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营养午餐后安全管理策略
刘小彬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小彬,. 农村学校营养午餐后安全管理策略[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8.
摘要: 据调查,农村小学阶段有很多学生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与习惯。一个良好的饮食行为与习惯,不仅涉及学生一生的身体健康和幸福,也涉及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优秀品质的养成,因此,加强学校关于饮食教育(食育)的工作势在必行,食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关注点。同时,该学校食育存在着对学生的食育宣传不足、对教师的食育素养培训匮乏、教师的食育方法单一等问题。
关键词: 小学;午餐,食育
DOI:10.12721/ccn.2021.157098
基金资助:

笔者对食育进行如下界定:所谓食育,就是关于饮食的教育,具体包括与食品生产、食品储存、食品加工烹饪、食品消费各个环节有关的饮食知识、饮食文化礼仪与观念、营养健康和饮食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通过食育,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与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教师一般更注重对学生午餐行为的管理和教育,可以说这是食育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学生在午餐时表现出了一些良好特点:多数学生能自觉排队盛饭菜,进餐时比较安静;多数学生对于“光盘行动”要求的执行力与自觉性较强,有89%的学生做到了光盘;部分学生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卫生习惯。但不容忽视的是,午餐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需要引起重视。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围绕对小学学生午餐行为的调查和学校食育现状,谈谈学校食育策略。

一、推进食育进课程,确保食育常态化

课程应是进行食育的主阵地。教师可以通过校本化、主题式的食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也可以挖掘其他各个学科课程中的食育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设计特色食育校本课程

食育课程本质上是一种以体验性为主的课程,学生能在与食物、农民、相关工作者的互动中学习并掌握正确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中形成的文化,认识、了解当地特色农业及其产业链,从而建立健全的认知、技能与价值观念,获得全面发展。学校可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设计特色的校本课程。“引进来”就是将学校所在区域的特色农业或饮食业的专家请进校园中、课堂中,为学生带来专业性更强、可以动手实践的食育课程。“走出去”便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到本区域富有特色的食农教育基地或活动现场,让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从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技能与态度。同时,学校要在校本课程里加入一些有关食育的主题教育,如“光盘行动”“营养知识”“美食天地”“饮食健康”等。

(二)倡导食育融入学科课程

食育不应仅作为一门课程在校园中开展,还应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设计课程与活动,让食育与所授学科充分融合。例如,在语文学科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提到的有关农业或饮食的内容设计一些拓展内容,在讲授二十四节气歌时,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应季的瓜果蔬菜或者特色食品。又如,在英语课程中,教师在讲授有关食物的单词或文章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物,让学生充分感受,再请学生尝试用英语介绍相应的食物。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于不同食物的认识和兴趣。

二、创办各类食育活动,增强学生食育体验

学校应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成长,通过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对食物生产各环节、各方面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食育体验。

(一)打造学校迷你菜园

根据该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挑食、偏食问题和男生对于蔬菜的喜爱程度普遍较低的现状,学校可以在校园内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迷你菜园,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认领菜地。各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松土、播种、除草、施肥等活动。这既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源头上了解食物,切身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养成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关注他们所不喜爱的蔬菜,提高学生对这些蔬菜的感性认识和喜爱程度,从而逐步解决他们的挑食、偏食问题。

(二)组织学生进行帮厨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学校食堂的丰富多彩的帮厨活动。例如,学校组织学生进入食堂后厨,让学生参与择菜、洗菜、烹饪等活动,或参与厨具、碗筷清洗等活动。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又可以让学生深入参与、了解食物制作的过程,提高食育效果。

(三)开发食育游戏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活泼好动,游戏是该阶段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发食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例如,可以开展“五感大冒险”游戏,让学生通过五感充分认知某种食物,对食育产生更强的认同感。

三、加强对午餐后的安全行为管理

午餐后的时间是学生休息的时间,这个时间需要对学生加强安全行为管理,如中午营养餐结束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每天安排三位(值周、值日、班主任)教师监管负责,轮流做好安全监管,学校保安做到严防死守,就餐后杜绝一切学生走出学校大门。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离校的必须有当天监管教师签批的“临时离校出行条”,到学校保安员处登记或直接有家长陪同才能离校。这种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外出发生意外安全伤害事故。要让孩子们在餐后能安静下来,就餐后要求学生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不准打篮球、乒兵球、跳绳、打羽毛球和追逐打闹等活动。安全行为管理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学校的责任,而是包括政府、社会、学校、师生等多主体在内的系统责任。中午的安全管理应更有具体的安排:如十一点五十分至十二点二十为排队进餐时间,十二点二十起至十二点四十是班级打扫卫生和学生饭后活动时间,中午十二点四十学生进教室,班主任或教师到教室指导:可以趴在课桌上休息、可以到图书角借阅图书、可以听听音乐、轻轻地唱唱歌、可以开展讲故事等娱乐活动、可以开展个别辅导等,十二点四十室外活动,做好下午两点上课的准备。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涵盖全体教师、保卫部门、后勤和宿舍管理等部门的安全管理体系。

开展食育教研,提升教师食育素

(一)跟专家学习切磋

学校可以引进校外食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让教师在与专家的学习和切磋交流中,逐步丰富食育基本知识、拓宽食育视野、提升食育能力。

(二)开展校本研究

学校可以在每周的学科教研、学科沙龙等活动中开展食育教研,带领教师积极探索食育新方式,拓宽食育新思路。也可以借助教师工作群,经常开展食育校本研讨、专题分享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师食育知识,提升教师食育能力。

总而言之,还应把家庭教育作为食育的重要途径,提高家长的食育能力,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通过社会教育把食育体现到食物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和政府制定的有关食育的政策制度等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方面。总之,对学生进行食育教育应多管齐下,学校、家庭、社会及政府要协同合作,形成特色食育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培养有高度生命意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时代新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蕊安.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M].孔晓霞,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9:42-43.

[2]唐嘉琦.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食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3-14.

[3]梅爱萍.小学食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三所小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3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