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其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工程质量取决于勘察成果,如果勘察技术选择不合理,工程地质情况无法详细查明,可能导致设计方案适用性差,在施工期间出现大的设计变更,影响施工进度。尤其是在复杂地质区域,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此时应建立全面的勘察技术体系,综合利用勘察技术查明工程所在地的地层分布、岩土体参数及各种不良地质,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1岩土工程勘察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关注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重点分析区域内的地质问题,提前排查现场存在的地质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体现出明显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特征。在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时,技术人员会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的要求,综合运用大数据、计算机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手段,对区域范围内的地质特征和周边地质环境进行勘察。同时,结合勘察所得的数据信息,编制详细的勘察报告,为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提供可靠和完整的地质信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岩土工程勘察中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难度,提高了勘察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无人机和传感器等装置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例如,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定向勘察,动态跟踪勘察数据,可以在数据采集的同时有效排查安全隐患,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整体效率提供保障。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类科技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技术人员可以结合采集得到的勘察数据信息,建立岩土工程勘察系统,并基于数字化技术手段搭建岩土工程勘察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前期数据信息采集和文件资料录入,并支持工程设计工作的开展。通过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模型,可以解决设计方案中存在的质量和安全漏洞,并控制工程成本和造价。
2岩土工程勘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应用
2.1原位检测
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岩土工程的勘探来进行原位检测,在进行详细勘察时,原位检测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勘察措施,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可以在原本的环境之中对岩体的样本进行直接检测,就可以在保障岩体天然结果与含水量的前提下,借助对局部的岩体进行检测,就能够精准判断岩体的整体结构,其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意义,而且还可以有效保障测试的效率。但是原位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弊端,例如:难以有效掌控岩体的应力途径,岩体的边界条件比较繁杂,其检测结果也需面临许多影响因素,因此在确定最终检测结果的精准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程度,而且,原位检测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所以只能进行小范围的检测。
2.2岩层钻探技术
岩层钻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是关键,通过钻孔、取样、测试获取地下岩层信息,考虑地层类型、地下水位等因素选择钻孔方法,提高勘察质量与效率。实施钻探时使用车装钻机、台式钻机,泥浆保护岩壁,回旋时采用岩芯。取样时描述岩层特征,粘土层岩芯采取率应在75%,粘土土层岩芯采取率应高于90%。勘查人员记录土层变化,进行地层测试如标准贯入试验、水压试验等,评估工程性质。充分研究土层分布结构,提高勘查结果真实性和科学性,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2.3横波反射技术
在实际勘察前,要完成对检测器的安装,确保能够在后续的操作中及时获取到回传的信号,结合对横波信号的分析与处理,可以确定出横波在岩土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地层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通过对岩土工程施工范围内岩性特点等内容的分析,能够明确该范围内的地质结构实际情况。对于横波反射技术而言,其具备着更高的垂直分辨率以及抗凹能力,可以让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完成对地质结构特点的分析,并明确地下岩性形成情况。
2.4探地雷达无损探测技术
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可以在地下介质中进行传播和反射的原理,通过接收和分析反射电磁波信号,获取地下结构和物质特性的信息。探地雷达可以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多个方面。首先,它能够识别和定位地下障碍物,如管线、地下设施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物信息。其次,探地雷达可用于岩层和土层的识别和分析,可以测得不同材料的厚度、界面位置以及含水量等参数,有助于评估岩土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此外,该技术还可以检测地下水位和水文特征,包括水平面、渗流路径和水质状况等。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高效快速、数据精确等优点,可在不破坏地下结构的情况下获取可靠的地下信息。然而,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数据解释的挑战。
3复杂地质条件下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优化建议
3.1对勘察与取样工作进行优化
勘察取样是一项用于检测地质结构和岩土性质的工作,通过在不同勘察点和勘察深度进行取样,得到不同的样本,才能最终获得准确的勘察结果。在取样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勘察点的间距和勘察深度。不同的岩土工程地质结构对间距和深度有不同的要求。在勘察前的准备阶段,需要明确这些条件,并重点关注勘察中的细节问题,以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的效率和质量。不同地质条件下需要确定不同的勘察深度。在实际勘察中,如果面临的地质条件比较单一,通常会选择较浅的勘察深度。但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一般会选择较深的勘察深度,以更全面地了解地下情况。在勘察点间距的控制上,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勘察点间距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需要适当缩小勘察点的间距,以提高勘察结果的精度。相反地,在简单地质条件下,可以适当扩大勘察点的间距。
3.2强化岩土工程运用的勘察技术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先进勘察技术随之被研发出来,并且获得了广泛的运用。这些新型勘察技术的运用使岩土工程在开展勘察工作时更加方便。在岩土工程开展勘察工作时,需要将常规性的勘察技术与新型的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共同良好开展岩土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勘察工作。
结语
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在实际应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时,除了需要完善的工作制度的支持外,还需要做好勘察前的准备工作。这包括结合历史数据资料,加强对现场条件的把控,确定合适的勘察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规范化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左林.基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23,46(3):20-21.
[2]胡仁立,祁荣伟,刘贤德,等.复杂岩土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23(4):100-101.
[3]罗邦沛.岩土勘察技术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应用[J].冶金与材料,2023,43(2):172.
[4]樊有龙.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23):49.
[5]童玲.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22,7(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