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传统的化学课是由大量的作业来引导学生学习,而初中生则是在不断的使用相同的知识来学习,这样的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非常的痛苦,这样的作业安排实在是太不合情理了。从长期来讲,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不利的,所以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非常重要,而这种作业设计与学生的日常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变化必须遵循着学生的本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一、初中化学当前的教学状况
首先,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兴趣很弱,觉得初中的化学知识很容易掌握,所以没有必要准备过多的课程,也不用进行作业的优化。很多初中化学教师都采用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对新课标也不重视。但是,在初中阶段,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还不完整,很多的内容需要教师的细致解释才能理解,所以大量的作业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教育设备也在不断的改进,而大部分的教师却无法充分的运用高技术,只能进行简单的口头传授,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能确保多媒体的充分运用,有些教师只是在上级视察、教师旁听的情况下,利用媒体器材进行授课。这些问题十分突出,制约着化学教育的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一)降低重复作业,提高生活的可操作性
初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会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作业,一个知识点进行十次或数次的的练习,但是这样的练习,反而会给学生带来烦恼。所以教师在安排的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把问题的关键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教师要讲的是什么知识点,增加更多的有趣的作业,让初中生爱上化学,从内心深处学习化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在课堂上是指导者,应该以课堂为主,而不是以作业为主。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化学和生活是相互联系的,两者是互补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教授,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的化学知识不能很好的进行应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将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与化学教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安排作业时,课本的内容是基本的先决条件。例如酸性和碱性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实际情况,在课上说明硫酸在化工中的应用,从而引导出主要的内容,使学生明白,硫酸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而在课后的作业安排上,教师要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安排几个强化的作业,强化学生对酸碱性物质的认识与记忆,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教学内容也要进行重点的考核,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重难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促进个体的发展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作业进行优化和分层。总的来说,作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记忆、理解、迁移,因此可以选择组合不同层次的习题集,将化学作业设置成“A层”“B层”、“C层”。“A层”一般是基础题目,紧密结合课堂的知识,这种知识再现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B层”一般是以提升为目的,以课堂上的知识为依据,结合以往所学,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从而掌握其实质;“C层”是综合性的题目,将化学知识和基本原理运用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去的应用性题目,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性。这样的教学辅助材料也有很多,但是笔者特别建议,是由于校本作业的发展和安排更符合现实的学习情况。此外,在布置作业时,不要给学生贴标签,而要告诉学生不同题目的难度,让学生自己做出决定,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化学作业应具有探索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以往的教师给学生安排作业,都是参考教材进行的,由于学生的作业太单调了,大部分都是理论作业,很难有实践的。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反而会浪费学生的时间。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化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教师要转变作业设计的观念,增加实践性的作业。例如,减少书写类作业,多添加与实际情况相关的作业,以促进作业设计的灵活性。比如说,在水源方面,可以安排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水资源的各种信息,在收集到的信息基础上制定一个节水计划。这个作业的完成,正好是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训练的一个过程,虽然看上去并不困难,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却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作业也应更加具有探究的兴趣。例如在CO2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实验,用蛋壳、白醋来制取CO2,然后整理出CO2的特征。
(五)作业设计情景化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多侧重于对知识的累积,主要是通过对课本的理解来进行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尽管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基本的化学知识,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学生对日常问题并不了解,从而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而作业情景化则是把作业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作业具体化、情景化,使学生能够在现实中解决问题。比如,通过《盐和化肥》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化肥对庄稼的影响,然后通过设置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把其他的物质转化成肥料。通过搜集数据,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肥料转化路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演示和评价,并持续地激励着学生进行思考。
(六)作业讲评要注重实效
作业的评语不能只谈题目,要进行有效的评语,其方法是:(1)归纳式。归纳出学生所犯的错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纠正。教师要把学生容易犯错误的题目整理成对应的习题集,经常反复地进行测试,以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2)专题式。就作业中的一个部分,进行专题讲评。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一专题。(3)辨析式。就是把错误解决的例子列举出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学生给出自己的结果,教师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4)点拨式。对于问题,教师要从题目意义出发,发掘问题背后的暗示性,发现问题的陷阱,重新审视问题的意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要使作业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不会让学生产生太大的压力和负担,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层次性、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化学思维,真正地体现作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安源.解析初中化学作业的误区及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8)57--59.
[2]程铭劼,赵博宇.“双减”政策落地满月拍搜软件如何转改[N].北京商报,2021-08-2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