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李道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道群,. 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 金融研究杂志,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77.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并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包括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对小农经济的冲击、社会问题的产生。通过提出有效的应对建议,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土地流转效果,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DOI:10.12721/ccn.2024.157077
基金资助:

引言:土地流转作为农村经济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已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改革的推进,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土地流转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展开详细的分析,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

1.1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在传统农业模式下,土地通常被分散在多个小农户手中,导致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农业机械化和技术应用的程度也受到限制。土地流转通过推动土地的集中,使得大规模经营成为可能,这不仅减少了土地的闲置和浪费,还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例如,宜昌市龙泉镇法官泉村为了实施旱改水项目,流转土地近千亩,在土地流转中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合作社集中大量的土地资源,投入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如无人驾驶拖拉机和精准施肥系统,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再如,临近的当阳市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在土地流转后,利用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高产和高效的生产模式。

1.2促进农业现代化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大规模的农业经营单位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灌溉等,也能够在大规模的经营环境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夷陵区的一些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应用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天气预报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作物的生长效果。再如,当阳市将流转获得的大面积土地用于新型作物品种的实验和推广,因此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并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1.3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能够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这为他们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支持。此外,大规模经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农产品产值和利润。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利益,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4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许多农村地区开始探索传统农业之外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以宜昌市环百里荒的文旅融合为例,文旅市场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集农业观光、生态体验和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采摘新鲜水果、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参与农耕活动,同时,还设立了手工艺品车间,生产和销售地方特色工艺品,成功吸引大量的消费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稳定的旅游收入。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增强了农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使得农村经济不再单一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可以形成更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结构。

2、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的消极影响

2.1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土地流转过程中,某些地区可能出现流转后的土地未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例如,一些土地在流转后可能被闲置,或由于管理不善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生产能力。这种浪费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建议:其一,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管理制度,确保土地在流转后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土地流转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土地流转合同的执行和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其二,制定流转后的土地使用计划。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要求流转双方制定明确的土地使用计划,并将其纳入合同中。这可以有效避免土地流转后出现闲置或不当使用的情况,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其三,定期检查和评估。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对流转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使用中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

2.2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小农经济通常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依赖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和家劳作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大规模经营模式的出现可能使小农户面临竞争压力,难以与大规模经营者竞争,进而可能导致其经济利益的减少和生产力的下降。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建议:其一,支持小农户转型升级。政府应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小农户转型升级。可以鼓励小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或生产联盟,通过合作和集体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其二,多元化的支持政策。制定多元化的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帮助小农户适应土地流转带来的变化。通过这些政策,可以减轻小农户的经济压力,促进其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发展。其三,促进土地流转的公平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确保流转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出现对小农户不利的流转情况,保护其合法权益,防止因土地流转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2.3社会问题的产生

土地流转还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社区关系的紧张等,导致农村社区关系被打破,农村社会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建议:其一,加强社会支持和保障。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社会问题的关注,制定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3]。例如,政府通过设立“农民生活保障基金”,用于补贴因土地流转而失去耕地的农民,帮助他们在转型期间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同时,基金还提供了培训机会,帮助农民学习新的职业技能,以适应非农业就业岗位。其二,促进社区参与和协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鼓励和促进社区的参与,确保社区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得到充分考虑。通过开展社区协商和讨论,寻找利益的平衡点,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其三,建立社会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社会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通过公开透明的沟通和信息发布,可以增强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的优势,减少其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持续完善管理机制,全面优化转型过程,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团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3,(09):148-150.

[2]孙浩涵.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0):63-66.

[3]尹秀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概述[J].山西农经,2023,(04):48-5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