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种人体正常细胞突变并异常繁殖导致的疾病,发病后普遍会对人体正常器官功能造成危害,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较大威胁。目前全球范围内对于该类病症都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都会选择手术方式切除癌变部位。但是术后患者会有很多不良反应,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后期辅助治疗措施。其中营养支持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对于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消耗和身体机能恢复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某院最近两年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当中选取了44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病情变化需要转入其他特殊治疗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一共26例,女性患者一共18例,年龄介于46-89岁之间。所有患者经过临床专业诊断,均符合本次实验对于患者对象的选择要求,且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开展本次研究工作。
2研究过程
2.1治疗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将患者分组。恶病质患者的诊断符合下述三种情况当中的任意一条,即可确认:第一,最近六个月内出现明显的无意识体质量下降,下降程度超过5%;第二,身体质量指数(BMI)低于20 kg/㎡且连续的6个月内体质量下降超过2%;第三,存在一定的合并少肌症,最近六个月体质量下降超过2%。具体的分期诊断标准如下: 恶病质前期的诊断标准:体质量下降小于5%,伴有一定的厌食现象;恶病质期诊断标准:体质量下降大于5%、身体质量指数小于20 kg/㎡、体质量下降超过2%、肌肉减少及体质量下降超过2%,且常有摄食减少及系统性炎症表现。恶病质难治期诊断标准:患者身体分解代谢持续增强,抗癌治疗无效,恶病质状态较为严重。
诊断后患者共分为两组,分别为恶病质前患者组和恶病质期患者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持续时间为两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如果患者的进食量超过目标量的2/3,且可以自主经口进食,则为其制定饮食指导方案。如果经口进食量低于目标量的2/3,则采取胃肠内或者胃肠外营养补充方法。能量计算以30 kcal/(kg·d)为标准,口服或胃肠内营养应用安素肠内营养剂,胃肠外营养应用卡文注射液。
2.2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主要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自身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恶病质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后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有所下降,其中仅白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恶病质前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后前期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营养支持疗法在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中的运用,能够积极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以增强患者日常机能,并且改善并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不仅如此,营养支持疗法的运用,也能增强患者对抗疾病以及承受手术的能力,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以及死亡率。通过本次实验也充分表明,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提高患者身体内各项指标水平,帮助患者尽快时恢复基础日常生活状态。经过跟踪调查也发现,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后,患者的病痛症状有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较高。
但是医护人员在采取营养支持疗法的过程中,也需要具有耐心的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在对待患者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状态并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护关系,安抚患者因癌症而对死亡的恐惧和烦躁心理,积极鼓励甚至通过其家属劝谏患者进食以及注意食物摄入和搭配,同时需要保障好治疗器械的安全与清洁、营养液的配比适宜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营养支持疗法及护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让处于这一时期的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都获得-种舒适轻松治疗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桂芹. 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护理体会[J]. 健康必读 2020年26期, 123页, 2020.
[2] 薛丹凤, 李湘红, 李大鹏,等. 营养支持治疗对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 西部医学, 2016, 28(009):1282-1285.
[3] 荣秀梅, 王甦, 徐大钊,等. 晚期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分析[J]. 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