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余佳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余佳珍,.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J]. 生物技术研究,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030.
摘要:
探讨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运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我院确诊并收治的116例慢性胃炎病人纳入本次实验目标,按照微生物检验技术不同分组,分为离心组与分离组,各58例。离心组实行超速离心培养,分离组实行分离培养。观察组间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金标准以及超速离心和分离培养诊断阳性和阴性率、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结果:金标准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31例,阴性是27例。超速离心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是29例,阴性是24例。分离培养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是28例,阴性是23例。离心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53例(91.38%)、29例(93.55%)、24例(88.89%),分离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51例(87.93%)、28例(90.32%)、23例(85.19%),离心组与分立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经对比,(P>0.05)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可实现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可以判断患者疾病越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技术;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临床诊断
DOI:10.12721/ccn.2023.157030
基金资助:

慢性胃炎是发生在胃部的疾病,具体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是胃粘膜受到炎症刺激后发生病变的表现,慢性胃炎的发生与胃癌之前存在一定关联。目前,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变化,慢性胃炎的几率逐渐上升。慢性胃炎根据疾病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以及特殊类型胃炎,其中恶化几率最高的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1]。慢性胃炎的发病受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另外免疫系统低下或反流疾病也会加大慢性胃炎的发生率,经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慢性胃炎患者都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微生物检验检测出来。许多患者对幽门螺旋杆菌缺乏了解和认识,不能及时判断是否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法形成明确的诊断,延误疾病的治疗。微生物检验通过对检验标本进行处理,经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检验技术,目前,微生物检验技术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本文主要探究分析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实行微生物检验技术诊断的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我院确诊并收治的116例慢性胃炎病人纳入本次实验目标,按照微生物检验技术不同分组,分为离心组与分离组,各58例。离心组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20到63岁,平均年龄(44.28±3.51)岁;病程2到5年,平均病程(3.56±0.32)年。分离组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19到64岁,平均年龄(44.54±3.65)岁;病程2到6年,平均病程(3.95±0.41)年。比较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P>0.05)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对比意义。

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2)具有典型慢性胃炎表现症状。(3)患者意识清楚、有行动能力。

排除标准:(1)孕妇和哺乳期女性。(2)胃肠道存在恶性肿瘤。(3)消化道出血。(4)存在脏器功能衰竭。

1.2方法

先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取少量胃粘膜组织进行病理与微生物检验。

离心组实行超速离心培养:非选择性培养基选择绵羊血与布氏琼脂的心脑浸液,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改良 Skirrow琼脂,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温度调整在37℃,进行3到5天所有,标本出现特定菌落即可停止培养,然后用显微镜观察。

分离组实行分离培养: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以蔗糖作为介质,调整离心的速度和离心的时间,让粒子充分分离,用虹吸法收集,然后进行检验。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分析组间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金标准以及超速离心和分离培养诊断阳性和阴性率。

(2)比较组间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与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数(n)与百分数(%)表示,实行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实行t检验,(P<0.05)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离心组与分离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结果

金标准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31例,阴性是27例。超速离心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是29例,阴性是24例。分离培养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是28例,阴性是23例。详见表1。

表1组间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结果对比如下  [(n)%]

111.png

2.2比较离心组与分离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

离心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53例(91.38%)、29例(93.55%)、24例(88.89%),分离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51例(87.93%)、28例(90.32%)、23例(85.19%),离心组与分立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经对比,(P>0.05)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组间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对比如下  [(n)%]

222.png

3结论

慢性胃炎的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没有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与消化不良症状存在相同之处,容易被忽视。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多以隐痛的方式出现,缺乏进食的欲望,用餐后腹部会出现饱胀感,也有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反酸或恶性等症状。疾病发展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许多严重的伴随症状,例如贫血、消瘦等[3]。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有一定关系,在治疗上首选要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才能制定治疗计划。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一定传播性,并且传播的途径和范围比较广泛,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也会存在感染的风险。微生物是细菌、真菌、无细胞等生物的统称,微生物在肉眼下的不可见的,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技术,是用于检验微生物的一种技术,检查方式共包括超速离心培养和分离培养,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情况,并进行诊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操作比较简单,整个检查过程均不存在侵入性,并且该检查方式具有一定经济性,可被大患者所接受。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查较快,准确性可得到保障,可以为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在临床上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较强。

实验结果如下:金标准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31例,阴性是27例。超速离心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是29例,阴性是24例。分离培养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是28例,阴性是23例。离心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53例(91.38%)、29例(93.55%)、24例(88.89%),分离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51例(87.93%)、28例(90.32%)、23例(85.19%),离心组与分立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经对比,(P>0.05)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技术通过超速离心培养和分离培养可对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实现辅助诊断,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病情,了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建议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叶立功,许佩.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患者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1):139-144.

[2]苑萌,刘海忠,任剑锋.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和血清胃泌素-17诊断及鉴别诊断老年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价值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04):376-379.

[3]王永琦,何冬雷,梁月祥,刘丽杰.miR-650靶向PRDX2调控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癌细胞氧化应激的机制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3,32(02):231-23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