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白翠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白翠兰,. 基于新课改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 化学研究前沿,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1.
摘要:
在当前的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标之要求,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化学课堂的学习,确保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的高效性。基于此要,论文主要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质增效的实践策略,希望能给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31
基金资助:

初中化学是一门典型的自然学科,以探究微观世界的物质和规律为主要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其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也必须体现出更强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属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依赖于传统“应试思维”而存在的,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全新的生本理念并没有予以重视,因此必须要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从目前的初中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化学这门学科深受重视,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使自己的讲解更有趣,改变枯燥单调的传统课堂,为化学教学设定新的目标,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随着课堂教学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满足新课标下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等多样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支持下,真听、真看、真实感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还能帮助学生自主地融入教学活动中。

二、基于新课改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新课导入时,学生兴趣是否浓郁对于教学效率及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好新课导入的设计工作,在进行导入时,既要注重导入语言的科学性及趣味性,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及兴趣点来进行科学设计,让学生的课堂关注度迅速集中,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中去,确保高效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酸碱盐相关化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们对化学激起学习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笔者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则为学生们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笔者为学生们先播放了春节晚会中刘谦的魔术,再利用3个100ml的烧杯,分别在杯中放入1—2ml的CaCl2、HCl、酚酞,然后再倒入50—60ml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以展现出“无色液体变成年奶、无色液体变成饮料、无色液体变成葡萄酒”的趣味小魔术。小魔术实验结束后,笔者则向学生们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的小魔术实验中所蕴含的化学原理吗?”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去学习新课知识,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二)结合互动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但尚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同时学生们往往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在进行化学探究活动时,也存在思路不够、逻辑思维未打开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实践类课程中去寻找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以开阔学生视野。

例如,在教学有关铁的知识时,笔者预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发现铁容易生锈的原因,让学生去了解各种铁生锈的情况。如设计问题:“我们都知道,铁放在空气中会生锈,那么,干燥的铁会生锈吗?”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并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同时,学生们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回答:“铁之所以在空气中会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接触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还有的同学回答:“铁制品的熔化是因为有大量水分子存在,让铁与水起了化学反应。”还有的补充回答:“铁制品之所以会熔化,是因为铁制品对水、空气和铁产生了复合作用。”笔者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了鼓励,并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反推,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最后我们得到了:“熔化的铁、氧气、水等物质相互发生作用”的结论,这样的互动探究式学习过程则是学生独立思考与互动式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其效果较好。

(三)加强趣味实验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初中化学教学中,主要是为了培育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化学素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的学习,可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来探寻化学实践素材,不断验证化学原理,进一步加强化学概念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教师可设计“脱水”现象实验。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先预先准备一些白糖,同时将实验素材展现给学生:“同学们,这是我们为这次实验准备的素材,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白糖。你们说它的外表像什么呢?”有的学生回答:“它的外表是白色的,像冬天里晶莹的白雪。”这时,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让‘白雪’变成‘黑雪’呢?”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了探索的欲望。这时,笔者则引导学生们进行“白雪变黑雪”的化学实验:将少量白糖放入烧杯中,再滴入几滴加热过的浓硫酸,刹那间,原本洁白的“白雪”瞬间变成了一团黑乎乎的物质,就像被污染过的“黑雪”。学生们纷纷对这一神奇现象十分感兴趣。这时,笔者则引领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去探究化学实验的相关原理,让学生了解是浓硫酸“夺走”了白糖中的水分,这样,白糖在失去水分后则变成了黑碳一样的“黑雪”状态。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将较复杂的化学概念变得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非常迫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情进行探索,对教学设计、课堂氛围、实验内容等进行优化,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家香.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7):72-73.

[2]钟立剑.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J].读写算,2021(10):9-10.

[3]高标.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2021(15):121-1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