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探讨
王明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明光,. 食品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探讨[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9.
摘要: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都是人们尤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需要加大对于食品检测的关注力度,保证食品安全健康。基于此,本文对食品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探讨,从快速检验技术的相关概述入手,提出几种常见的食品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最后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做出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109
基金资助:

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会对人民的生命产生较大威胁,也会为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对其格外重视。如何有效的将食品中的物品检测出来,是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快速检测技术自身具备较多的优点,包括方便、快速、准确等,在食品检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点探讨。

快速检测技术相关概述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二是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三是在线快速检测技术。对于我国而言,在检测技术方面发展相对较晚,仍有较多地方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实验室中的仪器,全面分析待检测食品,快速得出检验结果。快速检验技术主要表现在检验时间短,可以获得更高的视频检测速率。当前,现场快速检测的方式包括近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以及核磁共振谱法,实际检测过程中,无需用到实验室相关仪器,能够更为便捷、快速的进行现场检验。而在线快速检验技术主要是在食品检测环节,利用新型的设备与技术,实现对于食品安全的实时检测,能够及时发现食品生产中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处理,使食品更具安全性。

二、食品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

1.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对食品中的生命物质进行检测,包括蛋白质、抗原、DNA以及RNA等,能够将其转化为物理信号,进行定性分析。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能够直接检测生物本质,检测质变较为直接,可以检测出是否存在造假等不良情况,可靠性较高。例如,在健美猪类肉品检测中,会发现在肉质上不存在问题,不过肉的生长却达不到安全标准,这种情况检测难度较高,可以通过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检测猪肉的生命物质,很容易会发现猪肉的生命特征与正常猪肉的生长情况不符[1],从而发现健美猪的情况。这种方法较为先进,可以从根本上检测出食品的安全问题以及其中存在的隐性问题。

2.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

     与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相比,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主要是按照检测标准进行检查,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仪器设备,优化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以最快的方法、最短的时间筛查完样品。这种检测技术是利用实验室仪器,通过最快的方式进行大量被测产品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其标准为在两个小时内得出相应数据结果。以往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将实验时间大幅缩短,更为快速、有效。

3.化学比色检测技术

这种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中的显色反应,对食品中待检验物质进行判别的一种方法。实际检测过程中,对食品样本进行采集,进行特定的显色反应后,与标准显色卡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能够进行半定量检测或者定性分析,操作简单有效。在化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这种检测技术能够与较多的小型便携式实验设备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食品现场取样以及现场检测,能够即是检出,检测效率更高,避免市场中出现问题食品。例如可以应用化学比色检测技术,对果蔬中的含磷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将2~3滴蒸馏水滴到果蔬样品上,待水滴中存在足够的样品表面物质后,将其滴入到农药残留使之上,等候十分钟左右,用手折捏大概三分钟[2],保证红白药片充分接触。应注意,所有检测的批次均应预留出一个空白比色卡,从而对蒸馏水试纸的反应进行监测,避免待测物质受到蒸馏水的影响。随后,详细观察试纸颜色变化,若白色药片未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则表明果蔬中残留超过限定的含磷农药,如图2所示。这种方法应用较为简单快速,也可以检测食品中存在的甲醇以及亚
硝酸盐等。
1.png
2比色反应图

4.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

科技技术不断发展中,已经研究出较多细菌判定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并且还具备便捷、微量的特点。食品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细菌导致的中毒事件也时常发生。主要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致病性链球菌等。如图1所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系统。以往食品微生物检测流程是:先富集培养微生物,随后再将其进行选择性的分离,最终开展实际的生化鉴定,该检测方式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操作较为复杂,不能获得较高的精确度。免疫学方法是在其基础上做出了改进,不过并没有改善时间长以及精确度低这一情况,后期出现了基因探针检测技术,不过存在实验复杂、费用高、时间长等弊端。现阶段,新型的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电竞染色体技术、PCR技术以及生物芯片等技术,特别是PCR技术具备较强的特点,发展尤为迅速。

图片1.png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系统示意图

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展望

 在未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主要发展趋势为:第一,检测灵敏度,也就是最低检出限会更低;第二,选择性会不断提高,在各种新型技术的应用小,可以选择性的测定复杂混合体中的污染物[3]。第三,会有更快的检测速度,实现在线检测;第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不断提高,会在新工艺的应用下,使检测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获得的结果也更为准确,并且,会实现定量检测;第五,检测成本会逐渐降低,快速检测产品会逐渐实现系统化以及国产化;第六,检测仪器上会更加小型化以及智能化,并且在检测周期上也会逐渐缩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现存的快速检测技术较多,在未来还应对各项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升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启悦, 李烨, 任舒悦,.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10(2):5.

[2]丁兆萍.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J]. 现代食品, 2020(3):3.

[3]谢洪超.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9, 25(004):7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