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是食药监系统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的指定检测机构,开始向综合检测职能部门的方向发展。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业务具有敏感性,并且提供检测报告特殊性,也是生产、贸易与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一旦出错将可能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很容易造成社会事件,后果难以预计。
一、食品检测实验室易发生的主要风险
1、技术风险
检测实验室的技术风险涉及人员、设备、检测方法以及实验室环境等多种因素,在人员管理方面,如果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胜任力,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差,都会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在设备方面,主要是检测仪器与设备的精度问题,如果检测人员忽略了仪器的日常监管与维修,极有可能导致检测精度下降,进而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检测方法方面,主要是指一些新技术标准与现行标准冲突,导致检测人员出现检测失误,使检测结果出现较大出入,给检测机构带来经济与名誉损失。在实验室环境方面,主要是内部功能区设置混乱,每一个功能区之间未采取安全隔离措施,造成环境的交叉污染,严重的还会直接威胁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
2、法律风险
检测活动公正性、保密性、合同评审、程序合法等是主要法律风险。①检测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服务将含有公正性风险。实验室及个人参与影响检验判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的活动;出具虚假或者不实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报告;检验人员在企业或2家食品检验机构兼职等都存在公正性风险。②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泄露。实验人员采用未公开数据发表论文;实验室人员未签订保密协议。③实验室没有按工作制度和流程操作;没有严格遵守食品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依法施检。如:人员上岗与授权、计量设备的检定与校准、检测标准的现行有效、标准物质的溯源、检测的报告是否合理使用认证标志等。
3、经济风险
实验室是否悄悄收取了检测费用、实验室有时候还要承担经济赔偿的风险。实验室这种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非盈利性,其往往会按照政府财政部门的规定来确定收费标准,然而有一些检测项目却没有被纳入到收费标准中,因此实验室在确定收费标准时往往会将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再加上实验室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因此其所制定的费用标准往往都不太合理、不太公平。与此同时法律规定的收费标准中并不包括检测风险的赔偿费用,一旦发生检测事故,实验室必须要承担赔偿的责任。
4、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室招聘的工作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之前是否从事过国家法律禁止的工作等。实验室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很重要,很多检测机构或者检测人员为了眼前的利益,不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导致许多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进行售卖,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给社会大众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实验室这种不负责任的违法行为会导致市场监管工作出现混乱,无法实现长远的健康发展。
5、检测过程的风险
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为检验过程未带质控样或者加标回收;检验过程中未做空白样品,标准曲线的绘制未达到要求。控制该风险点的措施为同时测量样品、标准系列、空白试液、
质控样;用空白样品的测量值评估试剂、水或溶剂的质量和环境污染情况;用质控样考察仪器和分析条件是否受控;绘制工作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判断仪器测量是否正常。
二、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控措施
1、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食品药品检测机构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建立并完善事前风险预警机制,对实验室当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未发生的风险进行精准识别,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哪些环节存在风
险隐患、哪些过程容易发生事故、安全风险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等内容,并根据这些要素制订风险识别预案,利用过程分析法、报表分析法以及咨询调查等方法,准确识别各个风险要素,确定产生风险的原因,结合每一项风险要素,制订有效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营保驾护航。
2、精准识别风险
在识别完风险之后,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依据风险管理理论中的风险评估功能来评估风险,分析风险的大小,预测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要全面分析所有的岗位,依据岗位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来判定风险的级别,并且要依据风险的级别来确定不同的方案。总而言之,实验室负责人要通过综合判断、科学计算等多种形式来分析风险,并且要依据不同的风险不同的处置方案。
3、实验室风险具体处置
(1)制定可接受标准,在食品药品抽样过程中严格执行抽样规定,保留抽样现场证据,风险控制程序为抽样人员经培训,熟悉抽样规范后并考核通过,抽样过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保留抽样证据备查。(2)对新上岗的食品药品检测人员进行有效的日常监督。(3)对于发生故障的仪器出具可疑数据并有效纠正,仪器发生故障时要对仪器故障前一个检验周期中出具的全部检测指标进行核实,査找有无可疑数据并验证。(4)对于食品药品样本检测方法发生偏离的情况制定作业指导书,包括不同食品药品的检测指导,并参照执行,对于检测方法和结果予以审核确认,方可签发报告。(5)在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中,要做好质量控制:实验室关键消耗品的管理,如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标准菌株来源、标准菌株复苏、复壮、传导和保存、菌种管理)、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控制(采购、验收、存储、培养基配置与使用)、一次性无菌耗材质量控制、消毒剂的质量控制等。
4、风险再评估分析
降低中高风险的控制措施实施结束后,风险管理组应根据实施的结果,对控制后的风险点进行风险再评估,以确保风险已消除或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同时对降低风险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实施是否会引入新的风险进行评估,必要时需再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三、结束语
实验室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建立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程序,明确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流程,对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处置和风险监控责任人作出明确要求。实验室的建设仅靠管理者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实验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通过参加行业间的交流培训活动,学习其他先进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自己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水平,预防或减少检测活动中风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国林.药晶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彩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9):26-29.
[2]邢俊生,董晓娟.浅谈食晶药品检验质量管理中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J].中国执业药师,2018(2):76-77.
[3]徐雪梅,续艳丽,周斌,等.基于检验过程管理的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1):43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