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五篇大文章明确金融供给侧改革实施方向,引导金融资金更好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经济转型的突破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撑点。2024年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将金融部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做好推进落实相关工作。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主力军,在做好五篇大文章上负有重大责任使命,本文就做好五篇大文章意义、银行支持举措等方面进行简述。
1.科技金融
(1)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常态,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科技创新为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动能。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赋能,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担当和重要举措。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源之间共生共荣、相互支撑的系统性制度规划,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转变升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科技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打通支持实体经济路径,实现“科技-企业-产业-金融”链条的和谐发展和良性循环,更好发挥金融精准滴灌作用,引导更多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能和崭新的发展路径。
(2)措施
一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结合科创企业从小到大不同规模、不同生命周期特点及需求情况,研发创新信贷金融产品,优化现有通用产品功能,提升产品与科创企业适配度,从配置小额稳步介入的普惠大数据产品、为科创企业推荐和引入风险投资,到配置相应信贷产品、开展股权投资服务、提供融智服务等全链条环节深入分析科创企业需求,更好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二是打造科技金融赋能平台。顺应科创企业发展需求,主动链接政府部门、创投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产业园区、担保机构等合作伙伴,打造一体化科技金融赋能平台。一方面,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赋能全场景生态图,动态展示科创企业业务发展情况、各机构提供服务情况,精准获取科创企业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现象。另一方面,助力科创企业获得多渠道、多维度支持,成为科创企业最信赖的合作伙伴,提供全链条的服务对接,不断丰富平台功能,树立品牌效应。三是加大内部体系改革力度。一方面,加大科技金融相关网点的布局与建设, 在重点区域、行业、客户选择上,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框架,提高科创贷款投放的激励分配力度,培养员工服务科创企业专业能力,为科创企业提供“债权+股权”多种融资。另一方面,推广技术流专属评价模型,基于企业知识产权,从技术、人才、前景等方面评价科创企业行为与成果,整合财务信息,精准研判科创企业,提供充足金融供给。
2.绿色金融
(1)意义
绿色金融构建出金融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新联系,是新金融理念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领域的深刻实践,将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系统调节方式,对于达成新时代“双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有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转型,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形成深化发展内生新动力,促进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系统的协同发展。
(2)措施
一是系统规划绿色金融发展新体系,建立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综合考虑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人才队伍、风险偏好、推动措施等方面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在客户准入、授信审批、信贷规模等方面向绿色低碳企业倾斜, 加大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力度。二是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围绕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加快产品创新,解决绿色投融资所面临的期限错配、担保不足、产品和服务缺失等问题。三是做好绿色金融支持领域行业分析,充分了解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行业规模、市场结构、商业模式、竞争态势、盈利能力、增长趋势等方面,更好了解绿色客户,更好管控风险。
3.普惠金融
(1)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坚持人民至上、普惠为民,持续秉承“沉下去、走出去、惠主体、促服务”的原则,使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2)措施
一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积极研发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提供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运用科技手段和大数据模型精准测算贷款额度,提升服务效率,破解小微及大众等长尾客群融资难题。二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下乡”,为广大农民客群提供服务,打通金融服务乡村下沉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粮食生产各环节、各主体的支持力度,聚焦支农支小,拓宽涉农主体融资渠道,建立完善专业的普惠金融经营机制。
4.养老金融
(1)意义
养老金融被列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其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又上新的高度。养老金融是践行金融人民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走之路。发展养老金融,从制度制定、规则设计、资源配置、科技支持、工具创新等方面持续做好金融体系建设,加强养老资金管理和养老产业服务,构建覆盖“财富、健康、医养、长寿”的养老金融服务闭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2)措施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深度研判养老金融发展趋势和重点,明确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持续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养老服务专项贷款产品,探索运用内外部数据构建数字化评价模型,创造性解决养老的痛点难点问题。二是加大养老产业支持力度,运用基金、信托、保险、债券等多方式全面盘活养老资产,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
5.数字金融
(1)意义
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数字经济也实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竞争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数字经济的发展为金融线上服务提供了条件,数字金融是金融机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发展数字金融,有利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创新空间。
(2)措施
一是抓住数字化发展浪潮,树立用户思维,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应用,进一步探索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和模式,融合数据要素与金融服务,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包括信贷、债券、股权投资等在内的综合化适配性金融服务方案,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