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教学不仅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对于培养学生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概述
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知识。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表现有所差异,而在生物学科中要求做到核心素养与生物知识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形成适应发展的能力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生物核心素养可以简单分为四个方面,一为生命观念,二为科学思维,三为科学探究,四为社会责任。此外,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生物学核心素养常与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及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因为生物学中涉及较多生物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懂得珍惜生命
生物是一门讲述生命物质的学科,简单到繁复的,所有的生命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它们会在激烈的争斗中,慢慢的适应环境,最终存活下来。高中生物从宏观上对分子和细胞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理解了生命的组成,理解了物质的交换和能源的供给,透过对细胞的深入了解,使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生命。第二部分则是从基因角度出发,阐述了生命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还有关于遗传的各种知识,使学生们对生命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对生命更为珍视。第三个部分是稳态和环境,旨在使学生从个人及团体层面上了解生命体系的多样化,了解其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的理念。透过上述三个部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在高中生物课上,老师可以开展专题展示会,运用多种主题活动和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在进行免疫调控学习时,可以利用“防艾”专题的板子来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理念,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如何去珍惜自己的身体。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科学探究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核心素养可使学生在接受自然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规律,从而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保障。而科学探究能力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当作入手点,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巧妙引导。
例如,在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在课堂中渗透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核心素养的目的。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这部分知识涉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实验与失水实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所以,在开展相关知识的教授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使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交流自身的看法,从而形成创新思维,形成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植物细胞的吸水实验与失水实验的内容准备相关材料,并对实验所需的材料及器械进行简单介绍,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避免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因不会使用材料或器械导致实验探究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的问题。考虑到多数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而教学活动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将学生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交流。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小组探究过程中会说出不同的观点。同时,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所以会与他人进行激烈争辩。而在争辩的过程中,学生脑海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想法,而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的一种体现,从而后期科学探究能力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发展。也就是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生物学科的内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科学可行的手段给予学生一定引导,使其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帮助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三)在实验视频中落实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是一个非常繁琐、内容较多、责任重大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够顺畅开展。因此,教师一般采用实验视频开始实验教学,让高中生在视频观摩、理论学习中逐渐熟悉实验药品、仪器装置、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知识推演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实验视频是一种物美价廉、性价比高、便捷好用、随时能用的优秀教学资源,是推动核心素养落实的冲锋号。因此,实验视频能够发挥实验教学的部分育人功能,助力核心素养的科学落实。
例如,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的实验视频中,高中生可以看到实验材料是红薯、花生与大豆,用红薯进行糖类检测实验,用花生进行脂肪检测实验,用大豆进行蛋白质检测实验。为了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要在实验视频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点拨,有效拓宽高中生知识面。如,红薯是否可以用甘蔗代替?花生是否可以用核桃代替?大豆是否可以用杏仁代替?红薯中只含有糖类吗?花生中只含有脂肪吗?大豆中只含有蛋白质吗?教师的实时提示能够让高中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实验视频,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究思维,更加科学精准地思考生物实验知识,因而非常有助于有效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促进高中生的知识积累、实验能力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实验视频能够帮助高中生获得充足的信息,借助高中生的想象能力与推理能力将相关生物知识以及实验活动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帮助高中生积累大量的实验信息,也能够为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科学落实提供助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是一种必然要求,因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有着积极作用,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而言有着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强."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2022教育教学现代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高中教育篇).Ed.. , 2022, 21-26.
[2] 徐银聪."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2022教育教学现代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高中教育篇).Ed.. , 2022, 658-661.
[3] 王静."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2022教育教学现代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高中教育篇).Ed.. , 2022, 529-535.
[4] 张彬."高中生物实验现状分析及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实验的改进和创新".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重庆论坛论文集.Ed.. , 2022, 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