多样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铁元素。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铁元素在自然界、工业矿物质中的占比,以及铁元素在当下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完成这部分教学导入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日常生活用品中含有铁元素的物质,如补铁的保健品含有亚铁盐、激光打印机的墨粉含有四氧化三铁、红色涂料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对将要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和学习,有效拉近了学生与化学学科之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化学知识应用意识,对提升化学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采用生活化的实验方式展开化学教学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实验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在当下的教学发展中,建议结合生活开展创新型的实验,有效提高知识应用的价值,让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应用型知识。在开展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中,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肥料撒入土壤中,需要细菌在其中引起相应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细微的实验,观察肥料进入土壤之后发生的变化,学生实时记录好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情况。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带着好奇心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也存在有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整体的结构十分复杂,需要学生通过长期仔细地观察,才能够明确掌握其中的变化情况,了解在植物光合作用下如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中的钻研能力。教师将生活中一些奇妙变化带入到化学实验当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了解其中的反应原理,既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增长了生活知识和技能。这是当下化学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也容易让学生接受。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对化学知识进行运用,为避免学生因为惰性而忽视化学知识的生活化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个人为单位就某一化学主题展开调研与实践活动,考虑到学生时间与精力有限,生活化的作业也可以是某一经过理论推导的畅想,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教师在对氮气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时,课上学生已经对氮气的性质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自来水厂与消毒杀菌剂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向有关部门咨询调研等方式对某地的自来水消毒杀菌情况展开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氮气的认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更改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结合生活化的实践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4).
[2]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