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应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在提高理论知识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得以提升,那么在更强的自身能力支撑下,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将更加高效,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性学科,其内在结构的严谨、完整和连贯的特性与思维导图清晰的结构特点十分契合,这就使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厚的基础。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将生物课程各章节、各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整理出明确的知识结构关系,使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生物知识更加清晰,有效减少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 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设计都被严格地限制在生物课本上,课堂授课内容比较枯燥、单调,并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刻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一方面,思维导图在内容上应该具有丰富的要素,通过重要程度不同的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的支和干,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科思维。但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内容并不能为思维导图的构建提供充足的要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思维导图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附庸,其应用只停留在了形式上,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教学活动形成了固定的问题模板和答题模板,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只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给学生的答题套路进行了变形,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许会有所提高,但其根本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
二、 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措施
(一)、创设头脑风暴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导图
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可以开展相应的头脑风暴活动,针对生物学科中的重难点设计具有不同层次的头脑风暴活动,帮助学生激发生物学习的兴趣,体会生物学习的奥妙之处。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仍旧存在一定的障碍,部分教师也容易忽略思维导图所起到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认识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将已知的生物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此时,学生能够在头脑风暴活动中掌握相应的生物知识,从而启发相应生物认知,由此培养个人的生物核心素养。
(二)、立足教材内容,提高学生思维导图构建意识
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向学生呈现生物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立足生物教材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进一步解读生物知识的相关信息,培养生物思维意识。学生在高中阶段,进入相关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不是很全面,对思维导图的构建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学情,结合生物教材中的素材,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相关生物知识。教师通过全面分析教材后提升课堂效果,让学生能在兴趣的推动下集中注意力参与生物课堂的教学活动,增强运用思维导图的意识。
以《细胞的增殖》教学为例,这一课的重点主要是细胞的增殖教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了解细胞的增殖方式和相关生物意义,因此需要立足教材,帮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并分析研究其生物原理。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人是如何从受精卵发育成人的,种子如何发芽、生长、开花、结果,酵母菌分裂等有关视频。然后提问:“在这三个视频中,生物都进行了什么活动,这些活动的基础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回答: “在这三个例子中生物都有成长,第一个视频是有关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第二个视频是有关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第三个视频是有关真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由此,教师进行总结:“这三个视频的内容是有关细胞增殖的视频”。引出教材内容:“细胞是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在这个环节教师初步让学生理解细胞增殖的概念,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出示相关细胞周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研究每个过程中细胞的具体形态和相应变化,还可联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染色质和染色体相关知识,之后让学生关注书本上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结果。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了细胞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较连贯地联系起之前的知识和本节的新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结构。同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了细胞增殖的现象,形成相关的生命观念。
(三)、丰富思维导图形式,培养学生良好创新发展能力
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思维导图对高中生物教学起到的助推作用,但其教学思维只局限在单一思维导图形式的构建过程中,这样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借助思维导图呈现生物学科的知识以及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有效提高学习生物的效率。同时,课堂思维导图的生物知识呈现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生物综合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丰富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构建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
以《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物作品素材,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教师可为学生呈现“孔雀开屏”“游泳选手优美的蝶泳”及“植物幼苗的生长”等生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命活动后,再引出本章的主题—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并向学生提问:“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呢?”教师呈现植物相关生命现象的图片,如用多媒体展示一天中向日葵随着阳光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分析看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分别是怎样引起的。学生观察过后认为,这些都是植物的自然生长现象,向日葵随着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表示肯定并总结:“向日葵一天中方向的变化可总结为植物向光性生长,向日葵之所以一天中有不同转向,是因为受到单侧光的影响,引发了不同部位的生长,才导致不同的转向。”教师再进一步提问:“类似向日葵的植物向性运动,有什么具体的生物意义呢?”学生讨论后借助相关事例回答,植物向性运动是为了适应外界的环境,也是其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思维导图能将直观的生物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有效发展个人的自主构建能力,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进一步培养思维导图构建意识,提高生物的学习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无论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思维导图都体现出了显著的效果。现阶段,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构建与应用的研究[C]//.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2021:356-358.DOI:10.26914/c.cnkihy.2021.004583.
[2].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2021:536-538.DOI:10.26914/c.cnkihy.2021.000473.
[3]徐平,冯斌,关珊月.中学生物“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探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