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材料质量受到温湿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材料腐蚀、损坏等多种质量问题,增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因此,相关质检人员需要加大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力度,针对多个环节进行高效管控,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最大程度减少材料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
1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检测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当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必然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全面检测施工材料,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材料质量,提高建筑安全质量。材料检测工作开展中能够及时掌握材料质量状况,明确其是否存在安全质量问题,联系供应商及时更换和处理,为后续各个环节的施工工作提供保障。材料检测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检测人员专业水平具有严格要求,需要检测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高技术水平,同时能够合理应用先进设备进行检测[1]。另外,检测人员针对不同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关检测数据结果,选择最适宜的材料。
2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
2.1材料耐久性
混凝土建筑材料耐久性试验检测主要包含混凝土抗渗、抗冻和抗腐蚀性。首先,混凝土抗渗性主要是其抵抗水、其他相关介质渗透的综合能力,对材料耐久性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大多和其连通孔隙率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当混凝土连通孔隙率越高、连通孔越多,抗渗性越差,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直流电量法、NEL法。另外,混凝土处于水饱和桩体的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冻融循环作用的检测,详细分析混凝土强度、完整性,明确其抗冻性特征。混凝土抗冻性检测过程中,全面提高材料密实度、孔隙构造等检测。混凝土抗腐蚀性检测工作开展中,应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等方法,检测其最大干湿循环次数,合理划分等级。
2.2坍落度
混凝土建筑材料坍落度检测,能够进一步保证其耐久性等符合施工要求,在试验检测操作中,准备相应器具,将筒体放置在刚性水平板上,保持坍落度筒体维持固定位置保持装载混凝土;混凝土样品混合之后划分成3层放入筒体内,进行夯实,保持每层高度是筒体高度三分之一,并且应用夯锤夯实25次,将捣固棒穿插到整个截面内接触到下层。顶层夯实之后,清除多余的混凝土进行平整,之后拆卸简易彻底板,将坍落度垂直平稳吊起,检测其坍落度,在5-10秒内完成提升过程,并且保持坍落度筒装载到提升的整个过程不间断进行,在150秒内完成。另外,坍落度筒体吊装完成之后,详细测量筒体高度、坍塌之后混凝土试样最高点的高度差,就是混凝土坍落度。
2.3强度检测
首先,检测人员制定合理完善的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计划,详细分析混凝土特点、周围自然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保证强度检测效果。检测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获得有用信息,保证检测计划的有效性,同时提高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重视度,合理开展验证工作,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提高强度检测计划的合理有效性[2]。
然后,检测人员合理应用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技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等。其中,回弹法是常用的强度检测技术之一,在使用专业检测仪器设备的情况下,保证检测的精准度,需要检测人员采集相关信息数据,分析被测结构设计参数、混合物材料和结构形式等,并且保持多次检测,提高检测有效性。
其次,检测人员做好混凝土强度验证工作,通常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中在施工前检测原材料,施工中和完工后检测主体结构,而混凝土主体结构表现为抗压强度,需要检测人员规范采样工作,应用混凝土拌合物开展抗压性试验,或者应用其他检测方法测验抗压强度,提高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最后,密实度检测。密实度是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的主要参数之一,充分体现出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当密实度不达标的情况下,必然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和安全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检测人员合理应用超声波检测法、弹性波或者电磁波检测技术,获得各项信息数据,发现材料中存在缺陷。
3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统一建筑材料检测标准
混凝土建筑施工材料检测标准统一是材料检测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能够为各项检测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因此,检测企业要及时掌握和使用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针对混凝土建筑材料检测及时更新检测标准,做到与时俱进,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全面检测,进一步保证检测流程的合理规范性,获得高质量的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在统一检测标准的约束下,保证各个操作环节的有效性,最大程度防止由于检测流程不合理规范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建筑材料统一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混凝土材料检测各个流程,如取样、制作、存储和检验等环节详细制定标准,才能为检测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参考,进一步保证检测质效。
3.2增强材料取样的合理规范性
材料取样是整个混凝土材料检测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取样结果和检测质量具有直接关系,当取样操作中检测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之后的检测结果就丧失其参考价值。因此,检测人员在取样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材料取样的科学合理性,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取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同时结合取样标准规定,选取材料数量、关键位置和类型。另外,取样工作十分严谨,需要取样人员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水平。如,检测人员针对同一生产商,同一日期和出厂编号的水泥进行取样的过程中,需要在不同车罐内随机取样,通常要超过3个车罐,应用槽型管在相应位置的特定深度上进行取样,将水泥均匀搅拌之后在样品中取出不小于12kg的水泥当作检测样本,同时将样本放置到密封容器内。另外,检测人员同样应按照规范的要求抽取其他原材料样品进行保存,最大程度保证取样的合理有效性,有利于获得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3]。
3.3创新检测设备和技术
新时期,多种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不断出现,对施工材料检测结果具有直接影响,当检测技术落后、设备出现运行问题,就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检测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加大设备的检查力度,保证其使用功能正常,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设备维修和养护工作,不断改善和优化设备原有功能,有助于材料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另外,检测人员尽量应用直接检测技术获得更加直观、清晰的材料检测结果,详细对比分析材料数据,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结束语: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效果对工程建设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检测人员需要合理开展混凝土建筑材料耐久性、坍落度和强度检测工作,并制定相适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混凝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鲁秋月杨宝鹏.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思考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21, 019(005):39-40.
[2]林黛娜, 陈杰松.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7):4-4.
[3]黄瑞宣.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核心思路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5):4-4.