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采访-金融街
​刘语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语棋,. 第三次采访-金融街[J]. 金融研究杂志,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72.
摘要:
关键词: 金融街
DOI:10.12721/ccn.2024.157072
基金资助:

94年在国内读电气工程学位,独闯美国学习电器工程,一路走到硕士,希望找到更支持实验研发的环境。

以优异的成绩来到费米实验室工作,却在接踵而至的挫折中深深体验到亚裔在美国崭露头角的不易,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金融虽然比不上“挚爱”电气工程,但也不失为选择。本就活泼而善于探索的他,逐渐发现了经济的有趣之处。

我想,在电气工程与经济中都有所涉猎,又经历的中美的不同教育与工作环境的他,对于物理这一学科乃至科学技术本身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在其中如何自处,自然会有比较深的了解。于是,有了今天下午这场有趣的访谈。

“我的经历可能不代表所有人的经历,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哈。”这位投资企业的掌舵者身穿大学生般的T恤,在金融街阳光明媚的咖啡厅坐下,笑着示意我尽管问,又热情推荐了这家店最著名的三明治。

那就从他最喜欢的那一部分开始吧,我想。

电气工程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呢?我问他。他的眼睛亮了起来,仿佛回忆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他说,大学本科的学习包含电路、电机与编程。

“我们会自己组装单片机和其他电子装置,用自己写的代码来为单片机编程,甚至控制它做点什么事。我们还会去自己选择材料,制作一些基础的装置......”他分外怀念在电子工程实验室度过的时光,“我从小就喜欢动手。”动手制作一个装置,又用电路和编程赋予其灵魂,让他有一种兴奋的使命感。

他强调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高中时候,受的是填鸭式教育。是知道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概念,但不懂。”本科的电学课堂上,老师也只会布置枯燥的作业,需要一遍遍计算能量需求并选择电子元件的型号,而---“这只是在把我们训练成熟练的电工”。学习电路与电机时,泡实验室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立刻抓住机会,投身于项目的研究。“我需要自己去查阅文献取精去滥,推导公式,和一群同学一起做出一个结果来,这个结果有实际应用价值,甚至导师都要用。”虽然很忙,但他认为“这是一种扎下去的学习”,让他感到充实而有收获。

于他而言,实验室是兴趣的起点,在这里,人生追求生根发芽。

对电气工程的兴趣,也促使他在大学毕业后远赴重洋。他来到了芝加哥大学管理的费米实验室,成为高能物理电气控制部门的工程师。这些“电工”们虽然不直接探索物理原理,但以电力学的方法调节着粒子的加速和轨道转换,在粒子碰撞的实验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幕后支持着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高深理论。”

但是环境中的种种局限,最终限制了理工科从业者的个人追求。

费米实验室毕竟以高能物理的研究为主,作为辅助的电子工程师们缺乏提升空间。“我从来都不是主角。”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晋升,电学学者发展的可能性都不如物理研究者。

另外,他所在的时间与空间,对华人并不友好。“比如我和一个白人工程师,我工作绩效和他差不多,但每次加薪都比他少。”他说,在当时比起白人甚至黑人,华人的晋升道路更慢,在团队中的地位也更低。

这些挫折下,他并非无法生存,而是觉得失望 --- “如果我的努力得到了欣赏和回报,那我可以干电气工程干一辈子。”他感叹。但身为亚裔受到的歧视与种种不公平待遇,让他最终决定换一个环境。

离开后,去了哪里呢?为什么最终走上了金融的道路?我不禁惋惜,但又好奇他接下来的走向。令我惊讶的是,他再次讲述了相似的故事 --- 这一次的开始也来源于实践。

他将自己与经济的初次接触娓娓道来。当时美国的经济处于下滑期,费米实验室的开支不免也受到影响。擅长计算的他开始参与到实验项目的资金预算中,后来成为了实验室中的经管大佬。一次次的预算管理,让他逐渐喜欢上了金融。即使比不上电子工程,投资管理也是一个有趣的探索方向。

在打算离开费米实验室后,他去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读商管研究生。电气工程的学习和实验室的工作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让他在课堂中如鱼得水。可是,严酷的社会环境再次阻碍了这位有志者——毕业后,他想成为量化交易师,也拿到了芝加哥的一份量化交易的工作offer。但是签证的办理是如此困难,而机构的官僚又是如此拖延(他说,“就和《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闪电’一样!”),让他再一次失望。

他萌生了回国的想法。“我们这些拿H1b临时签证的人,没有投票权,对于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无足轻重。我不能改变环境,只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环境了。”

于是,周转多年的他,以基金管理的工作位置再次回到祖国,来到一个终于可以得到支持的地方。

讲述完自己的人生故事,他放松地靠在座位上。尽管未能继续从事电气工程行业带来了遗憾,但他能够适应生活。

于是我问他,在种种不同的环境待过后,他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最能成就一个人?

“每个人适合的教育不同,我只能说说它们对于我的区别。”他说,美国的电气工程本科生有很多机会进实验室,可以进行一些非常有趣的尝试。比如,学习电气工程的“压电陶瓷”时,我们会做非常好玩的实验。在钢长条的一边贴上压电陶瓷,另外一边粘上两只脚。通电后,这个装置会被驱动,我们能看到钢制长条在投影仪上“爬行”。这个有趣又值得研究的现象迷住了他,也迷住了无数学子。他上国内大学时,也有少数这样的机会,但,西方教育更加强调实验室中的教育。

我们最终谈到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 科技的社会效应。他认为现今的科技发展对社会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以费米实验室为例,曾经的电学发展,让现在的物理学家们有先进的加速器可以用,而进一步发现更具颠覆性的现象。超导现象的发现,更是让使用更为便捷的材料成为可能。而另外的一些技术创新,如人造太阳与新能源电池的出现,或许能在市场上掀起风浪。以他所做的投资管理为例,曾获得不少投资的医疗器械研发,譬如放疗机器,就离不开高能物理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先进。

他说,这种情况会淘汰很多过去以为有价值的东西,改变公司的发展方向。极端一点来讲,若人造太阳有一天实现了民用,那现在电动车里使用的锂电池可能会被淘汰,而电动车公司就需要改变能量来源。这样的改变只会更多。

“Robert Morton把火箭发射的偏微分方程公式用于金融领域权证的定价,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么看来,我们还是要保持好奇心,去多多创造啊!这也是我最终发现的,人生中的有意义之处。”

这也是他立足于世之道。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