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作业历时较长,为了更好达成作业目标,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学科特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生物。此外,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同时,作业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僵化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做不到与时俱进,既不会及时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以革新,也不会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的高中生物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主导者,以教定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会利用多媒体设备,但仅仅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备课,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没有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将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倒置,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导致教师无法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学生得不到个性化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益低。
(二)课堂枯燥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或是利用课件展示文字和图片,或是播放相关实验视频,抑或是通过动画演示实验过程等方式进行知识输出。一方面,教师还是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得不到有效拓展;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图片或视频代替了学生亲手做实验的实践体验,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实践的乐趣,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三)课堂问题浅薄
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线索,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都较为浅薄,只是单纯地设置教学问题环节,设置的问题都较为基础化、表面化且单一化。浅层的、单一化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以及多元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只会想着“哪个是标准答案”“如何才能得到最高分”,而思维并不能在实质上得到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创新高中生物作业模式的研究策略
(一)基础性作业形式
基础性作业是指单元作业的基础部分,针对所有学生,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诊断学习中的问题。具体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图形对比、连线题、思考题、概念图、综合题等。基础类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体现了作业的适切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有能力完成作业。
高中生物课程以实验教学为主,在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实践操作性强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在亲身感受、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快速掌握生物知识点和基本原理,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差异时,除了以课本上的洋葱为观察对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一些植物的根、茎、叶作为实验材料。生物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探究性作业形式
探究性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习题类,也可以是资料调查报告,或是实验探究类等。
例如,在学习“无机盐”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内容,像是常见的广告语、宣传牌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等,比如常见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太太乐口服液”“钙片”等,就是很好的微量元素引入点,还可以让学生将家中相关的东西带到课堂上来,看看每个产品都含有哪种无机盐成分,教师再引入每种无机盐的作用,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加强记忆。再比如,还可以与“细胞失水和细胞吸水”内容联系起来,探究无机盐的浓度会对植物和动物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将知识学习生活化,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知识讲解和拓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无机盐的性质与应用,利用这种“生活化引入-讲解-拓展”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其概念和含义。
(三)实践性作业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采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利用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创造性思维等多种科学思维,并建立个人担当,承担社会责任。实践性作业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制作反射弧的实物模型,模拟反射弧信号传递的过程;参观禁毒馆,完成学习打卡任务;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周围人“成瘾性”行为的概率、类型等。
例如,在学习“基因”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在课下调查自己家族的单双眼皮的数据,并且尝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在课堂上对他们的数据和假设的结论进行讲解,得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个结论,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去搜索调查与基因有关的人体遗传特征,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彼此之间对于生物知识的交流和探讨,激发学习欲望。教师还要对已经形成的小组进行定期检查,观察有无成绩下滑的现象,及时进行人员调整,确保小组合作模式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就要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对作业平台的升级完善、习题的命制研究、作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学科之间的协调统筹以及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设置等问题,教师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倪爱勇.谈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关认识[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5):137-139.
[2]郑远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作业教学模式的转型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