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习总书记在二十大的时候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是党和政府基于新时代中国人口老龄化深度发展和新时代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康养养老模式的定义及意义
(一)康养养老模式的定义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康养养老,什么是康养?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且被广泛接受的界定。概括来说,康养产业就是为社会提供康养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和。中老年康养,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不仅仅包含养老产业,还包含医疗旅游、慢病管理、健康监测、营养膳食、老年文化等相关周边。
(二)康养模式对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
1、 康养产业可以与当地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融合,提高附加值。康养产业可以和当地的旅游业结合,演变成康养旅游业。康养产业可以和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农产品康养品牌化;康养产业可以和加工制造业融合发展康养制造业和康养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打破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边界、业务边界、市场边界、运作边界,同时也会打破区域边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重要作用。
2、康养模式为传统产业赋能创新发展
康养产业具有改造当地的传统产业的能力,为当地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增强当地的自我造血能力。传统的农业很难把贫困地区带出贫困陷阱,因为这种经济形态有着太多的弊端。康养产业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且对于环境的高度要求以及产品产出方式使之天然具有与贫困地区的旅游业、特色产业以及传统农业的产业联系,可推动这些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3、康养模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发展康养养老模式可以把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的基础之上,为国家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做出贡献。在各个旅游景点都可以建设康养小镇,比如在吉林长白山、四川九寨沟、海南文昌等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复育和康养结合等工作,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项目。通过聚焦“双碳”目标,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有效构筑绿色发展优势的同时,以优质绿色服务满足了中老年在养老的同时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二、康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中老年人的经济支撑问题
康养一般都是在风景宜人,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疗养,并配有相应的医疗机构,但是这样的康养模式不是所有的中老年群体都有经济基础,可以支撑的住康养养老模式。据调查,一些康养模式,如果是月租模式,收费是5000到三万,并且有5万起一次性入住费。这个价格超过了普通养老院,而且很多老人没有充足的养老基金,无力支付高昂的入住费用。
(二)康养模式存在理念认同障碍
目前,对于“养老+康养旅游”融合发展,还存在理念认同障碍。传统观念认为养老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承担起养老的责任,而养老和康养模式老年人不太关注子女养老模式,而是关注健康、享受生活的需求,同时当前已经存在的“旅游+康养旅游”模式过于商业化,注重营销和利润,忽视了真正的养老和康养需求,且存在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的情况,使得人们对该模式的真实效果产生怀疑。
(三)配套设施与服务不完善
做好配套设施与服务是提升游客体验,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文旅康养想要更好的吸引中老年群体,还是要在本地完善配套设施。很多康养项目,由于需要好的环境,必须得在风景好,离市区较远的地方。而这种地方由于人比较少,势必周边的住宿、餐饮、交通、购物都不是很方便,会存在周边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很多康养中心都存在“好山好水好无聊”这样的情况,没办法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没办法满足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如何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康养产业
(一)利用大数据赋能养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通过“大数据+监管”,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立足于老年人服务需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导向的原则,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智慧化方式服务“身边+周边”。探索“1+4”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即以一个智能化平台为基础,建设“智慧养老”网站,汇集老年人和机构“大数据”,开展居家和社区“大服务”,进行服务保障“大监管”。
(二)推动未来与“大健康”跨界结合的产融市场发展
在科技企业跨界大健康领域。如阿里未来的战略核心围绕“健康”和“快乐”。从成立阿里健康,提供天猫医药服务,上线支付宝“未来医院”,阿里云医疗AI技术与模式更新,到如今联手新华制药,与同仁堂、九州通等发起国内首个“全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联盟”,阿里系的大健康版图不断拓疆辟土,健康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腾讯也推出“腾爱医疗”战略,将智能终端、医生平台、金融医保,以及健康大数据这四项业务彼此联动,构建起“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闭环。同时,腾讯还控股企鹅医生,布局线下诊所,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共享的创新方式,打造“预防检测+治疗+康复管理”的服务闭环。
(三)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各地康养产业
根据自身特色,确定开发类型。若无特色资源,可以植入相关特色与功能。对于无明显特色资源的康养产业,要进入康养小镇开发,通过旅游的搬运功能进行特色植入。这类型一般仅适合长寿文化型、生态养生型,医养结合型或养老小镇型开发。生态养生型要求小镇有较好的环境基础,后期要改善和维护小镇生态环境,同时培育和引导养生养老产业进驻,发展养生产业,进行生态养生型开发。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党得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养老新模式康养小镇,也是一种新的绿色发展方式,这对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蓉 女 汉族 19900222 山东聊城市 硕士 助教研究方向 管理类 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