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金融商务区”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一般是集聚总部经济、金融保险、商务办公、会议展览等功能业态的城市核心区域,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均已开展相关实践。为提升秦创原总窗口金融集聚能力,开展西咸新区金融商务区战略规划及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二、国内相关实践
(一)2000年以前,北京、上海经验
上海陆家嘴金融商贸区。1990年,为落实国家金融改革开放任务要求,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核心功能区面积1.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435万平方米,产业集聚金融服务、贸易航运、商业会展等功能,目前有12个国家级要素市场、60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是全国起步最早、成效最好的金融商务区。
北京金融街。1993年,北京建立全市首个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区。用地面积约1.0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402万平方米,集聚国家金融监管机构、银行、资金结算中心、金融企业总部和跨国机构等功能,目前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超过百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近40%。
(二)2010年前后,成都、西安经验
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位于成都中心城区南部锦江两岸,紧邻天府大道中轴线,核心区面积2.5平方公里,构建“科技金融+服务配套+现代消费”功能体系,定位为全国一流的创新金融中心和世界知名公园式商,创新实行“领导小组+法定机构+专业公司”的总体管理体制架构。2009年开始建设,目前入驻金融企业2200余家,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
西安金融商务区。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的核心位置,西接浐河、东临灞水。核心功能区约1.5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300万平方米,融合了监管机构、金融总部、要素市场、金融服务、后台服务与商务配套六大金融功能板块。2010年开始建设,目前约聚集130家金融机构和1000家商务机构。
(三)2015年前后,深圳、郑州经验
深圳前海桂湾金融商务区。2015年,深圳前海提出建设金融对外开放试验窗口。先导区面积约1.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84万平方米,构建金融服务为核心,物流、信息、科技服务等功能为辅的产业体系,定位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核心商务区、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总部中心,目前入住金融企业3000余家。
郑州龙湖金融中心。位于郑东新区龙湖湖心,用地面积约1.07平方公里,建筑规模约270万平方米,是以金融办公、商业、旅游为核心的金融集聚区,出台了支持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相关政策,对入驻金融机构给予财务税收方面的政策扶持。2014年开始建设,目前累计意向入驻金融机构近50家,已签订入驻25家。
(四)经验总结
通过对国内成功金融商务区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商务区的建设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本身城市具备了国家或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在密集金融政策支撑的前提下,依托本身城市地理区位优势,推动金融商务区快速成熟。如上海金融区依托上交所设立等政策机遇,结合自身海运港口及商贸中心优势,建成国家级金融商务区。另一种是作为区域中心,但并无过多上位政策支撑,旨在通过金融商务区概念的提出,划定一定区域,培育壮大城市功能板块。如郑州金融港,通过打造实体空间载体,定向引入相关产业,目前集聚成效已初步显现。
目前看,西咸新区具备了一定的政策集成,但在国家、省、市层级缺少明确指引,宜采用第二种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可借鉴以下六点做法经验:一是主导产业及功能清晰,一般以金融商务为主要功能,辅以经济、咨询等延伸业态,也会结合地域特征融合旅游、航运贸易等特色功能。二是注重政策保障,金融商务区一般也是政策创新的试点区域,在招商引资、产业准入、运营管理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快速集聚相关企业。三是核心区规模适中,金融商务区核心区范围一般为1-2平方公里,核心功能建筑面积一般为100-200万平方米。四是项目选址优越,一般位于城市核心板块、轴线廊道周边,毗邻海岸、河流等生态区域。五是区域配套完善,金融商务区周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连通便捷,周边配给有大型公共设施、超高层建筑及大型综合公园。六是注重开发模式创新,金融商务区往往是城市形象地标区,一般在开发建设环节引入知名大师及名牌团队,全过程参与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环节。
三、西咸新区“金融商务区”规划方案
(一)战略定位
结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及西安都市圈的建设要求,打造金融机构集中、金融要素市场齐备、金融交易活跃、金融服务完善的西咸新区金融产业聚集区。明确区域战略定位为秦创原总窗口的金融服务中心、西安都市圈金融产业核心区、西咸新区新轴线的形象窗口。
(二)选址范围
金融商务区选址于沣渭三角洲片区,总范围约1.2平方公里,该片区位于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核心区域,紧邻沣河河湾,区位条件优越。沿金湾两侧道路及上林路南段、渭河河堤路等主干道均已建成投用,西咸大厦、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诺富特酒店等项目均已建成,周边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完善。
(三)建设规模
金融商务区核心功能板块范围一般在1平方公里左右,总建设规模应控制在200-400万方之间,从国内金融商务区各功能业态比例要求来看,金融办公等主导功能业态占比一般在45-60%,其他配套功能业态占比一般在35%-50%。新区金融商务区各功能比例如下:金融办公功能占比约50%,居住功能占比约20%,商业、酒店、人才公寓等功能占比约20%,公共服务功能占比约10%。
金融办公功能为金融商务区的核心功能,承载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及金融综合配套企业入驻的空间需求,建筑规模不少于100万平方米(5-6栋办公楼)。居住功能为就业人群提供优良的居住配套,保证片区职住平衡,建筑规模不少于20万平方米。商业、酒店、人才公寓等产业配套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筑规模约不少于2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生活服务,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设施,为金融机构员工和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筑规模不少于10万平方米。
(四)功能业态
集聚金融总部、金融服务、城市消费三大产业类型,全面提升西咸新区城市形象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招商吸引力。
金融总部产业。引进高端金融企业,打造金融总部经济核心区。重点引进以下几类机构:一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地区总部;二是企业的投资与决策中心、财务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为秦创原入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及资金支持。
金融服务产业。发展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专业机构,引进与金融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各类金融行业协会发展,形成支撑金融商务区发展的金融中介服务业体系和行业自律组织体系。
城市消费产业。发展大型购物中心、餐厅、酒店等配套服务功能,为入驻金融城的金融机构、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等设施,为金融管理人员、金融机构员工和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创新模式
创新政策配套。量身定制金融商务区项目准入标准,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能级更高、功能及贡献度更大的金融总部机构土地需求。制定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服务及配套机构所需的专业人才落户西咸。
创新空间发展模式。将“金融商务岛”塑造成为环境最优、形象最佳、产能最好的核心区域,创造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形成配套板块,实现金融商务区与秦创原总窗口、新轴线区域的联动发展。
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大师引领,谋划片区未来发展方向。建立总设计师制度,由园办负责,结合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引入国内外规划、建筑、景观大师组成专业团队全过程把控,形成地标集群,建设新中心新轴线形象展示窗口。
四、结语
金融商务区是城市发展经济,实现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城市品位,发挥金融产业集聚效应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实现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并探索其开发规律是城市管理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从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取得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永伟,李军,宋维嘉,等.首都发展新空间——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综合方案[J].北京规划建设,2010(02):138-157.
[2]龙海辉. 城市金融型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3].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 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J].西部大开发,2017(06):50-51.
[4]孙怡.借鉴上海虹桥商务区经验,打造更具特色的五通金融商务区[J].质量与市场,2021(06):122-124.
[5]杨璇. 红谷滩金融商务区发展战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